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是一个跨越四十年的伟大征程!我们会发现这些重大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深藏着科学家们征服未知世界的研究激情!无论是Graham,还是Jason,Kariko,和Cullis,都在他们专注的领域数十年如一日地偏执狂一般地投入,很多还饱受冷眼和讽刺。也没有人想到过他们的研究有朝一日能够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同时,技术的突破是个漫长的进程,需要在多个领域经由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只是在关键的时刻戏剧般地加速了。尽管每个研究人员的课题是随机的,但这些随机的科研活动促成了整个技术层面的向前进化,最终汇成了技术的大海,让后人能够借助前人的智慧不断推进。试想,如果没有冷冻电镜这样的酷科技,我们又如何第一时间得知病毒的结构呢?没有先进的基因测序设备,我们又如何获取并合成病毒的基因呢?而所有这些科技的背后,又离不开政府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持续投入。技术的突破往往带有偶然性,因此也是不可预测的。福奇建立疫苗研究中心本来是用来研制艾滋病疫苗的,最后成功的却是新冠疫苗。Graham如果没遇见新冠病毒,可能也早已退休,颐养天年了。如果靠谁来提前规划科技创新的具体路线,往往是事与愿违的。从mRNA可以看到,大型药企很少是创新的来源。颠覆性技术大多数来自研究机构的标新立异的科学家们的好奇心驱使。而政府的资助经费一般也比较有限,所以发达的风投体系很关键。早期风投的投资家们很多也是有着狂热的技术梦想,他们去投资一些科学狂人,往往最后会溅射出人类重大科技发明的火花。但是要把创新成果最后变成普罗大众能享用的药品,还得需要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们。我们如今能自由生活在奥密克戎依旧肆虐的世界中,谨向这些科学家们致以无比的敬意和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