锂电冰火两重天!上市四年连亏40亿,“非主流”孚能科技卷不动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锂行业周期性影响下,动力电池上市公司业绩已出现“冰火两重天”。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入局者逐渐减少,老玩家也开始出现退出,同时价格战进一步加剧,令2023年锂电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既能看到龙头企业日赚过亿,例如宁德时代,也有连续多年巨亏的二三线厂商,比如孚能科技

2023年,孚能科技营收增长四成,而亏损却翻了一倍。自2020年上市以来,孚能科技已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掉约40亿。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下,走“非主流”路线的孚能科技还卷得动吗?

上市连亏四年,亏掉40亿

2月24日,孚能科技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预计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64.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14%,但亏损进一步扩大。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7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6.64亿元。2022年,孚能科技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27亿元和-10.02亿元,公司2023年净利润亏损额几乎翻倍。

这已是孚能科技自2020年登陆科创板以来连续第四年亏损。2020-2022年,公司分别亏损3.31亿元、9.53亿元和9.27亿元,至2023年,累计亏损额约40亿元。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业绩预告公布后,孚能科技股价一度跌至10.06元,截至2月末,公司股价为13.51元,距离巅峰时的50.20元跌去近八成。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3年孚能科技国内市场装车量为5.94 GWh,份额占比1.53%,居国内第九。在海外市场上,孚能科技2023年动力电池出口销量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

对于2023年亏损扩大的原因,孚能科技在公告中表示,一是因为公司2023年库存商品原材料价格较高,导致产品成本较高,但产品销售价格随现货价格下调,因此导致公司毛利下降。

第二,孚能科技在2023年计提了5.4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4.4亿元的投资损失,以及2.5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总计12.3亿元,占据总亏损额的大部分。

其中,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的资产减值是去年动力电池行业普遍面临的状况;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则受股市行情影响,包括被投企业亿咖通科技(ECX.O)、振华新材等的股价下跌、京能基金净值下降导致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亏损。

而海外投资损失4.4亿元,则是孚能科技的投资决策导致。

公告显示,孚能科技与土耳其的新能源龙头车企TOGG于2021年成立的合资公司去年出现大额亏损,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欧洲本地化供应导致成本较高,同时,该合资公司早期阶段费用率较高。孚能科技表示,不排除SIRO在2024年继续亏损的可能性,但随着国内团队的派驻支持以及中国供应链的导入,预计2024年亏损将大幅缩窄。

“非主流”路线困难重重

孚能科技的持续亏损,反映出的或许仍是产品和技术路线背后的隐忧。

孚能科技押注的软包电池技术是一条“非主流”技术路线,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专注于软包三元锂电池的锂电池厂。

软包电池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不高,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装机中软包电池渗透率在2018年后出现明显下滑,占比一路降至10%以下。且由于国内大多数厂商、客户均选择国产化程度更高、技术链更成熟的方形电池路径,软包电池在国内受制于供应链完善程度不足、生产工艺复杂等原因,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也始终难以提升,增收却不能盈利。

数据显示,孚能科技2023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1.91%、2.35%、3.42%,在业内偏低。作为对比,宁德时代2023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26.28%、20.25%、21.92%。有分析人士指出,孚能科技持续亏损的根本症结实际是制造环节的毛利太低,材料、设备、工艺这三者中,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的孚能科技对材料和设备没有控制力,工艺也不够先进,难以进一步压低成本。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1月,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价格走势也出现了分化,导致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继续扩大,继产量、销量和装机量后,在出口量方面也完成对三元锂电池的反超,占比达到50.5%,同比增长96.2%。孚能科技的营收相当依赖于出口,三元锂电池的海外需求若持续减少,显然将对公司造成不小的打击。

另一方面,大客户的流失也给孚能科技的未来蒙上阴影。

IPO之际,孚能科技由于和奔驰实现绑定而受到关注。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即奔驰中国,以9.045亿元持股3%,成为孚能科技第五大股东,并表示与孚能科技签署长达10年、累计将超过170GWh的动力电池订单协议。

然而2020年公司上市后,戴姆勒又宣布了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协议,后者将为戴姆勒生产软包电池。据戴姆勒方面表示,宁德时代将成为其头部供应商,保障奔驰下一代EQ产品未来几年的电池供应,使孚能科技沦为“备胎”。

2020年,北汽集团、长城汽车、一汽集团作为孚能科技三大客户,以往占其总销售额85%,但由于这三家车企部分供货车型销售不佳,停止了配套电池包的采购,直接导致孚能科技当年销售额下降逾20亿元。

孚能科技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已开始投入较大研发力度开拓储能、新技术路径电池等新增长点,但距离实际见到成效,恐怕还需要等待相当一段时间。

仰赖国资入主能否实现破局

伴随着持续亏损的争议,2023年,随着三年控股股东减持的解禁,孚能科技第一时间筹划控制权变更,计划迎来国资入主。

2023年11月29日,孚能科技公告称,经各方协商,拟调整公司控制权的变更方式,由控股股东股权转让,改为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广州工控集团计划认购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不超过12%的股份。

2022年10月,广州工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定增成为孚能科技第三大股东,随后又在二级市场增持约1.17%股份;到2023年8月则拟以17.28亿元受让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的5%股份。

截至公告日,广州工控集团一方合计持有约9%的孚能科技股份,若以公告提及的认购定增后总股本12%计算,广州工控集团一方的持股比例将提升至约20%,届时将超过香港孚能,成为实际控制人。

与最初计划的协议转让方式不同,认购定增股份带来的新募集资金将完全流入孚能科技,有望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或加快产能建设。交易方案的变更,也从侧面表明广州工控集团入主孚能科技不只是简单的财务投资,会深度参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公司治理。

据悉,广汽集团当前已成孚能科技的最主要客户,贡献超过四成营收。2020-2021年,广汽集团均为孚能科技第一大客户,对其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8%、43%。

不过,孚能科技表示,当前定增事项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定增预案需经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审议通过并需上交所、证监会批准,同时广州工控集团认购公司发行的股票需获得广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能否通过上述批准以及就上述事项通过批准的时间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国资的入主是否能够帮助孚能科技扭转局面,未来仍然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