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净利率20% 制药巨头谁最会赚钱 | 投资观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

跨国药企的平均净利率为20.8%,中位数是21.2%。国内制药企业过去五年平均净利率12.6%,中位数为16.4%。

2024年一季度,强生以213.8亿美元继续留在收入榜的第一。市值方面,礼来诺和诺德仍然保着大幅领先优势。除了关心收入和市值排名,我们更想知道,在全球的制药巨头中,谁的整体盈利能力最强?

从2023年的财报数据来看,MNC的平均净利率为18%,中位数是14.1%。国内龙头企业的平均净利率为14.5%,中位数13.7%。再看医疗器械领域,2023年行业平均净利率为15.3%,中位数为16.0%(见下图)。

MNC和国内龙头2023年净利率(左右滑动看图)

研发客进一步统计了过去五年,跨国药企的平均净利率为20.8%,中位数是21.2%。国内制药企业过去五年平均净利率12.6%,中位数为16.4%。

MNC和国内龙头五年平均净利率(左右滑动看图)

净利率连续走低,BMS发生了什么

118.7亿美元的营收,净利润-119.1亿美元,净利率-100.3%——BMS一季度的财务数据确实令人担忧。公司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受到近期交易相关的一次性费用影响,导致出现财务亏损。

过去五年,BMS 的平均净利率为7.7%,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Opdivo销售收入为21亿美元,同比下滑6%。美国市场的收入下滑更严重,达到10%。收入下滑更严重的是CAR-T产品Abecma,一季度销售额仅8200万美元,同比下降44%。

BMS近期在收购与合作上砸了不少血本:花费48亿美元收购肿瘤研发公司Mirati Therapeutics、去年底更是以140亿美元买下神经科学公司Karuna Therapeutics。今年3月,BMS宣布与Repertoire Immune Medicines达成合作,开发针对3种自免疾病的耐受疫苗。BMS将向Repertoire支付6500万美元的预付款,以及1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为了应对收购带来的巨额开支,一季度公司也宣布了大幅裁员等一系列节约成本的计划。

众所周知,BMS前掌门人Giovanni Caforio在并购行动上极具魄力。有意思的是,诺华在今年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中透露,提名Giovanni Caforio出任公司下届董事会主席。这引发业界对诺华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猜想。

诺和诺德净利率稳定在30%之上

在所有的MNC中,诺和诺德的净利率表现最出色。今年一季度,公司总收入约94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率38.8%。尽管减重产品的红利在2023年开始走向巅峰,但诺和诺德的净利润率在过去五年始终保持在30%以上。

礼来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8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6%。净利率为25.5%,同比提升了6个百分点。GIP/GLP-1双重受体激动剂Mounjaro今年在美国市场涨价4.5%,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去五年,礼来的平均净利率为23.8%,在MNC中表现不俗。

同样在今年一季度大幅提升盈利能力的还有默沙东。157.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净利率为30.2%,与去年同期19.5%的净利率相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K药仍然是增长的主要动力,贡献了69亿美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如果从过去五年的数据来看,默沙东的平均净利率为18.7%。

收入持续排名第一的强生,一季度净利率为15%。不过,2023年,公司创下了净利率41%的高点。回顾过去五年,强生的平均净利率为25%。

41%净利率,艾力斯如何做到

我们很快找到了国内制药企业中的黑马。今年一季度艾力斯实现收入7.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净利率42%,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个百分点。

拓展阅读

我们分析了这些盈利创新公司

四代EGFR激战,和誉为何牵手初出茅庐的艾力斯

2021年是艾力斯重要的转折点。随着核心产品第三代EGFR抑制剂伏美替尼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公司摆脱了未盈利状态。2023年,伏美替尼的一线适应症进入医保,意味着产品将会持续放量。

不过,研发客留意到,艾力斯2024年Q1的研发投入仅6413万元,销售开支为3.13亿元。2023年公司研发支出3.1亿元,销售费用为9.2亿元。相比一些管线丰富的biotech,艾力斯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太多。由于EGFR的竞争相当激烈,艾力斯现阶段的盈利过度依赖伏美替尼也会带来一些风险,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就是前车之鉴。目前,除了继续深挖伏美替尼的适应症和联合治疗之外,艾力斯的其他管线都在比较早期阶段。

而与大多数biotech舍弃商业化阶段不同,艾力斯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过900人的商业化团队,商业化上的成功让艾力斯获得了基石药业RET抑制剂普吉华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推广权。

国内:盈利能力整体不及MNC

大多数国内市值排名前十的国内制药企业,在净利率的表现上,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稳定性,都与跨国公司存在一定差距。五年平均净利率接近20%的仅有恒瑞。

今年一季度,恒瑞实现收入近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净利率为22.8%,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

科伦药业一季度收入为62.2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率20.6%,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2023年,科伦的盈利能力出现大幅提升,净利率达到12.3%,在这之前,公司的净利率一直处在个位数。

相比之下,复星医药正经历低迷状态。一季度收入101.6亿元,同比下降6.5%,净利率为7.7%,与同期相比下降2.5个百分点。在2019~2021的三年,复星医药的净利率一直维持在13%左右。2022年,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净利率为8.9%,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6.9%。

编辑 | 戴佳凌

dai.jialing@PharmaDJ.com

总第2113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