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雪球产品,到底谁是赢家?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后白马时代,如果问资管市场上最火爆的产品是什么,想必雪球产品会榜上有名。

一款产品的成功,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细分一下有三种可能:一是双赢,买家卖家都有利可图,皆大欢喜;二是卖家当下吃点亏让点利,将一款低风险产品的收益提高,让买者受益;三是产品本质上是高风险的,卖家将其包装起来,让买家没有意识到高风险,卖家稳赚不赔。

雪球产品属于哪种情况呢?我们分角色分析一下。

一、雪球产品的本质逻辑

目前市面上的雪球结构产品大多以券商收益凭证的形式包装起来,所谓收益凭证本质上是投资者与券商的债权凭证,界定的是债权债务关系,可以理解为券商向投资者借钱打了一张欠条。只不过这种雪球欠条的偿还规则比较特殊,要看某股票市场指数(如中证500)的走势,来判定券商还多少本付多少息。

具体而言,雪球产品的本质是投资者向券商卖出带两个障碍价格的看跌期权,券商买入看跌期权并向投资者支付期权费。虽然是券商卖给投资者一个产品,但合同一签,两者的角色就互换了,投资者变成了合同意义上的卖方,券商变成了买方,买的是什么呢?我们用一个卖瓜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假设投资者叫老王,他自掏腰包进了一批瓜,进价每个10元,券商A说;“我要买你的瓜,但是担心不甜,不如我们打个赌吧,你当场切开这个瓜,我尝一口,如果非常甜,我马上付你12元(实际这个瓜可能值15元),如果一般甜,我只付你进价10元,如果根本不甜,那我可能一毛钱都不给。

这个例子可能过于简略,实际产品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敲入线和敲出线的设置,但本质逻辑就是券商担心股票市场发生下跌,从众多投资者那里买了份保险,保费就是券商承诺的敲出或到期收益率(如20%)。

二、客户购买雪球产品划算吗?

上一段介绍了,雪球产品本质上是个期权,期权属于衍生品,众所周知衍生品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在实际销售环节,我听闻有的机构销售人员把雪球比作固收类产品,理由是目前股市几乎不可能出现大跌,所以是稳赚不赔的。

这是极不负责任的。

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写道:“本金发生永久性损失的概率是每一位投资者所担心的风险。”在投资领域,一次成功不能证明什么,在市场繁荣的时候,最好的成果往往由那些承担最高风险的人取得,只能说他们是“幸运的”而非“明智的”。

如果投资者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股价下跌所带来的本金损失风险,那么雪球产品的实际风险就被隐藏了,投资者实际承担的风险要比其预期获得的固定收益率要高得多。如果是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应当投资固收类产品,而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不如直接投资权益类产品,博取更高收益。如此看来,雪球产品的客户定位略显尴尬。

三、券商如何通过发行雪球产品赚钱?

券商发行雪球产品的交易原理是:通过期权对冲理论做高抛低吸,券商更多赚取的是在股市波动中高抛低吸带来的期权费的定价差。假如券商在低买高卖的波段交易中最终获得25%的收益,投资者卖出的期权费为15%,那么中间的10%就是券商的获利。

简单理解,券商看好未来的股市走势,于是买入股票,为了对冲股市下跌的风险,券商拉上雪球投资者做垫背,万一股市持续下跌,券商可以把损失转嫁给投资者,如果股市走高,券商赚得扣去付给投资者固定期权费之后的增值部分。

继续用卖瓜的例子做解释,券商A之所以想跟老王打赌,是因为券商A自己囤积了更多的瓜待价而沽,他担心瓜不甜不好卖,于是通过与老王打赌让他承担瓜不甜的损失。换成挂钩股市的雪球产品,如果股市涨了券商赚大头投资者赚小头,如果股市跌了全部由投资者埋单,如果一直在敲入敲出区间内震荡,只要波动够大,券商照样能通过现货+看跌期权的收益性对冲策略持续赚钱,除了股市长期不涨不跌这种小概率事件以外,券商几乎是稳赚不赔的

四、投资建议

投资者如果选购雪球产品,尽量选择敲出收益率高、挂钩指数估值PE水平较低、敲入线也较低的产品,提高收益风险比,留足下跌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如果短期内有大额支出计划,那么雪球产品不会是你的明智之选。

 @今日话题    @徒步三萬里   

全部讨论

2021-09-03 05:27

SELL PUT & BUY 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