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东李正卿:面向未来,让年轻一代收获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 遇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对外企在华的研发中心而言,在中国投资建研发中心不应该是短期行为,要有信心、耐心和定力,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中国的生物统计仍偏重理论工作,而欧美国家更多是培养生物统计应用人才,而不是数学理论的证明。我们会尝试更多早期研究,获得中国患者更多的早期数据,了解中国患者发病特征、用药情况等,为Ⅲ期临床打基础。

回想新冠肺炎暴发之前,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是那么美好,大家为各自的理想而忙碌。我们与默沙东全球副总裁、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下称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正卿博士的专访在春节前夕,他儒雅的气质让我印象深刻。不想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席卷了全人类,李博士的专访文章也因此被搁置了数个月之久。疫情期间,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开展了多项连线全球的新冠疫情云讨论,2020 DIA中国年会也定于今年7月29日~8月1日召开。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积极行动,让所有参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一个都没有少!以下是近日更新的李博士专访。

“我非常荣幸担任第12届DIA中国年会大会主席,2020年是中国法规年,在行业的努力下,中国创新药会影响全球药物开发,并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药走向世界。”李正卿博士告诉我们。

李博士与DIA颇有渊源。上世纪90年代,一次他无意中看到一本由DIA主办的杂志Drug Information Journal,发现里面有许多临床研究、法规科学监管的内容。那时他刚刚加入制药界,这本杂志对他来说非常实用,于是开始留意DIA这个全球中立组织的发展。自2009年进入中国,DIA在十数年里,通过论坛、培训活动培养了许多临床研究和法规人才。这段时间是李博士担任中国默沙东研发中心负责人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国药物研发环境变化最快的10年。他以务实、稳健的管理风格带领中国研发中心发展,令中国在默沙东全球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一个多世纪以来,默沙东始终致力于研发创新的药品及疫苗,抗击全球最具挑战的疾病。我们永不停歇、上下求索,只为一个无与伦比的目标:生命。”——李正卿

默沙东公司成立于1891年,一个多世纪以来,默沙东凭借处方药、疫苗、生物制品和动物保护产品,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自1992年进入中国,默沙东总部设在上海,同时在北京设有研发中心,在杭州设厂。2011年,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在北京成立,拥有超过1000名科研人员和药品开发人才。

如今,在不断变化的创新时代和药品审批审评改革的背景下,默沙东在中国研发上市的产品大大加速。2012~2019年默沙东共有超过28个新药和疫苗以及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涵盖了多个疾病领域。

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不仅是默沙东有影响力的产品,搭建了综合的研发团队,与中国研究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将药物临床试验规范(GCP)、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等国际法规标准和流程以及理念引入中国并付诸实践,都让他的同事尤其是年青一代,收获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他常在团队里说,人的一生总要做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才不会抱憾终身。如果身边有一群奋进向上的人加之自身努力,就会追求卓越。李正卿博士非常关注年轻人的职业发展和培养,一位前默沙东的同事说,他常常回想起正卿对他的教导。他会在上千人员工大会上走到一线研发人员面前与他讨论具体项目,在最新一代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研发上市期间,和同事灯火通明在办公室加班,半夜2点仍在回复邮件。

李博士喜欢阅读历史书籍,学识广博,性格温和。这种气质也感染着默沙东中国研发团队。这些年,研发中心表现沉稳,而创新则是在这扎根很深的基础上开枝散叶。未来会全面拓展在各个疾病领域的中国临床研发,包括启动早期临床研究和更多考虑以中国研究者为主导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2020年1月北京的冬天,DIA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王彤焱博士、DIA中国区运营高级经理陈润珊女士和我,来到了朝阳区容达路21号楼。李博士为了这次专访特地穿了一套新的西服,在办公室一间装修古典的茶室里,大家侃侃而谈。

满足亚洲患者需求,期待创新开花结果

问:李博士您好!您是最早一批加入外企的高管,经历了我国药政法规多次变革。您对2019年法规改革及行业发展最深的触动是什么?

李正卿:2015年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之前,即便谈研发和创新,中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还处在跟随国外脚步的阶段。2019年时,各种新药政策法规出台,药物临床试验备案(IND)机制逐步在中国建立,接受境外数据,ICH各项指南颁布等,这些变化对外企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到了今年,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一系列指导原则的出台,值得研发和注册人员深度学习,这些新法规将对诸如默沙东这样的企业带来积极、利好的影响,我们也会思考未来中国的研发战略。

我经历了中国药审从过去的滞后,到现在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时代,心中非常感慨。这是审评机构与工业界互相学习与深入了解的长期的过程。对外企在华的研发中心而言,在中国投资建研发中心不应该是短期行为,要有信心、耐心和定力,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默沙东从当初在中国建立全球数据管理中心培养了许多定量科学人才,到现在研发中心全面参与全球同步开发,开展许多针对亚洲和中国患者的新药临床研究,我们很高兴看到,默沙东中国研发一路坚持,终于等来了创新全面开花结果的这一天。

问:新版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时隔17年于近日颁布,默沙东当年如何与中国研究者建立合作?

李正卿:十多年前我们把国际通行的GCP带到了中国。例如早期HPV疫苗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检测以及患者入组等十分复杂,我们按照GCP的要求,与研究者一同探索,按流程保证试验方案的实施。虽然我们的要求在当时的研究者看来“非常严格甚至苛刻”,但通过一个个大型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我们带动了业界临床能力的提升,培养了专业领域的人才。

默沙东目前在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与几年前相比无论从数量和质量都不可同日而语。2019年,我们有约500个本土临床试验机构参与了默沙东中国临床试验项目,涉及到上万名受试者。我最大的感触是,临床研究项目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些研究中心面临的压力巨大。希望未来能像其它发达、成熟的国家那样,通过机构备案制和强化培训的推动,让更多城市的研究中心承担项目。

问:默沙东针对中国和亚洲患者疾病需求的研究计划是怎样的?通过这些研究,您觉得能为中国和亚洲的患者带来什么益处?

李正卿:默沙东目前在中国的研发管线主要集中在肿瘤、疫苗,抗感染,糖尿病,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中国研发团队的地位正在提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和亚太区高发疾病的研究,如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在这些研究中,中国和亚太区受试者不可或缺。

对于像慢性肝病(HCC)这样在亚太包括中国高发的疾病,我们会专门做相应的大型临床研究,为该地区或国家的注册提供支持。此外,纳入262例中国患者的PD-1 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 KEYNOTE-042研究尤为引人注目;针对食管癌适应症研究的KEYNOTE-181也显示出对中国人的数据“偏爱”。我们还会有更多这样以满足中国疾病需求的新药研发项目。届时,中国的患者将最先通过这些临床研究以及后续的产品上市获益。

问:说起帕博利珠单抗,该药在全球接连拿下22个适应症后,2019年内获得3个新适应证。4月11日该药还获得FDA不限癌肿的优先审评。您如何看待这个药物未来的开发前景?

李正卿:在肿瘤免疫疗法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制药公司抗肿瘤药物研发聚焦的瘤种范围相对较窄。而包括Pembrolizumab在内的PD1/PD-L1的肿瘤免疫药物针对的是几十个瘤种,这类药物现在已变成一种癌症治疗的“基础型药物”,加上与其它靶点和机制的药物联用,开创了癌症治疗的全新时代,未来将持续为不同阶段和不同瘤种的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以良性循环理念,推动全面布局规划

问: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的理念和竞争优势有哪些?

李正卿:创新是默沙东研发的基因,我们围绕患者,把具有确切临床价值的产品带给他们。谈到竞争优势,首先是我们研发的药物和疫苗无论从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还是从产品质量上,都可圈可点。过去几年,我们打造了一支专业、敬业、优秀的团队。这支团队,无论是担当“In China for China”的使命,把创新产品带到中国,还是履行“In China for Global”,在中国建立全球研发能力,都取得了让人欣慰的成绩,培养了一批业界优秀的人才。中国在默沙东全球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我们也完成了产品线从传统产品到创新产品的转化。

提到默沙东公司文化价值观,我认为“做对的事情”很重要,尤其是我们从事制药的工作者。在中国做研发,必须要有持续发展的计划和心态,做到这一点,良性循环很重要。中国团队付出越多,产出越多,增长越快,靠成绩说话,我们就会得到更多支持和资源,来支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说到底,最后一切都得用价值体现。

2005年默沙东实验室在北京设立了全球临床数据管理中心,以支持默沙东的全球临床试验项目和药品安全研究,该中心是默沙东全球五大数据管理中心中最大的一家。我们建了很多部门和模块,既有从事中国产品研发, 也有支持全球研发能力。

问:您是统计学背景出身,也是全球量化科学方面专家,您的统计学背景如何应用到日常工作决策中?

李正卿:统计学对我有很深影响,至今,我做决策都非常依据数据。中国量化科学的发展比欧美国家晚很多年。美国FDA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药审批就需要统计专家参与。中国的生物统计最近几年逐渐发展,但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国内仍偏重理论工作,而欧美国家更多是培养生物统计应用人才,他们从基础培训做起,知道如何做项目设计和分析,而不是数学理论的证明。我国正朝着应用人才方向发展,但人才缺口较大。未来默沙东希望和DIA中国共同合作,希望在量化科学上培养更多年青一代的学者。

在研发过程中,需要统计和定量科学。我们知道,临床研究有一个数字特别珍贵,那就是大家经常谈到的“P值”。在确证性Ⅲ临床研究中,“P值”起着关键的作用。从临床设计、到获益与风险评估以及数据解读上都需要统计知识。

问:默沙东对于外部项目的评估流程和合作要求是怎样的?未来有哪些计划?

李正卿:重要的是实现共赢。合作有多种模式,要想清楚是从商业角度还是从能力建设角度的合作,每一项合作能获得什么资源。默沙东的对外合作希望从整体出发,在某一适应症领域紧跟全球策略,开发出的系列产品对更多国家的患者都有益。这种合作是基于全球框架下进行,取决于如何与默沙东优势互补。

新药研发与其他部门不一样。研发是面向未来,而不仅限于今天。我们从合作、产品线等方面布局了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启动更多临床研究。我们还会尝试更多的早期研究,获得中国患者更多的早期数据,从而了解中国患者发病特征、用药情况等,为Ⅲ期临床打基础。接下来几年,会把产品线扩展得更宽,在中国从事全新产品的研发,希望中国患者能尽早获益。

疫情下受试者一个都不能少

问: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在疫情下如何保证受试者和患者的治疗和利益,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正卿:疫情发生至今,我们临床试验中的近万名受试者一个都没有少。对受疫情影响地区的临床试验患者,我们始终尽全力保证他们能够继续用药和治疗,并接受恰当的医疗护理和监测。1月22日,临床研发团队就已成紧急起草疫情下临床试验的应急管理计划。之后,这一计划不断更新,并成为默沙东全球其他地区的行动参考。

同时,我们成立了应急工作小组,迅速评估所有项目、医院,甚至每一个临床试验中多达数千名受试者的情况,确保临床试验中的参与者治疗不能中断,患者不能断药。务必保障已经入组的受试者不断药、不失访。为了防范风险,我们已经入组的受试者暂缓前去原临床试验医院随访,新的受试者暂缓其筛选和入组工作,临床试验的检测工作通过远程来做。最终的结果是,默沙东中国近万名药物和疫苗的受试者,“我们一个都没有少!”

问:这场新冠疫情给您个人留下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李正卿:面对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要做到通力合作,人人尽责。现在,国家开始复工复产,临床研究全面恢复,有条不紊。在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过程中,保障员工及家人、合作伙伴的健康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此外,我们始终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药品,全力保障受试者的健康安全。

问:默沙东是否参与了新冠新药研发工作和临床研究?您认为政府、工业界、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怎样的应急响应与合作机制?

李正卿:默沙东全球已组建了专人科学家团队,在内部评估有哪些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产品管线具有潜力。3月25日,默沙东加入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同多家生物医药公司组成的抗击新冠疫情联盟,共同加速新冠肺炎疫苗、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案的开发、生产及交付。

默沙东将把自己专利库中具备一定安全性和活性数据的分子化合物分享给“新冠肺炎治疗加速器”(COVID-19 Therapeutics Accelerator,由盖茨基金会、惠康基金会和万事达卡公司于两周前共同创立),通过快速筛选,证实有效的分子化合物最快可在两个月内开展人体试验。

图为研发客编辑毛冬蕾(左一,之后从左至右)、李正卿博士、DIA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王彤焱博士、DIA中国区运营高级经理陈润珊女士合影。

(本文特别感谢DIA Lily老师的帮助)

关于2020DIA中国年会

2020年时值ICH 30周年,DIA中国年会将继续根据ICH在中国转化实施的进展及未来落地的优先级规划,开展相关指南培训。除此之外,RWE支持监管决策,实时审评,初创公司Bootcamp等热议话题,也将以会前会的形式免费开放给参加会议的DIA会员。本届年会将持续聚焦创新、热议现阶段面临的各种挑战、携同药物研发领域最顶级的专家、学者及药政法规人员,协同推进监管现代化,力求达到合作共赢。

继2019年新《药品管理法》和《疫苗管理法》相继尘埃落地,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管理办法》、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各种相应的配套法规也陆续出台,将整体提升我国药品研发生产和监管的水平。与之相关的各种讨论也必然将在DIA年会药政法规专场中进行热议。大会将覆盖药物研发整个生命周期的14个专题、100余个分会场,来自国内外25+国家和地区的300多顶级讲者和3000+参会者,以及聚集200多个展位的大型展览。

总第1037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