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确认中国人寿新加坡“A3”保险财务实力评级,展望“稳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久期财经讯,3月15日,穆迪确认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Singapore) Pte. Ltd. ,简称“中国人寿新加坡”)“A3”保险财务实力评级(IFSR),展望维持稳定。

评级理据

确认中国人寿新加坡“A3”的保险财务实力评级是基于该保险公司“baa2”的独立信用状况,反映了其稳健的偿付能力比率(尽管有所下降)、流动性投资账簿,以及从其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Group) Company,简称“中国人寿集团”)和其主要寿险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简称“中国人寿”,02628.HK,IFSR:A1/负面)获得的有力支持,从而提高了其品牌知名度和财务灵活性。但由于该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较小,目前在新加坡(Aaa /稳定)的分销能力有限、盈利能力较弱且经营记录较短,因此抵消了上述优势。

根据新加坡第二代风险资本监管框架(RBC2),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寿新加坡的偿付能力比率保持稳健,约为232%。然而,由于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下,投资出现明显亏损,该比率较2022年底的约300%有所下降。穆迪预计,该公司的偿付能力比率将保持在200%以上的稳健水平,这是因为其专注于轻资本产品,且实收资本相对于有效业务规模而言较高。

中国人寿新加坡的投资流动性很强,投资级债券、上市股票和债券基金占其投资总额的90%以上。穆迪预计,由于对股票和高收益债券基金的风险敞口增加,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的估算风险资产敞口占股东权益的比例将从2022年底的53%增至100%左右。尽管如此,所有这些风险资产均用于支持分红基金,投资风险可以部分由保单持有人分担。不过,中国人寿新加坡对公司债券的重大风险敞口将导致对信用利差变动的敏感度提高。

以保费收入计算,中国人寿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不足0.5%,而新加坡的寿险市场非常集中且竞争激烈。2023年上半年,由于存款利率上升降低了银行保险需求,占其保费收入70%以上的银行保险保费销售额大幅下降。其经纪和代理渠道的强劲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一下降。

中国人寿新加坡的经营规模较小,导致其盈利能力较弱且不稳定,2022年的净亏损约为4000万新加坡元。2022年加息也导致其持有的债券和股票出现重大投资损失,影响了其盈利水平。

此外,中国人寿新加坡的资产期限短于负债期限,并保持着大量的美元净敞口头寸,与较窄的期限和货币错配相比,这可能会使该保险公司对利率和外汇变动更敏感。

中国人寿新加坡“A3” 保险财务实力评级还基于“baa2”独立信用状况上调两个子级,以反映其直接控股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Overseas) Company Limited,简称“中国人寿海外”,IFSR:A1/负面)和中国人寿集团(其主要寿险子公司是中国人寿和中国人寿海外)的母公司的支持。

支持力度的上调反映了中国人寿新加坡与该集团共享品牌,并获得该集团的基础设施支持,以及集团对该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命。该评级还考虑到了该公司在集团海外扩张方面的战略重要性。

稳定的评级展望反映了穆迪的预期,即中国人寿新加坡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保持充足的资本缓冲,同时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并提高盈利能力。穆迪还预计,在面临压力时,该保险公司将得到中国人寿海外和中国人寿集团的支持。

可能导致评级上调或下调的因素

穆迪可能会上调中国人寿新加坡的评级,如果(1)大幅扩大其规模并进一步多元化其分销渠道和保费组合;(2)新业务实现盈利增长,资本回报率(ROC)持续高于2%;及/或(3)将其RBC 2比率维持在250%以上。

相反,如果(1)中国人寿或中国人寿海外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显著减弱;或(2)该保险公司的独立信用状况下调,穆迪可能会下调其评级。

如果(1)由于持续的运营亏损和新业务增长记录未实现盈利,其RBC 2比率持续低于180%;(2)保险人风险资产敞口的显著增加削弱了其资本基础;及(3)分销渠道的重大中断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中国人寿新加坡的独立信用状况可能会被下调。

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新加坡的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提供广泛的人寿保险产品,包括养老保险、参保保险、年金以及健康和意外保险。截至2022年底,其总资产和股东权益分别达到4.95亿新加坡元和9200万新加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