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消费有哪些亮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人口流动超过疫前,旅游反弹,餐饮亮眼,票房下滑,地产销售放缓。

海通证券梁中华团队指出,从4月的PMI情况和高频数据的表现看,二季度经济修复速度或将放缓。其中地产销售增速可能边际回落,出口或将面临下行压力,所以消费复苏的可持续性是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今年“五一”假期是观察消费表现的重要窗口,对未来消费的走向具有指示意义。

人口流动:大幅反弹

假期人口流动超过疫情前。在疫情政策优化后,人口流动较快恢复,根据国铁集团的预测 ,4月27日至5月4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0%,超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今年“五一”假期前3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15932.4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161.9%。其中,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349.2万人次,比2022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60.9%、22.4%;公路预计发送旅客9720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99.7%,但是比2019年同期下降7.2%;水路预计发送旅客334.2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86.2%;民航预计发送旅客529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46%。此外,假期前3天,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预计达到16858万辆,比2022年同期增长125%。

从航班执行看,自疫情政策优化后,内地航班、港澳台航班出现跃升,而今年以来前者稳中有升,后者持续增加。

根据百度迁徙数据,4月29日,全国迁徙指数达到今年以来的峰值,比春运时期高出22.38%。今年假期前4天,迁徙规模指数均值比2021年同期高出51.3%,处于近年同期高位。此外,从地铁客运量看,郑州、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不过与2021年相比仍有差距

消费恢复:旅游反弹,餐饮亮眼,票房下滑

随着人口流动的恢复,旅游行业迎来较快复苏。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83%、128.9%,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同期的100.66%。

不过,今年五一有两个特殊因素在支撑着国内旅游消费。一是五一属于疫情过后第一个长假,居民存在“报复性”出行情况;二是今年居民出国旅行还处于低位,对国内旅游消费产生支撑,我们预计后续这两块影响均会减弱。

多地旅游人次超越疫情前。从各地情况看,今年“五一”假期的首日,广东、辽宁、北京等多个地区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和实现收入远超去年同期,即使与疫情前2019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增加。假日前4天,四川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19.39万人次、门票收入2.4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70.33%和127.68%,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7.83%和32.29%。假期前4天,广东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049.8万人次,同比增长134.4%,较2019年增长9.9%。此外,假期五天,上海市主要旅游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63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五一"假日上海市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71%,较2019年"五一"增长12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与疫情前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明显增加,但是旅游收入涨幅相对较少。这意味着疫情过后,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尽管出行意愿较强,但是消费内生动力有待提升。

旅游天数延长,酒店预订增加。去哪儿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旅游平均入住天数为1.6天,相比2019年五一假期上涨20%。与此同时,三四星级酒店预订占比提升,从2019年的39%提升至48%,上升了9个百分点。

从票务情况看,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超过疫情前五成,火车票同时购票人数达到历史新高。根据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五一假期用户飞行距离达四年巅峰,出游半径较去年同期增长25%。五一期间出境游机票预订量已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5月1日-5月4日)的45%。国内景区门票票量同比增9倍,较2019年增超2倍。

从商品和餐饮服务的消费看,根据商务部的监测,今年“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1.4%,其中重点餐饮企业同比增长36.9%,通信器材、服装、鞋帽、金银珠宝、烟酒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5%、20.9%、17.6%、17.4%和16.8%。步入5月1日即假期第三天,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6%,增速较假期首日有所放缓,但是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速进一步升至61.7%,服装销售额增速小幅升至24%。相比之下,金银珠宝的销售额增速回落至9.6%。值得一提的是,5月1日,重点零售企业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25.1%,复苏较为明显。

档票房收入“逆跌”。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五一”假期前四天,累计票房13.13亿元,相比2021年、2019年同期分别下滑10.4%、14%。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档”票房连续出现逆跌特征。2019年、2021年的“五一档”,票房收入在首日达到高峰,随后逐日回落,而今年假期前三天票房逐级抬升。主因或在于,一方面,消费场景的恢复较为稳定。另一方面,排片质量赢得观众认可。

地产销售:增速放缓,城市分化

步入4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放缓。根据克而瑞数据, 2023年4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665.4亿元,单月业绩环比降低14.4%,年内首度转负。而同比增幅31.6%,增幅较3月的29.9%小幅回升。不过,从操盘销售面积看,4月TOP100房企环比下降22%,同比增长10.5%,涨幅较3月的19.1%明显下滑。

“五一”假期商品房销售整体偏低,结构分化。从30大中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积看,今年“五一”假期的表现不及近年同期均值。从结构看,一线城市表现较为坚挺,仅低于2021年同期,在近年同期处于偏高位置。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在今年假期前后的成交情况仅与去年同期接近。这说明在前期积压需求得到释放后,房地产需求开始承压。同时,考虑到房地产供给端的出清还在继续,接下来房地产经济的修复或将放缓。

来源:萝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