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S创业启示录 |第一现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朋友眼中,冠科美博主席、首席执行官余国良最爱折腾。所谓“折腾”体现在他多样的角色和多次创业经历上。

下海创业近年来蔚然成潮,其背后必然有不少曲折、坎坷。在首届DJSeedin创新合作峰会上,余国良就主持了这么一场有关“创业的痛与快乐”的讨论。

余国良和思路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龚兆龙、应世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在琪、炎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邓天敬讨论创业心得。

这场集聚了创业“老兵”和首次创业者的讨论,并不是单纯讲故事,而是通过真实的经历展示出在创业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如何调整、应对。这些创业历程的具象图景关乎决策、预判与意志。

渡劫

在美国硅谷生活很久的余国良,经常听到创业三劫的说法:第一劫是合伙人背信弃义,离你而去;第二劫是弹尽粮绝,钱烧光了;第三劫是公司有所起色后,被竞争对手告上法庭。

这些行业中很常见的挑战之外,还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2001年余国良第一次创业时,关注在兔源抗体领域,运气不好的是,他刚刚完成公司注册一周,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本来公司计划融资1000万美元,最后只融资到100万,只得在这种境况下往下发展。

这些挑战无一不在考验创业者如何调整心态与策略。

在思路迪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龚兆龙博士看来,资金链断裂、弹尽粮绝尤为可怕,会导致企业停摆。这样的时刻需要明智地判断,做出决定是坚持下去、转换轨道还是断臂离场。保证公司生存和发展,选择资本市场认同的、有发展潜力的赛道是创业者每天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思路迪最早创立是将诊断与新药开发结合在一起,从科学角度来讲,在基因层面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对创新药的研发是非常有帮助的。但从商业角度来看,投资人对诊断和新药的认知不同,导致融资困难。

在龚兆龙博士和熊磊博士反复权衡下,最终决定将两个业务板块分拆,独立运营。分拆后,两个公司都得到快速的发展,证明之前的决策是正确的。思路迪医药完成融资后,迅速扩展业务,目前已经形成12个创新药的产品管线,第一个创新药已经完成NDA递交,并获得优先审评资格。

龚兆龙

“有时候我觉得上帝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很多创业者都面临生与死的挣扎和抉择,审时度势,根据市场的发展和未来发展认知自己的能力范围和发展方向。创业时机尤其关键,如果等天时地利人和完全都具备,才开始创业就太晚了。所以应该超前半步或者一步,但如果超前三步则很有可能环境不匹配,成功概率也不大。“龚兆龙说。

2018年底,王在琪首次下海,创立了应世生物,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最大的焦虑点是把公司带到哪里,选择什么样的赛道,也就是对于将来的判断。

“创业者对将来都有所判断,我们布局的产品都是面对将来的。对于将来的判断基于各种因素,对外界的了解、将来的认知,这种判断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难免会有一种孤独感。但很大程度上你相信它有将来,你的内心非常强大。如果因为看见才相信,那是没有明天的。”王在琪说。

虽然同样是第一次创业,炎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邓天敬却与王在琪有点不同,他所联合创立的炎明生物2020年底才注册,目前还在搭建团队的阶段,创业的坎坷在他眼前还没完全展开。但他也相当认同,创业需要坚信未来,相信会成功,但也需要做好面对最坏可能的准备。这其中的心理负担是担心对一起拼搏的团队的影响。

求生

如上面分享的,创业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劫难,撑过去是柳暗花明,也有很多死在某些节点上。这些参与讨论的创业者大多也经历过让他们感触深刻的挑战,遇到的困境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

在思路迪分拆之后,龚兆龙博士的身份角色也发生变化,从原公司的CEO到思路迪医药CEO和董事长,直接对股东负责,面对资本市场。但当时大环境融资非常困难,这段时间员工与公司共同面对困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公司也尽量保护员工利益。在团队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终于公司成功赢得投资人的认可和肯定,资本助力使思路迪医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没有经历过绝处逢生的时刻,但职业生涯也遇到过困境的邓天敬分享的第一点也是关于担当。“不管是创业或是承担一家公司你所处的位置,担当很重要,创业者DNA中可能已经有一段喜欢折腾的基因,这就是你要承担的,要有心理准备。”

邓天敬

在邓天敬看来,创业中遇到困境时朋友也很重要。2015年,邓天敬原先公司很多关键员工同时离开了公司。彼时他一个好朋友主动提出可以和他工作两个月来解决当时面对的问题。尽管他并没有让这个朋友过来帮忙,但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朋友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支持让他更有信心解决当时的难题。

而对于王在琪而言,最大困境更多在于资金不足情况下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完成融资维持公司走下去。2020年,应世生物成立一年多时,公司只剩下一发“子弹”,准备启动一轮融资,正好在疫情期间,王在琪面对的是“子弹”必须要打中、必须融到钱的压力。他需要平衡到方方面面,比如在地方开展临床试验的时候,要嘱咐团队掌握好快速入组的时间。

王在琪

这一完整经历让他感受比较深的是,艰难的时刻、艰难的情况很大程度能够倒逼团队真正发挥能力,倒逼人思考如何反败为赢。创业两年中,倒逼的环境让公司走得更远,看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决策出发的差异化

美国麦肯锡有一项分析显示,1997~2007年美国批准上市270个产品中, 只有26%实现了盈利,74%没有盈利原因就在于同质化。在中国,同质化开发情况可能更为突出,所以业内一直在讨论差异化的话题。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怎么样集中你的优势,把一件事做成功而且做到极致。这更多是决策层面上的差异化,不是技术层面上的。”余国良说。

余国良

龚兆龙博士表示,真正的差异化体现在对于患者的获益,由于新药研发周期很长,需要5~10年,差异化必须体现在未来的临床需求,基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开发出有价值的产品。

“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是药物研发的动力和目的,但这还不够,长期生存的肿瘤患者对于维持治疗、预防复发以及回归正常生活的愿望,对创新药研发提出更高的要求。”龚兆龙博士说。

如何满足慢病化的肿瘤患者的需求是一个重大课题,也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正是思路迪医药业务布局的方向。

王在琪认为,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关键是不做什么。缺乏足够竞争力的赛道不在他选择的范围内,重点在有足够的竞争力、有胜出可能、有可能成为全球领军者的赛道。

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出这样的赛道,他关注在两点上:未来能解决多大的需求;公司能否确实将产品推动到下一步,开发出产品的价值。满足这两点的方向,应世会倾注大量人力和资源。

邓天敬的差异化则直接是顺应中国新药研发的新时代,开辟新的赛道。他从CRO转型到新药开发,其联合创立的炎明生物关注在细胞焦亡领域,这是从基础生物学的角度十分新颖的领域,是从源头开始创新的模式。

动力与激情

余国良:我自己创业的生涯中,生活与工作已经基本上融为一体。以前我们讲要有结果,我觉得这个过程更让我享受。我每天早晨7点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像打了鸡血一样从来不觉得累。有空还发点美食给大家看看,因为我觉得传播幸福、传播快乐也是我的责任之一。

龚兆龙:创业是一件非常exciting的事,每天都很忙,也很充实,全身心投入把事情做好,实现梦想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我有两个梦想:第一,开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并获批上市,这个梦想快实现了,这对我来讲非常自豪;第二,带领公司上市,给投资人带来回报,和团队共同分享创业价值。上市只是一个新的开端,以后可以为肿瘤患者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实现公司帮助肿瘤患者活得更久更好的愿景。

王在琪:让我兴奋的事情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我觉得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很好的训练,我所谓的技术瓶颈是我们这代人真正了解到如何能够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创造价值。所以对我来讲,我每天早晨起来的相对早,然后和美国朋友打电话,思考一下如何解决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没有答案,但是通过我们对深层逻辑的分析,对中国的判断,形成对未来的判断。我始终认为上市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创业95%带来的是折磨或者痛苦,但是5%的快乐让人觉得值得95%的折磨。

邓天敬:创业对我来说可能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第一,人其实有对自我价值实现或者自我满足的需求;第二,有对未来成功的预期。就像一个长跑的选手,当你有对终点的预期,在通往终点的过程中,尽管劳累,会不断催生多巴胺,这就是一种快乐的来源。你需要享受这样的快乐,人生就是从这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的过程。

总第1310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