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旅--央企国资改革 有重组或注入免税预期的旅游股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回复:44喜欢:40

先说观点:

1、疫情基本缓和,周末多省开放跨省旅游(广东、福建、广西等等)。新冠口服药有望近期获批,获批后最大的预期在于疫情受损板块,而旅游是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叠加各类消费刺激政策,炒作方向可能会由药物转向疫情受损板块,其中最看好旅游业。

2、稀缺的旅游业央企、A股仅三家旅游公司属于央企,分别是中国中免中青旅、云南旅游。

3、周末发酵最热的是国企改革概念,近期也有多个相关个股发布重组预案,例如海汽集团被注入海旅投免税。而上周国资委发布了多个要求央企进行改革、做强主业的文件。逻辑上来说:央企>国企 ,业绩亏损>业绩较好,上市时间长>上市时间短。

4、重点央企国资改革行业,上周GWY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其中重点就提到了旅游行业。全文地址:网页链接

5、《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还提到,支持国有龙头企业整合非主业资产,以兼并重组、资产置换等方式盘活资产,使得资产证券化。

结论:中青旅极有可能进行央企国资改革,注入资产或发生兼并重组,例如被注入中出服免税资产。

以下例举中青旅会进行央企国资改革的原因:

1、中青旅的历史:2018年1月4日,中青旅发布公告,收到控股股东中国青旅集团公司(下称“青旅集团”)通知,根据GQTZY与中国光大集团签署的《GQTZY、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关于整体划转接收国有企业中国青旅集团公司、中国青年实业发展总公司的意向协议》,中国青旅集团公司(包括下属企业)的 100%国有产权将整体划转至光大集团。实际控制人将由TZY变更为国务院。事实上,中青旅在2017年11月21日发布“实际控制人将变更”的重大事项停牌公告时,业界纷纷猜测中青旅的重组对象大概率是中国旅游集团。其实早在港中旅、中国国旅尚未合并之前,就有传言称上述两者将和中青旅三家合并,“国、中、青”长期是旅行社三大龙头,十分符合国资近几年合并同类龙头的做法。但随后港中旅、中国国旅合并为“中国神旅”,并未带上中青旅。华侨城集团是目前两家旅游类央企之一,也有业界人士猜测,中青旅的重组对象或许是华侨城集团。但最终消息公布,中青旅规划对象是光大集团,这令业界大呼意外。

      为何不选择两家旅游央企而选择和旅游业基本不搭边的光大集团?海航旅游投资集团运营总裁丁重扬分析,“共青团中央下面有两家上市公司,除了中青旅还有医药公司嘉事堂,两家应该是同步划转,这就不太容易划给中国旅游集团了。”

      嘉事堂财报显示,2017年1-9月公司营收102.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亿元,中青旅同期营收77.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亿元。嘉事堂营收大幅领先于中青旅,净利润方面中青旅大幅领先。

      “中青旅不划归中国旅游集团,可能由于国资管理部门对港中旅和中国国旅的整合成效不满”,上述券商分析。事实上,目前中国旅游集团整合进度的确不尽如人意,2016年7月双方整合正式获批,目前已过去1年半,中国旅游集团历经多次人事调整,最近一次是中远海运集团董事、总经理万敏接替张学武,出任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但业务整合一直未取得大的进展,消息人士向新旅界透露,“目前整合仍处在方案阶段”。

        有业内专家分析,“中国神旅”融合之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内部的产品、运营、人员、企业文化等多方面都需要梳理,而两大巨头“整而难合”的案例并不罕见。在此情况下,如果再加上一家上市公司中青旅,三方整合将极为复杂。

“行政级别”上的权衡也是中青旅划归光大集团的一个原因。

         GQTZY剥离中青旅的主要原因是群团改革,2016年8月颁布的《GQTZY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移交与团关联不强的生产经营类直属单位,并计划到2018年底,TZY直属单位改革基本完成”。

          作为GQTZY直属企业,中国青旅集团最初在行政上属正厅级单位,虽然后来国企去行政化,不再有所谓的行政级别,但在具体工作安排、人事任命中行政级别依然作为潜规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国企整合通常不会降低企业和企业领导人的行政级别。

按照这个规则,中国青旅集团需划归副部级及以上的单位,中国旅游集团在副部级单位之列,而华侨城集团属于正厅级单位,与中国青旅集团平级,双方整个操作难度较大。这或许是排除华侨城集团的原因。

          “中青旅规划光大集团,可能是国务院、国资委考虑各个企业优势劣势、整合难度、未来前景及现状后做出的统一安排”,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副总监姜志强表示,“包括领导级别及人员安排、未来母公司给予的倾斜力度等。”

        副部级的央企数量并不多,除了纯金融类央企,仅有50多家实业类央企符合要求,主业大多数为工矿能源等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按照目前“聚焦主业、做优做强”的央企监管要求,并不适合整合旅游类业务。

         光大集团是GWY直管企业,财政部和中央金汇出资成立,属副部级待遇,虽以金融业为主,但实业类业务繁多,房地产、酒店、物业管理、会展、环保等均有涉足,这些业务和旅游业协同性较高,目前旅游业市场前景光明且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光大集团开拓旅游业务正当其时。并且光大集团依托金融主业,有雄厚资金缺投资项目,而中青旅有丰富的景区投资经验,需要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支持,双方在这方面天然互补。

        在2018年1月4日举行的交接仪式上,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也表示,“光大集团将全力支持大旅游、大健康板块发展,力争用五年时间努力将两家企业(中青旅嘉事堂)分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综合服务商和国内领先的医药产业运营商。”

2、中青旅的现在,除了受疫情影响的因素外,从2018年被划转至光大之后业绩连年下滑(在疫情发生前就已经在下滑)。可以说完全没有做到国际一流的旅游综合服务商。而做药物流通B2B的嘉事堂更是仅剩壳价值。

可能被注入的资产猜想:国药集团旗下中出服免税

1、中出服免税(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属于国药集团旗下孙公司,上级单位是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是国药集团下少数的与主业无关的资产。中出服免税拥有十大免税牌照之一,开设有市内免税店、离岛免税店等。

2、追溯免税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中免可以发现,中国中免的前身就是中国国旅,前主业也是旅游。那么中青旅也完全可以复制它的成功,免税市场也容得下两家央企免税(类似海南旅投、海南发展控股两家海南免税企业)。

3、根据开头的文件可知央企国资改革重点有两条:聚焦主业、盘活资产。那么就有可能光大拿嘉事堂(主业为药物流通、契合国药集团主营)去置换国药集团的中出服免税。这是双赢的结果,双方都能完成聚焦主业、盘活资产的目的。而光大集团与国药集团属于平级单位,中青旅比中出服高半级。

4、中出服不会单独上市的原因:

5、中青旅正在布局海南市场,招聘海南公司高管。中出服免税在三亚也有一家离岛免税店。

当然,不管会不会注入中出服免税,中青旅至少是会进行央企国资改革的。毕竟五年过去了,企业质量却没有得到提升。央企国资改革叠加旅游恢复预期,还有海汽集团重组对旅游的刺激,中青旅目前还在低位,相信能走出一段行情来~

$中青旅(SH600138)$ $中成股份(SZ000151)$ $中通客车(SZ000957)$ 

#央企国资改革#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2-05-29 17:22

全都是炒,概念,实际这疫情下哪来的旅游和免税消费,悲哀咱就是玩空的

2022-05-29 14:43

乾景放弃了吗?

2022-05-29 13:57

第四个st

2022-05-29 16:35

蛮大,快写写瑶瑶

2022-05-29 15:45

蛮大的推荐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2022-05-29 15:37

蛮大,接下来是旅游概念。乾景要是被海旅投收购,注入旅游资源预期,这个有没有可能炒一波呢?@霸蛮invest

2022-05-29 14:43

蛮大,海南发展跑了么

2022-05-29 14:29

这个好

2022-05-29 14:10

央企旅游二选一选了华侨城,周一马上移仓

2022-05-29 22:18

霸总。奥普光电还有在追踪吗?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