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危机十二策|《剧变》摘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7喜欢:43

文/CxEric

人人会遇到危机,但很少有书教我们怎么应对。

安利一本关于应对危机的书:《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作者是贾雷德·戴蒙德——他另一本有名的著作是《枪炮、病菌与钢铁》。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Upheaval: Turning Points for Nations in Crisis,台版译名为《动荡:国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转型》,从三个书名可以看出,这是一本研究历史上各个国家应对危机时的举措与解决情况的书。

在这本书中,戴蒙德依然展现了独特的跨学科思维、深刻洞察力和岁月沉淀的智慧。不过坦白说,这本书不是很好读,中间一度略枯燥,如果你世界历史不感兴趣,或会觉得更觉乏味。

但是,哪怕只看第一章也值回票价,因为这部分在讨论:如何应对人生危机?

作者提出一个包括12因素的危机分析框架,认为个人或国家如能够满足这12个因素,危机就容易解决,越不满足这12个因素,危机造成的破坏越大越难处理。

如果你真身处于某个坑、某个危机中,不妨对照下这12个因素,或许能提供一点思路。

以下01-03小标为这本书的摘录,如果觉得内容不错,不妨——买它。

01 如何理解“危机”?

当身处其中时,你没法停下来思考“危机”的学术定义,但你明确知道自己身处危机当中。当危机过去,你终于有时间回顾时,你可能会把它定义为这样一种情况:

你发现以平日应对问题的方法难以克服此时面临的重大挑战,因而你试图找到新的应对方法。就像我一样,你会对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怀疑。

有些个人危机始于一个出其不意的冲击,比如深爱的人突然离世,在未被提前告知的情况下突然被解雇,遭遇严重的事故或自然灾害。这些冲击带来的损失之所以会引发危机,不仅仅是因为损失本身的实际影响(例如失去配偶),还因为它带来情感上的痛苦,以及导致的人们对于公正世界的信仰遭受打击。

还有一些个人危机是因为问题逐渐累积,直至最终爆发,比如一段婚姻关系瓦解,自身或亲友患上严重的慢性病,还有那些与金钱或职业相关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些是发展式危机,它们通常会出现在人生命中主要的过渡阶段,比如青春期、中年、退休以及晚年。举个例子,深陷中年危机的人会觉得人生的黄金时期已然过去,只能试图从余生中寻找到满足感。

这种种不同的危机有一个共同之处:

不管引发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当前应对生活的方法已经不管用了,必须找到新的方法。

最好的情况是,当事人找到了全新的、更好的应对方法,在经历危机的洗礼之后变得更为强大。

中文的“危机”一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结果。“危机”一词中,“危”的意思是“危险”,“机”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时刻”“关键点”“机会”。

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名言当中有类似的表达:“凡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无独有偶,丘吉尔也说过:“永远不要浪费一次好的危机!”

02 解决危机的12个变量

1、直面身处危机的现实

只有在人们承认“我的确身处危机”之后,对危机的解决才有可能取得进展。个人可能一开始不承认危机的存在,或者只承认部分危机的存在,又或者低估了危机的严重性。到最后,个人不得不“大声求助”的时刻其实就是他承认危机的时刻。

2、愿意承担责任

在踏出承认危机存在的的第一步后,解决个人危机的下一步是承担个人责任,即不要使自己沉溺于自我怜悯的情绪中,不要总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而要意识到做出个人改变的必要性。

3、划清界限/选择性变革

发现并界定亟待解决的问题。身处危机者要审视自我,哪方面正常运作,不需改变,哪方面应当抛弃或改变。选择性地做出改变是身处危机的个人进行重新评估的关键。

4、向外界寻求物质及情感支持

大多数成功度过危机的人都会意识到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的珍贵,这些支持来自我们的朋友,以及一些互助群体。

5、借鉴他人应对危机的方法

如果我们认识经历过相似危机的人,并且可以借鉴他们成功处理危机的方法,那对我们而言将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这些可借鉴的人最好是我们的朋友或者其他我们能够与之交流的人,这样我们就能从他们身上直接学习处理相似危机的方法。

但这些人也可能是我们不认识的,我们只能从书中或从别人口中得知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应对危机的方法。

6、自我力量

自我力量意味着人作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个体,无须寻求他人的认可,也不依赖他人而活,拥有对自我和对目标的认知,并且接受真实的自己。

自我力量包括能够面对强烈的情感,在压力下保持镇定,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准确认识现实,以及做出稳妥决定的能力。

7、诚实的自我评估

对身处危机的人而言,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尽管这一过程难免会伴随着痛苦),弄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区分应该继续保持的方面和应该做出改变的方面,是做出妥善抉择的基础。

只有做出诚实的自我评估,人们才可以选择性地做出改变,发扬长处,改进短处。

但实际上,人们总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欺骗自己。

8、应对过往个人危机的经验

如果你以前曾成功地应对过几次不同类型的危机,那么你对解决新的危机会更有把握。相反地,如果你过去应对危机时没有成果,那种无助感会一直萦绕左右,暗示你这次无论如何都不会成果度过危机。

9、耐心

不管是国家问题还是个人问题,危机往往具有复杂的属性,我们往往需要尝试一系列不同的解决方案才能找到最有效的那个,而这需要我们有耐性,能够忍受挫折、不确定性和失败。

不能承受不确定性和失败的人,还有那些早早放弃寻找新的解决方法的人,没那么容易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全新的应对危机的方法。

10、灵活的个性

灵活的个性远比僵化刻板的个性要占优势。“僵化刻板”意味着故步自封的单一思维,认为凡事只有一种解决方法。这样的想法对探索其他的方法和破旧迎新来说无疑是一块拦路石。

11、个人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对于危机的解决既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有可能产生消极作用。从积极的方面看,核心价值观能够使人们看清自己的立场和地位,从而思考生活中需要改变的方面。

从消极的方面看,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人们有可能会固守一些过时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妨碍个人危机的解决。

在身处危机时,你必须清楚进行选择性改变的界限:哪些核心价值观是你拒绝改变的,毫无商量的余地?在哪些方面你会告诉自己,“我宁死也不愿意改变它?”

12、不受约束

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意味着不受现实问题和责任的约束。如果你身上背负着照顾他人(比如孩子)的沉重担子,或者不得不应付一份强度极大的工作,又或者你的身体长时间暴露在危险中,那么尝试新的解决危机的方法对你来说难度就更大。当然不是说这些负担会使你无法走出危机,但它们确实会带来额外的挑战。

03 必要的危机

“是否只有危机才能激发一个国家做出重要的选择性变革?”——这个问题,在个人层面和在国家层面上的答案是相似的。

作为个人,我们需要不停地处理当下存在的和预期会发生的问题。当我们预料到严峻的性问题即将出现,我们就会努力在问题出现之前将其解决。

然而,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克服许多的惯性和阻力。比起逐渐积累起来的问题和预期将来会出现的问题,突发性重大问题更易激发起人们的能动性。

此刻,我想起塞缪尔·约翰逊的一句话:“当一个人得知自己会在两周后被绞死,他的精力集中度会令人惊叹。”

04、其他

谁都曾掉坑、面临危机,但很少有一本书能提供系统的危机分析框架,这就是《剧变》这本书的有趣有用之处。

在面临某个棘手问题时,我曾一一对照本书的12因素来分析自己的情况,试图预测自己是否能够顺利解决,结果我得到了很意外的启发与鼓励。

一个在心态上的影响是,逐条分析后才发现,我不但高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低估了自己拥有的有利因素——家人朋友的支持、前人的借鉴经验、较少的约束条件、解决危机的过往经验等等,都预示我应该能度过这一关。

我认真地安利这本书的危机分析框架,虽不完美,但能给予人启发。如果你正在经历一次痛苦的爬出坑过程,或正身处处于一次危机之中,不妨将这12因素拿来分析下自己的处境,或许会意外地发现自己拥有很多优势。

第一,要允许自己掉坑,但不能接受自己掉同一个坑两次。

第二,要允许自己掉坑,但不允许自己赖在坑里不出来。

第三,要允许自己掉坑,但脱坑不要着急,先摸摸看坑里有啥东西,沙子也行、树枝也好,捡起来再出坑。

要么得经验,要么得教训,绝不空手而归。

另,我近些年来越发相信,挫折、危机都是必要的、有益的东西,就如第八点所说的【应对过往个人危机的经验】,如果一个人有过掉坑又爬出坑经历,这人的心态会坚强一些、思维也有弹性很多。

上天在这方面似乎意外地公平:接受多少锤炼,长多少本事。

——《要足够幸运,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迅速挨揍》,CxEric

最后,附上曾国藩家书的一段话,信中直言自己“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颇为鼓励人:

“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

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疲倦)然自馁也。”

全部讨论

2023-07-05 05:31

谢谢分享,受教

感谢分享

2023-07-05 16:02

曾国藩的文字很有力量。

2023-07-05 10:32

学习

2023-07-05 09:50

分析的好

2023-07-05 08:46

允许一切发生,然后积极面对!

2023-07-05 07:01

想买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