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药企靠什么吸引大陆投资人?| 第一现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来到台北,当然要品尝当地美食。这里的小吃款式多样,口味丰富。在忠孝东路,我吃了东区粉圆,在士林夜市,我尝了阿宗面线,在中正纪念堂附近,我品味了金峰卤肉饭。这些食物经过精心烹饪、色味俱全,令人久久难以忘记。

而经营这些美食店的主人,在客人问起的时候,都会很自豪的说,这道菜是我自主研制发明的哦,配料是我自创的哦。但凡有一点改进或变化,他们都乐于分享,十分可爱。让游客倍感台湾人的好客与创新精神。

在生物制药领域,台湾人亦创意无限。几个月前,我参加了由嘉汇资产和汉鼎亚太联合主办的台湾新药研发项目路演会。来的台湾生物技术公司聚焦创新药物,适应症选取精巧细致,眼光独到。他们有的做干眼症药物,有的开发鼻喷流感疫苗,有的专注做药物传输系统,还有的做促进伤口愈合的细胞产品。

对于创新药,他们愿意尝试,却不盲从,显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与大陆投资人一起,以相似的文化、语言与价值,一起思考为两岸三地患者的临床需求做些事。

选择独特适应症和市场

路演中,胖胖的艾斯克立必恩公司创始人陈铭哲博士将自己从曼彻斯特大学回台湾创业比喻为一只误入丛林的小白兔,他并不知道新药开发大森林里的艰难险阻。公司取名为艾斯克立必恩(Asclepiumm)是来自古希腊神话医神阿斯克莱皮斯(Asclepiades)之名,这位神医以右手握蛇杖,传说蛇杖有治疗的力量。陈铭哲博士说希望借助上天的力量加自身努力,做出疗愈患者的创新药。

陈铭哲博士

在大学时,他对抗体药非常感兴趣,后师从华人抗体药研发前辈台湾“中央研究院”张子文教授。现在,公司开发了抗体技术平台和多肽资料库,其研发的第一个多肽药物P50D6针对湿性老年性黄斑部病变,具有新作用机制,可解决病患因对现行治疗药物无反应而导致视力减退或失明的困境。P50D6已在动物实验里达到效果,目前正与国外药厂洽谈合作开发或区域授权。

艾斯克立必恩另一个开发中的Cetuximab-rs9癌症抗体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现型(EGFR expressing)之转移性直肠结肠癌、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Cetuximab-rs9具有新的作用机制,透过同时标靶细胞表面标记(EGFR)以及细胞内部蛋白,达到双靶点信号阻断,可扩大适应症并用于KRAS突变型的转移性直肠结肠癌患者。

在商业模式上,公司十分灵活。他们专注first in class药物,完成Ⅰ期、Ⅱ期就寻找早期新药发展的合作伙伴进行区域授权与股权投资。当新药开发到早期阶段获得临床数据就会授权。除了首付款和阶段里程金收入,授权公司还能从未来药物销售中获得丰厚的权益金。例如,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药物,若授权后公司拥有药物销售的10%权益金,一年则有1亿美元的收入。“这对于小型公司来说非常满足。” 陈铭哲说。

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差异化竞争

除了艾思克立必恩这样有怪怪名字的台湾公司,有一家叫安立玺荣(Elixiron)的公司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研发理念也可让我们对台湾生物技术公司的创新管中窥豹。

据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石道尊介绍,公司名字取自于“Elixir”这字的意思是“治疗疾病的神奇配方”。公司正在开发治疗癌症和乙肝的创新免疫药物,其中癌症免疫药物预计今年三季度在美国申报IND,而乙肝药则在明年三季度申报IND,2021年获得临床概念验证(PoC)结果。

石道尊博士

这家公司独特之处在于以疾病为起点的转化医学研究,利用临床病理资料来指导临床开发方向。曾经在勃林格殷格翰及GSK等跨国公司研发部门工作过十多年的石道尊说,以往做药都是先找靶点,进入动物研究再到临床试验,但是,“我们被耗子骗得太惨了,决定不再相信耗子了,而要倒过头来从临床需求做药。”他说。

做药以患者为中心,明确想解决的疾病是什么、疾病在临床上患者表现怎样,以此作为出发点寻找靶点和作用机制,再回到临床上。他说,只要起点是疾病,这条路走下去就不会差多远。在这条路上,他们选择了现下火热的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安立玺荣这家小小的台湾公司如何在全球竞争?石道尊说,他们并不畏惧,同时找到一条差异化道路。

他举例说,现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anti-PD-1)并不是对所有癌症都有效,对如胰脏癌、三阴性乳癌及大肠癌等所谓“冷肿瘤”反应率极低,90%以上的癌症病人死于转移性癌症。这种情况即便“O药”(Opdivo)和“K药”(Keytruda)也没办法解决。它们治疗癌症的反应率一般有20%~40%,而对于胰脏癌、三阴性乳腺癌及大肠癌治疗率更低到几乎为零。

安立玺荣只需找出差异,就能占有一席之地。预计2年后2021年癌症免疫疗法达到1200亿美元,未来市场巨大。公司正在开发的小分子新药项目EI1071能将冷肿瘤特有的免疫抑制清除,使得癌细胞不转移,以此与O药和K药差异化。

他们已筹集到近1700万美元,他非常诚恳地向在场听众说,希望得到更多投资人的支持。这笔钱将用于支持抗肿瘤小分子的临床研究项目及乙肝大分子生产制造,以验证产品到临床上的想法。

为年轻人梦想搭建转化医学平台

简海珊博士和她创立的全福生物科技已为大陆投资人所熟悉。近几年,为了融资,她常常活跃在内地各大投融资论坛中。她甚至到过内地园区考察,对这边的文化和工作环境十分熟悉。

简海珊博士

2010年她回到台湾,看到政府十分支持生物科技,新药领域涌现很多新靶点。她以她职业敏感发现,在新药领域,最重要是整合,即转化科学。因此她将全福定位为转化医学平台,运用全福国际化转化医学的团队经验,将动物实验验证成功的新药推进到人体试验,完成概念验证初步证明其安全有效后,寻找合适的退出机制。

延伸阅读:全福的传承 | 江湖

其商业模式为授权取得全新转机临床前候选药物,将其开发至临床验证阶段后就授权。最让她自豪的是仅花了1.5年将角膜修复机转的干眼症药物BRM421开发进入美国临床Ⅱ期,在2.5年里将治疗淋巴癌的药物BRM132开发获得FDA的IND许可,而且是两个项目同时进行。

她在中美之间做积极的市场布局,希望有意愿的公司能与他们合作,目前该药已找到一个好的formulation,而她打算做到Ⅱ期阶段证明药物安全、有效以后,就开始授权。

她在每次演讲中都不忘感谢帮助过她的老师——曾任武田制药DMPK副总、现为全福生物策略长李文机博士,还有跟随她的那一帮年轻人。

“我回台湾建立这个平台目的是帮助生物技术领域的年轻人走向国际。全福希望做出老百姓用的起的高质量药物,让欧美市场看到台湾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能力。”简海珊博士说。

台湾生技行业现状

要论台湾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离不开谈谈其发展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便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科技领域之一,在亚太地区率先实施了《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旨在推动台湾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90年代中期,台湾发生了第二波生技热潮。

钟威廉

土生土长的汉鼎亚太董事总经理钟威廉告诉我,和内地制药产业一样,台湾也经历了从“学名药”(即仿制药)再到创新药的过程。1999年前后,台湾制药业始自小分子药物开枝散叶,延伸至生物制剂、细胞治疗、疫苗研发等领域。

在台湾当局多年的努力下,医药产业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现具有潜力的创新药公司已超过百家。同时,在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台湾的临床试验和新药研发如雨后春笋,发展非常迅速。

据德勤众信生技制药产业负责人赵永祥介绍,虽然经历了几次生物技术浪潮,台湾生技产业仍在成长阶段。授权交易活跃,并逐年增加。

赵永祥

据资料显示,2008~2012年,台湾地区生物制药平均每年的新增投资金额约60亿元新台币,占产业新增投资总额的19%,显示出对于研发周期长、投入高的生物制药具有加快资金募集和产品开发的显著成效。

2015年台湾生技产业达到高点,募资金额为台币118亿元,之后募资金额和规模存在周期性缩减,为投资台湾生技行业带来契机

台湾生技公司兴柜公司(在台湾上市的预备阶段)总数从2014年79家减少到2018年58家。原因1/3是因为并购而撤出兴柜市场。未来很可能在其他市场做挂牌动作。1/3转到其他市场,包括香港和中国大陆。

台湾有14家医院名列世界前200大医院清单,具备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能力,2018年台湾临床试验执行数量已达293件,其中49%在临床Ⅱ期。总体而言,2013~2017年台湾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授权引进交易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显见台湾近5年引进药物研发活动积极;台湾生技制药企业因其规模、资金有限,多引进临床前项目进行后续开发,因此授权引进交易中早期研发阶段交易占相当大比重。

参会人合影

此外,他还介绍了刚刚开放的细胞治疗产品领域,目前台湾约有25件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其中约有15件在Ⅱ期临床试验。

两岸四地新药研发合作

那么,两岸四地新药研发如何更好合作?我们在会后拜访了前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负责人卓永清先生。卓永清是台湾本地人,他在医药行业工作40余年,前20年在台湾和日本,后20年在香港和内地。除了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卫生法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之外也担任日本及台湾生物医药公司顾问为他们的创新药品进入大陆市场提供咨询意见和寻找商务合作伙伴。

他认为,现在内地药监改革势头不错,台湾企业要抓住内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设立(MAH)的机会。如果想享受中国法规之利好,最好在内地或香港设立合资公司,由此让内地或台湾资金都可进入。合资公司灵活方便,项目在Ⅰ期、Ⅱ期完成后可以找合作伙伴。

笔者、卓永清(中)与黄镇(右一)

卓永清说,内地生物制药公司要看到台湾医院的优势,台湾研究中心开展过许多创新药临床研究,具备做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经验。许多研究者都有参加Ⅰ~Ⅲ期临床试验的经验。他们质量更高,更有耐心,费用也更便宜。尤其是Ⅰ期临床,在台湾开展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董事长黄镇所管理的嘉汇资产是一家家族财富管理办公室,专注于新药投资,已投项目涵盖从早期发现到临床III期等阶段。回到深圳后的这段时间里,嘉汇资产对台湾项目又做了进一步交流,并与汉鼎亚太进行讨论,最后决定跟钟威廉、何刚等筹划成立一个专注台湾生技项目的海外美元基金。

 延伸阅读 :生物医药投资新来者黄镇 | 遇见

汉鼎亚太创始于1985年,1986年进入亚太地区,是最早进入亚太地区的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公司之一,在台湾是一个老牌国际机构。30多年来已投过400余家公司,累计设立29支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4亿美元,在内地、台湾及香港资本市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钟威廉为汉鼎亚太在台湾的主要负责人,而何刚为汉鼎亚太在上海以及香港的主要负责人。

黄镇与威廉、何刚成立这个基金也是基于 “两岸四地”的概念。黄镇说,上海、香港联交所是很多生技企业翘首以盼落地的资本市场。投资台湾生技企业,联合内地制药行业资源,以香港资本市场作为退出渠道,将会是“两岸四地”概念的一种模式。纳斯达克或科创板也会是值得探索的退出板块。这种模式能把两岸三地的资源、项目和资金汇集起来,形成闭环。

通过这些月的了解,黄镇感受到台湾公司朴实的企业风格。他认为,台湾生技行业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创新性强且具有国际视野,企业团队的融合度比较高。基于这些特点,他看好台湾生技市场的潜力和前景。

而我的台湾第一次采访最大的体会是,在与多位台湾企业创始人聊完天,以及拜访了与大陆有深厚渊源的卓永清先生、以及复宏汉霖资深顾问周平山先生之后,深深被他们那种爱乡爱土,时刻关注大陆医药行业变化,渴望交流与合作的炽热情怀所打动。

(写在7月台湾Bio大会之前,祝大会圆满召开)

总第821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