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和港股的新周期,逻辑定性,周期奇点

发布于: Android转发:7回复:0喜欢:85

4月,是人民币换锚的历史性时刻。

2014年之前锚定外汇,M2突破第一个100万亿,用了60年。

2014-2020年,锚定土地财政和制造业,M2突破第二个100万亿,用了6年。

2020-2023年,脱锚期,M2突破第三个100万亿,用了3年,人民币贬值通道。

2024年,人民币锚定国债,也就是从锚定有效gdp,到土地财政,到脱锚期应对疫情,到现在正式进入,锚定国家信用阶段。

虽然,我们不会明说,央行下场购买债券,是中国版YCC,上周五的文章已经重点分析了,4月以来的央行操作的预期,这是本轮牛市新周期,最重要的逻辑奇点。

也意味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锚定,都进入了,锚定本国国债,也就是锚定国家信用。

简单来说,过去印钱,是因为先有了产值,印钱,或者是有土地财政,印钱。

未来印钱,是相信未来的发展,依靠国家信用印钱。

这就是美国,日本,欧洲,同样的道路。

我们一开始下场,不是为了释放流动性,而是为了收缩长债的流动性,打压长债价格指数。但是长期结果,也是一样的,人民币换锚。

有了基础逻辑,再定性新周期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

第一,央行买债,第一步托底房地产。

也就是说,国内最大的风险资产,房地产,未来由央行的水托底。

通过一级市场直接购买债券,释放流动性,资金流向保障性住房。即使很多人不买房,但是央,行,会通过超发流动性稀释我们手上大流动性,变向买房,也就是全国老百姓共同持有保障性住房。

这个模式,应该是未来超额流动性,真正流入的蓄水池,不是股市,而是保障性住房。

因此,股民希望的qe大水漫灌,优先级第一位的依然是房市。


第二,房地产调整供需关系

去库存,停止部分地区卖地,打开限购,一系列操作,解决供应端和需求端的问题。

再通过保障性住房入市,解决一部分需求侧的问题。中短期,逆转市场的供需关系。.

当然,这种模式,也意味着房地产扩张时代结束,托底时代,用未来的财富为过去二十年出现的地产,亏,空,买单,平摊到全民人头上。

这已经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第三,预计开启新一轮刺激政策

具体要看,下半年会议之后,债券市场的操作,打开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在消费市场上,直接推出刺激政策。

类似97-2003年的政策。


第四,总结

内因,非常清晰,人民币换锚,进入债务货币化阶段。也就是我们一直诟病的,欧美日的模式,最终我们也必须走到这一步。

房地产有明确的托底政策,能不能拉起来不确定,但是崩盘的可能性比较小了,只要房地产不出现系统性问题,老美就收割不了我们,这也就意味着,国内最大的沉没资产,400万亿的房地产,不会成为收割对象。

最后就是,特别国债的刺激政策,下半年会议之后会推出,市场提前预判,因为有央妈支持,财政爸,应该更有底气了。


再看外因

第一,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早期,缩表放缓,失业率上升。

本轮美国收割全球的步伐接近尾声。

也就说,最后阶段,美国自身收割的条件,开始不具备了。

全球市场,陆续进入新一轮美元潮汐的牛市周期。实际上,2023年全球市场都进入了牛市,A股和港股,因为是本次收割对象,所以,2023年被压制,直到24年,我们换锚,脱钩美元。

也确立了,美元收割不动。


第二,美完成了战略目标,没有完成金融收割

坏的一面,这一次美,逼迫人民币换锚,进入债务货币化,对内转嫁货币贬值。

实际上,是逼我们不得不走上内循环,和人民币对内贬值的模式。

为了保住房地产,保住汇率,我们未来可以容忍的外汇位置在,7.5-8.3区域。

人民币国际化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我们的货币,脱锚了,锚定自身的国债信用,这是很难作为全球货币的锚定。

要么锚定黄金,石油,要么锚定gdp产值,最差锚定土地资产。

美元现在就是从锚定美股gdp大踏步的走向,锚定美债,美国信用的阶段。连老美的信用全球都不信,囤黄金去了。

我们的国债信用,就更难成为锚了。

好的一面,老美确实收割不了我们的房地产了。因此,外资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海外投机资本,大量进入港股,间解进入A股。

说实话,网上很多大V说的亚裔细分法案,大量润出去的钱抄底港股,真的是胡说八道。那点钱够干啥的?而且那些人也不是都会投资。

这次,抄底港股的,就是真外资,而且是海外主流资本看多港股,和国内。

因为,人民币换锚之后,这场金融战,战略目标达成,但是金融收割,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位置就是人民币资产这轮的底部,抄底信号,来自于,央行用未来信用兜底房地产,谁能打的过?


第三,A股和港股确实是资产洼地

之前,外资是不会抄底港股,因为你的资产便宜,但是没有托底,有可能在金融,战打完了,价值打的很低。

但是,一旦资产有信用托底,那么性价比就出来了。

确实是资产便宜了。

现在国内机构,失去了先机,这轮抄底的是真外资,不是什么亚裔回流。

这次外资,本身也是犹,太系资本,这一轮收割不了,可以为下一轮布局低买,下一个周期再高卖。


第四,部分配置亚洲其他国家的资金回流

国际资本套利思维很强。

一旦确定逻辑出现了根本性变化,那么亚洲配置的份额会重新调整。

给日本,印度的部分会再次给到港股一部分。


第五,强预期,弱现实

类似2023年年初,外资大举进入。

强预期政策发力,但是最后现实很弱。

现在预期很强烈的阶段,但是未来地产数据能不能真正兑现,决定市场会不会折返跑。

港股,本轮反弹,第一波会直接打到顶,不会给国内资金任何上车的机会,只要你上车,外资就会砸盘,你不上车就会继续涨,一波到顶。

港股什么时候不涨了,就说明,这一波强预期就兑现了,然后等现实的数据兑现,如果数据弱,就是砸盘,如果现实证明,市场横盘,等待新的行情。

相对创业板,应该是补张空间最大,也是国内机构的主战地。

逻辑上,过去半个月,机构应该都研究明白了底层逻辑。所以上周五A股也动了。


第六,美进入衰退早期,利好全球权益资产

国内很多大V靠骂美股博取流量,网上只要说美不好,流量就会暴涨。

我们看老美的分裂,非常可笑。

但是老美看我们的统一,非常可怜。

可怜的人,嘲笑可笑的人,可笑的人同情可怜的人。这就是文化属性的冲突。

分裂,带来的就是今日美很多闹剧,疫情的时候也反复上演,但是分裂又可以推动社会相互监督,权力阶层无法统一,也能给予底层人民笼络人心的通道和更大的宽容度。疫情之后,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相,美大选之前,闹剧很多,但是没有妨碍他继续发展。

统一,在表象上一片祥和,但是诸多问题,被掩盖,尤其是错误,决,策上,没有监督,也有可能看似赢了,实际上输了。希望不要再走疫情的老路。

客观的看待事物正反两面,看清楚事物本质。

可怜的人,和可笑的人,相互看不上,这其实是文化属性,意识形态的对立。

耶鲁大学的学生,在美国可以骂政府,在我们这边,可能连屁都不敢放。

你觉得他们更愿意做可笑的人,还是可怜的人呢?

回到市场,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还是在美元环流体系下。

我们要想迎来牛市,还是要靠美国降息放水,而美进入衰退期的信号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的,美降息周期,不只是利好港股和A股,也同样利好,美股,加密市场,黄金等等。

因此,投资市场,不存在什么东升西落,咱们做投资的人,不要带着主观情绪。就是客观的好好研究投资,定性周期。

美股,科技股,2023年进入牛市。

美股,生物医药科技,和港股是同步的,也是在美衰退早期进入牛市。2024年才开始。

只是因为,美生科,没有金融战,所以横盘底部抬升。

港股和A股受环境影响,是横盘下跌,再进入新周期。

全球权益类资产,依次进入牛市周期。

美股科技,加密市场,黄金,日韩欧股市依次进入牛市。

最后才是,我们的港股和A股。

至于这一轮全球牛市的大龙,还是美科技股,这是龙头市场,龙头板块,龙头股。

对全球市场,不要带着任何偏见,以客观视角,做好全球配置,才能做好新一轮牛市周期。

如果美股科技倒了,这一轮大牛市就都结束了。

就是2021年,美加息周期开启,即使我们这边还在降息,我们也照样进入熊市,可见全球资本市场的锚定,还是美股。

A股过去一年多的反弹节奏,还是跟着美股同步的,只是他们走上升通道,我们是反弹,下降通道,但是时间卡点基本同步。


总结

内因.

第一,人民币换锚,这是最大的流动性利好。

第二,托底房地产,这是基本面利好

第三,预期刺激政策,这是预期的利好。

第四,强预期,弱现实,股价先行。

外因

第一,国际资本无法完成金融收割,转而抄底。

第二,美进入衰退早期,利好全球股市。

第三,国内市场价值洼地,先定性后定量,我们底部守住了,开始进入估值修复。

亚洲资产配置,重新分配份额。

最后还是重点分析

新周期,是债务周期大于经济周期。

因此,经济弱复苏,流动性泛滥。

主权资本脱锚阶段,整体上,最优资产

是黄金和BTC(加密市场)

股市的赔率是次一级。

美股科技是牛市的大龙头。其他市场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