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经济发展及内循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为什么整个世界可以内循环,缩小的中国就很难?

从头梳理下:

1、两个前提:由于人类创造力的无限性(类永动机),所以生产力只会不断提升(正向螺旋)。同时人类对于物质及精神层面的需求欲望同样是无限的(虽有边际效应)。

2、经济的增长,或者说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什么越来越高?核心因素是生产力的提升,带动生产率的提升,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打个比方,在时间恒定的情况下,生产出越来越多有市场价值的东西,也就是社会的总剩余越来越多,总量的提升,平均下来当然人们也只会拥东西的越来越多。而什么确定了市场价值,就又引出了供给与需求。

3、简单模型:人们基于各自比较优势,开始分工从事各自擅长的领域,这样就出现了产品剩余,剩余产品的交换出现了市场,市场导致利润和分配,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资本积累、效率提升、技术进步),分工进一步细化、新的生产要素出现,市场进一步扩大。

4、加速器:随着社会发展(货币、金融、股份制),商业发展(战略管理、管理方法)等不断优化,进一步加速了基于当下生产力的经济发展。尤其金融的发展,作为加速器的重要组成,却是一把双刃剑。

5、分歧:生产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传统经济学家认为,是分工导致了技术与科技进步。社会学家认为,除内部矛盾和外部刺激外,还需要一个特定环境的调节。简单的来说,就在文化价值,社会结构、政府的强弱,面临的竞争等等几个方面。这个没有结论,个人倾向后者。

文化价值:即对待物质世界的态度。如,中国古代道器分离,追求天人合一的全才,即无职业伦理,也缺乏相应的功利心

社会结构: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资料

政府的强弱以及面临的竞争:不言而喻

6、分配:理想的情况下,隐含着在分配端生产及贸易赢家对输家的补偿,最终实现共赢。然而,现实中对于生产要素分配权力的迷恋,注重短期,完全公平的竞争,互利互惠的贸易,现实很难做到

回到中国:

1、生产要有生产要素,古代中国糊口经济学为什么能长久持续下去,就是在于农业文明的自给自足特性,人们与唯一的生产要素即土地深度绑定,依靠自身劳动力和简单生产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形成了一个个自给自足细胞型单位。但是这种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即不能摆脱马尔萨斯主义的限制(脆弱的人口与资源比例)与收成波动,又无新的要素出现,所以称为糊口经济学。

而当下的工业时代,矿物能源依旧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全球的分布不均,所以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世界可以内循环,缩小到中国则不太行,除非技术进步到不再需要矿物能源。

2、中国过去受益于全球化贸易带来的全球化分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可能导致后发国家被“低端锁定”。而当下,中国绝大多数的产能是基于全球总量的需求,一旦离开世界总需求,产能过剩,希望通过国内的消费来化解,显然不现实。

3、分配问题,比较复杂

4、任何地区都可以实现内循环,甚至可以说从人类诞生到工业革命,这期间绝大多数地区都处在内循环中。包括现在的一些太平洋岛国、非洲部落,依旧是内循环,只不过还处在原始阶段。所以,关键点还是在如何使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这就回到了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又回到客观且相对稳定的社会文化、社会结构,偶然性且动态的事件中去。当然,只要中国引领世界的技术进步,不是被卡脖子,而是卡别人脖子,所有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