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晨会摘要:天风2023年A股策略;中金解读扩内需纲要与经济数据;中信梳理防疫新阶段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汇总12月16日券商晨会观点。天风证券2023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大金融、大消费、互联网这三类板块,既是中国经济的β,也是指数的主要权重。中金 • 联合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与11月经济数据。中信证券:防疫迈入新阶段,有哪些投资机会。

中金 • 联合解读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与11月经济数据

新战略定位的资本市场含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的新战略定位,这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必然选择,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有深远的中长期积极影响。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本次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的资本市场含义:

1)扩大内需战略是大国经济的必然。因为中国人口规模、国土面积等因素,中国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潜在规模最大的单一内需市场,大市场带来较大的生产规模和需求规模,最终推动单位生产成本走低和具备成本的竞争力,而充分挖掘内需市场就意味着充分发挥中国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资本市场投资的角度,规模经济效应就意味着全社会将受益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中国很多产业成长至较大规模后,反而可能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以及仍然保持一定的盈利增长速度,对应估值中枢和股票市值的天花板,可能也高于以往的时代。

2)扩大内需战略符合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的特征。随着2021年中国经济体量在全球占比提升至18%,中国继续发展将给全球方方面面带来质的改变,中国在进一步发展、谋篇布局中应该也不得不通盘考虑和应对这一改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的发展也会越来越代表全球的发展,到了当前阶段,中国的内需可能比外需更为本质、更为根本。资本市场层面,也要更注重内需消费潜力释放带来的消费升级,尤其是规划中提到的传统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和绿色消费都会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要求更高质量供给也将推动产业层次和附加值的提升,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仍然是市场中长期的主线。

3)扩大内需战略是全球新变局中寻求产业链稳健安全的要求。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更加注重平衡内部利益,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叠加疫情和地缘冲突频发,中国面临的中长期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全球细致的产业分工带来的产业链脆弱明显暴露。当今世界变局,使得中国在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产业链可能受到潜在威胁的可能性。当前资本市场在外部不确定性提升,非经济因素干扰增加的环境下,市场整体的风险溢价处于高位,面临更高的风险补偿;而强调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上升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中国产业链供给侧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可能有利于缓解当前市场风险溢价偏高的局面。

经济数据:积极政策环境仍支持修复

11月经济数据偏弱,政策可能是短期主要矛盾。11月经济数据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生产和消费均明显走弱,前期的社融和出口也相对不佳。但对于当前市场而言,经济数据走弱可能已经在前期跌至历史低位的估值中得到充分反映,近期对于市场影响更主要的矛盾在于政策的变化。一方面是月初防疫政策再度优化,“新十条”的调整将进一步降低疫情防控对未来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改善市场对于2023年的增长预期;另一方面,上周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对当前环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强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未来要关注后续可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是否有更多积极指引。

积极政策环境仍有望支持市场修复。尽管市场从10月底以来的反弹已有一定幅度,近期市场较为关注新增感染人数增加对未来几个月的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扰动,这可能会使前期的单边上升面临波动和震荡增加。我们认为市场更多反映的是未来的增长预期,2023年上半年疫情影响的高峰过后经济可能有更明显的修复,在一系列积极政策的催化下,市场估值修复的过程可能仍在持续中。我们对A股市场未来12个月持中性偏积极看法,在政策调控、疫情防控、地产调整等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韧性如弹簧持续被压缩,一旦某些或全部因素有所缓解,增长反弹力度可能超预期。

配置方面,我们建议短期要紧跟政策边际变化节奏来配置,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板块,中期仍然是根据景气程度以及产业政策支持方向来把握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主线。

天风证券:2023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穿越隧道

三大总量逻辑的板块:以中长期贷款增速刻画的经济总需求,在大部分时候决定了指数的趋势,同时也决定了大金融、大消费、互联网的趋势,这三类板块,既是中国经济的β,也是指数的主要权重。核心推荐:在外需回落和国内弱复苏的基本面假设下,23年大部分时间核心推荐的关键词还是围绕:【内需】&【总量经济弱相关】。基于此,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①大安全(信创、半导体、军工、医疗器械、机床设备、稀土),对应重点指数是科创50②海风、国内电站大储(赛道成交额占比7月达到前高,随后开始修正,目前拥挤度终于降到了比较低的位置)。③数字工业:5G工业互联网,最新进展是工信部把5G工业专网通信的新频段发给了中国商飞,可以理解为产业由个别试点到全面铺开的转折点。④困境反转:围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服务业,港股的出行链,动保(猪肉后周期),火电和新能源运营商。

国泰君安:电新价格拐点趋势确认,利润加速向中下游转移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本周产业链公告光伏供应链现货价格,相较本轮价格下跌前最后一次报价,分别下跌:多晶硅-26元/kg(折算-0.07元/w);硅片-0.16元/w;电池片-0.12元/w;组件-0.05元/w。测算单环节盈利变动:多晶硅-0.07元/w;硅片-0.09元/w;电池片+0.04元/w;组件+0.07元/w。我们认为,随着上游紧缺环节产能不断释放,光伏产业链价格预计将迎来较大幅度调整,有望进一步刺激下游需求启动,2023年光伏装机大年可期。后续产业利润如何分配成为当前光伏核心问题,建议投资者布局受益下游需求启动及利润增厚环节。

电池片超额盈利持续提振。电池片环节2022年盈利持续改善,我们测算至2022年末,硅料、硅片、电池片产能将分别达到140万吨、550GW、390GW,电池片将成为主产业链产能最为瓶颈环节。此外,新电池技术产能、爬坡、良率等均有不确定性,预计环节紧缺时间可能较长,未来电池片盈利有望持续回升。此外,同样具备电池片产能的一体化企业也将享受盈利弹性。

辅材环节迎量利齐升。2023年硅料产出将进入释放年,带动组件端出货量大幅提升,将对辅材环节需求产生较大拉动,且大部分上市公司市占率都有提升的可能。辅材企业Q3盈利普遍底部已经出现,Q4开始见到向上拐点,硅料价格后续下行,也会给辅材端减轻降价压力,业绩有望进入趋势性增长期。

支架、逆变器、EPC、电站、储能等中下游环节有望受益。本轮光伏产业链价格高企,主要受分布式需求高涨支撑,地面电站开工率下滑,需求积压明显。产业链价格调整后,地面电站需求有望快速启动,带动相关产业链及公司业绩修复。此外,组件降价让渡新能源配储的盈利空间,储能环节需求有望进一步激发。

建议重点关注光伏环节重要投资机会:

电池片及一体化组件环节,推荐爱旭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受益标的钧达股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

辅材环节,推荐美畅股份石英股份欧晶科技,受益标的海优新材明冠新材赛伍技术宇邦新材通灵股份快可电子中信博意华股份鑫铂股份等;

下游环节,推荐阳光电源锦浪科技金盘科技,受益标的禾迈股份昱能科技德业股份等。

方正证券:鹰派声明,鸽派内核——12月FOMC议息会议点评

12月15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加息50BP至4.25%-4.5%,符合市场的预期。点阵图显示,2023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位数将达到5.1%。这意味着明年还将加息50bp。缩表进度继续按照5月发布的《缩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计划》,以每月950亿美元的规模进行,其中国债月缩减量为600亿美元,MBS月缩减量为350亿美元。

市场走势更为纠结,本次加息公布后,美股冲高回落,美债先升后降、美元指数明显下跌。市场定价更加偏向中性偏鸽派.本次加息节奏放缓至加息50bp,明年或再加息50bp。

2022年开启的联储史诗级加息周期,在12月呈现加息步伐放缓的趋势。本次加息50bp,加息幅度较前值回落25bp。市场关注明年加息路径情况。点阵图显示,2023年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中位数为5.1%,这意味着明年还需加息50个基点。联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阶段。货币收紧对美国经济的负面拖累作用将滞后显现,美国明年经济面临浅衰退的风险,不排除年底降息的可能性。鲍威尔讲话偏鹰派,对通胀回落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鲍威尔强调“10月和11月的通胀数据显示出可喜的下降,但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让人们相信通胀正处于持续下降的轨道上”“历史告诫不要过早放松政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坚持到任务完成为止”。11月CPI、核心CPI显著回落,但鲍威尔强调要看到通胀持续回落的进一步证据,才会进一步放缓收紧货币政策。通胀是否持续回落还需观察。中期选举前,鲍威尔声明偏鹰派。

中信证券:防疫迈入新阶段,有哪些投资机会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二十条”),公布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其中对密接处置、密接判定、风险区类别以及入境相关等多方面做了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通知包括十条具体措施,在“二十条”基础上进一步松动,其中在风险区划分、封控措施、核酸及健康码查验、隔离方式等方面做出进一步优化调整,政策态度明确,防疫迈入新阶段。

防疫放松预期已经兑现,我们预计经济复苏或将在春节后开始加速。港股方面,预计2023年二季度起港股将逐步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债市方面,基本面修复的“强预期”或逐步兑现,短期长债利率或难摆脱高位震荡走势,且需警惕明年货币政策取向转变可能性。

对于中观层面的影响,我们分别从医疗健康、消费、制造、汽车等产业/行业进行分析。医疗健康:我们认为疫情防控政策边际变化望带来疫苗、新冠药物、家庭常备OTC、连锁药店和消费医疗的增量机遇。消费:关注疫情动态,建议动态配置消费。汽车:23Q2-Q4国内汽车销量存超预期可能。制造:关注家电、叉车和工业机器人的复苏。


以上内容由萝卜投研app整理发布,专业研报尽在萝卜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