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牙膏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英特尔# $英特尔(INTC)$

#英伟达# $英伟达(NVDA)$

#AMD# $AMD(AMD)$

本文是作为一个数码圈的垃圾佬的角度,分享一下对世界著名牙膏厂英特尔的看法,不包含任何的投资信息,请酌情观看。

1.英特尔酷睿时代

我们知道,在电脑的CPU领域,主要有两个玩家:英特尔AMD

英特尔的最辉煌的时刻是在2006年推出了酷睿处理器,也就是后来慢慢变成了我们常常说的i3、i5、i7和i9处理器。

但是最早的是酷睿处理器的命名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命名方式,这个太久远就不说了,Intel也不把它们当作是第几代酷睿。

第一代酷睿是Core 三位数字系列,不如i7 850/920什么的,他们本质都是一个核心,但是每一个系列给了一个奇怪的命名,这个也太远,不多说了。

从第二代酷睿Sandy Bridge开始(2000系列),酷睿确定了i3、i5、i7和i9处理器的命名,而同样的这一代的产品里面,使用的制造工艺和架构完全一致,用核心数、运行频率、一二三级缓存的等等的差别去区分入门、中档、高档和旗舰产品之间的性能差异,我们只需要看产品的代号就能知道产品的性能。

而当时的老对手AMD还在干嘛呢?这时候AMD的主要产品是AMD K8处理器,对比AMD K8,酷睿2的乱序执行的优势体现在三点上,一是记录缓存96 ENTRY VS 72 ENTRY,酷睿2的前端有更高的并发,记录缓存也有4:3的优势。二是调度管理方面相比AMD拆分为24-ENTRY整型跟36-entry浮点,酷睿2为统一的32entry保留站,三是SSE执行单元数量达到三个,能够最大化利用到宏操作融合的优势,另外,酷睿2的SSE执行单元是128bit位宽,AMD只有64bit,在执行128bit SSE指令时候酷睿2有压倒性优势。

从2012年英特尔推出了第三代酷睿之后,反正竞争对手AMD一幅要死不活的样子,产生不了一点点的竞争压力,因此英特尔可以好好控制产品线和升级能力,从此走上了第一年更新制程工艺,第二年更新内核架构的路径,只要AMD的竞争能力不能构成足够的威胁,英特尔的这一套发展路径真的就是躺着赚钱一样简单。

而这个时候,老对手AMD根本拿不出来足够强大的产品,被英特尔的低端产品酷睿i3都能干趴下,就有了酷睿“i3战A8,i5秒全家,i7轰成渣”的说法,首先这点必须要有姓名,给个C位,曾经轰动电脑圈又相当经典的一句话!

2.英特尔晋升为牙膏厂

自从2014年英特尔推出了跨时代的第五代酷睿处理器之后,一直到第九代,这5代的酷睿处理器都是14nm的制程,而且是最高的配置也就是的i3用双核心四线程,i5用四核心八线程,i7用六核心十二线程,i9就是八核心十六线程,就这么个打法,偶尔换一下架构,核心不往高的堆,工艺制程遇到瓶颈了,没有办法提升了。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现象,每一次换代升级就只能比前一代提升10%,这有个屁的显著性提升啊!

因此,江湖人称——挤牙膏!

3.英特尔危机的到来

真正让英特尔感受到危机的到来,是那个女人出现了,AMD的苏姿丰博士,苏妈!

苏妈上来就直接改变了AMD的整个CPU产品线的升级,在2017年直接带来了AMD锐龙(AMD Ryzen),上来就是R3用四核心八线程,R5用六核心十二线程,R7用八核心十六线程,R9用十二核心二十四线程。换上了全新的Zen架构,用R5追着i7打,用R7追着i9打,而R9已经在多线程找不到对手了。

这时候英特尔还在干嘛,还在打磨14nm+++,这个+号估计以后用不完了是不是?被逼急了没有办法了,工艺制程还是提升不上去了,只好把核心数和线程数量搞上去,终于是放弃了多年的i3双核心四线程,重大升级到四核心八线程!真的是巨大升级!

AMD才不会等你打磨14nm,直接抱上了台积电的大腿,在2019年第三代锐龙系列的产品时候,AMD带来了基于台积电最先进的晶体管制程7nm,加上AMD的架构升级到了Zen2架构,直接把英特尔的酷睿i3、i5、i7和i9打的连渣都不剩,我工艺制程比你先进,用的架构比你新,我还卖的比你便宜!你看了怎么想?因此诞生了一个“AMD Yes!”的说法,这个时候就是英特尔出现巨大的下降的起点。这个时候无论是在酷睿处理器,还是在服务器的商用处理器,AMD比起英特尔都是便宜大碗,简直就是第一选择!英特尔的酷睿时隔这么多年,终于被AMD打败了!

3.英特尔的自救

英特尔的自救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英特尔重新搞定了先进制程,搞定了10nm制程,但是为了与台积电的7nm制程看起来区别不大,因此英特尔很鸡贼的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Intel 7!

唉,反正就是不给你明说我实际的制程工艺,我就是给你说我叫做Intel 7!

第二个是用上了大小核心架构,跟手机上面的一样了,这样可以更好利用CPU的面积,降低功耗,大核心为每个核心双线程,而小核心为每个核心单线程。

这样可以把核心和线程都堆上去,因此可以很快的提高CPU的性能,但是从12代酷睿到14代酷睿这三代,架构的变化也不大,而制程工艺则完全没有变化,因此英特尔又开始重新挤牙膏了,真的又回到了老路上。

AMD又不一样了,成功上了台积电的船。第一个方面可以跟随台积电的工艺升级,从7nm、6nm到5nm和4nm,第二是AMD收购了ATi之后,自己也做显卡,然后在CPU上面集成显卡,这样就成为了APU,也就是说APU就是CPU+GPU,不用单独购买独立显卡也可以使用,这就大大拉开了与英特尔之间的差距,目前AMD的APU的显卡,已经可以追平1050ti这种很多年前的独立显卡了,还可以节省下来显卡的钱,何乐而不为呢?

4.英特尔的自救

现在如果英特尔还能再次伟大,又只能看两个方面的发力了。

第一个是英特尔的工艺,能不能在下一代的15代酷睿处理器上面实现Intel 5制程,如果实现不了,那么到了15代酷睿也是挤牙膏,还是没有竞争力,制程工艺和台积电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第二是英特尔的独立显卡业务,能不能从AMD英伟达手里面抢下来市场份额,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英特尔的增长依然值得怀疑。

我是一个比较资深的数码垃圾佬,这篇文章只是从一个数码的角度来看英特尔这家公司,没有任何的投资分析。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全部讨论

04-15 15:02

谢谢英特尔,让我们用上更加便宜好用的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