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3喜欢:0
回复@用户3079462954: 话是没错,但得考虑持股成本吧,2020-2021那波外资进入伊利的持仓成本是35-40的,如果要去买4-5的美国存款或短债,那前提是他预期这个4-5的收益是长期的且能抹平这段时间的持仓亏损和未来的机会成本(伊利在未来的收益),我看了下大部分外资卖出的成本在30附近,这个账我是算不过来。$XD伊利股(SH600887)$//@用户3079462954:回复@小谢价值投资:蒙牛在40-50元时,美债利息是0,大量热钱涌入港股,资产风险偏好大幅提升,现在美债的短债收益是4.3-4.5%,机构资本必定抛售股票去购买收益更高的债券,资本是逐利的,你不至于缺乏这点常识吗?
引用:
2024-06-05 09:17
现在乳业估值很低基本是公认的,伊利和蒙牛都已经多次回购了。伊利上次回购了10亿多,今年股东大会召开后又继续准备回购10亿到20亿。蒙牛去年在股价25元到36元回购了7亿多注销,蒙牛今年股东大会在6月12日召开并审议回购最多不超过10%的股份,现在蒙牛股价只有14元多15元不到,远远低于去年的回购...

全部讨论

06-05 18:23

外资入场时是推土机购入法,那时美国因为新冠疫情lockdown,美联储一把降息至0,美股惨跌,中国疫情后生产消费复苏最快,此时中国通胀处于历史高位(按照美国标准,将猪肉剔除,将房价/房租放入核心通胀指数)外资热钱涌入港股A股,蒙牛股价随着卢敏放报喜的业绩增速加快,预期被拉满了,现在呢,美国经济恢复得较好,通胀处于高位,我国房地产下滑,消费CPI物价指数跌了,蒙牛盈利跌了,美联储加息到高位,外资当然不顾及成本,止损跑路,既然看错了,就得止损。
可以拿卡夫食品,雀巢对比蒙牛,两边的市场风格偏好正好调转。
股价下跌,机构一致看多或者看空是多重因素共振决定的,机构也常常看错,包括先锋领航,贝莱资本等。
1)无风险收益率的变化
2)通胀及通缩周期
3)国家经济的大环境
4)行业景气度,目前处于乳业产能过剩周期,蒙牛面临联营企业亏损造成商誉减值的巨大压力。
5)企业财报及预期。
6)股息分红情况,及企业今后资本开支
7)资产负债表+经营现金流
一般股民只有在企业及股价出现重大变盘节点购入,或者及时止损,才能提高胜率。
举例:
1)卢敏放接棒,直接计提收购雅士利商誉减值,造成2016年当年财报亏损,股价惨跌,此时购入就是变盘节点。是对卢敏放重整蒙牛的预期投下信任票。
2)至于止损点,得看企业高管的态度,尤其是卢敏放与张平,你自己去查阅吧。外资机构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