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思维看待节后市场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9回复:75喜欢:92

二元思维看节后市场

第一,微观思维,短期思维市场最近出了一些微观利好,解决一些制度上的问题。作为短期信心修复,但是没有解决本质问题。

春节期间,外围市场表现不错,港股也可以。唯一好的指引是港股跟随海外走了一段反弹。外围上涨对我们没有实质利好,之前一月,外围一直创新高。

唯有港股的反弹,算是偏乐观。

A股太喜欢做情绪博弈,大资金会猜散户的一致性预期,当所有人看年后高开,反而容易产生高开低走。从短周期看,市场在2.6号的截断效应,80%概率是中期低点,市场至少可以开启一轮周线级别反弹。幅度看到本轮第二段下跌的起点,在3100点区域,先看这个区域。时间上,8周左右,看到四月。上半年最好的一波修复性反弹。

第二,宏观思维,长期思维。

市场四个系统性问题

一,ABC,外围压制,没有解决,也很难解决,今年下半年还有一次冲击。因此这个问题是长期利空。春节前鲍威尔对中国经济的三个看法。

1.中国遇到历史性挑战,以房地产相关事件为核心,且没有结束。

2.美会降低中国外贸的影响。

3.金融市场,委婉表达了ABC,金融隔离风险。鲍威尔的态度,代表了后面的意志今年十一月美大选,川普上台对市场影响非常大,往事历历在目,而且川普上一次就是在我们第二轮化债周期的时候,开启毛衣站,这一次如何?

二,国内基本面的破局,没有宏大叙事,房地产放开一线城市限购,成功率很低。三线见顶,依然找不到破局,连新能源数字经济这种可以续命的产业,都难找到。AI的承载力还是太小了。sora对于美是利好,但是对于国内,可能只是一个波段割韭菜。

三,化债周期之前文章写了,化债周期,一般是需要一段时间,并且,杠杆率被压缩的阶段。过去两次化债,在破局,问题解决之前,没有出过牛市,04-05,18年,都需要先解决化债。24年化债周期,具体方案还没出来,因此靴子还没落地。

四,注册制的制度问题最近出台了暂停的办法,而且只是部分的暂停。系统性改革,还看不到。如果只是暂停,那么作用也只限于救市,拉上去还会放开。算是解决了,半个问题,四个大问题,解决了半个,市场还有3个半的问题,很难解决。

第三,宏观预期,想要开启牛市,不是用嘴说,也不是投资者自己臆想。盯住几个信号

一,新的产业周期是什么?15年互联网➕,一带一路,金融改革19年,新能源产业链,注册制改革,核心资产。24年之后,央企市值管理算一个,AI带动科技算半个,大的产业链,还不够。

二,如何妥善解决金融开放的问题。现在ABC是一个死局。就算美降息,流动性凭什么进中国,这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更不是散户想当然认为的问题。不然也不会出现过去半年,海外国内大分化。

三,宏大叙事,是什么?也就是新周期的战略蓝图,不是之前的先立后破,太抽象了。

四,市场内部供需关系的问题。现在注册制,内部是漏水池,不是蓄水池。

五,新一轮化债周期,完成阶段性目标,而不是用股市做血包。化债之前,大资金不敢轻易进,这是送命题。化债之后,才适合做多。应对信号,而非预测市场,更不是乐观臆想。客观把问题摆在面前,出了解决方案,有了预期,资金自然会进场,靠嘴说,不解决实质问题,短期刺激一下,会有一个短期波段,涨上去了,没有更大的预期,还会调下来。

总结二元思维看市场

短期相对谨慎乐观,看多,一轮周线级别反弹

长期,依旧是悲观,看独立震荡的走势已经算是不错了。甚至今年不排除,或有更加困难的时候。不要跟着市场fomo,保持头脑清醒。先看大趋势,再看小波段。

全部讨论

02-17 22:50

化债和做多是寄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不是一定有先后的,只要场外资金看见信心了就会冲进来。冲进来之后股市上涨,形成良性循环,也会帮助化债。现在关键是管理信心。

02-18 09:56

假期港股也是GJD所为, 而非市场自发走势,看看港股招商银行走势。GJD是有多喜欢招商银行啊!

请问ABC是啥?

从22年底的行情来看,只要有预期发生变化就会有资金流回国内,这是资本的盈利属性所决定的。美元降息后人民币升值+估值便宜,还是会有一部分资本回流国内的,不一定是纯外资。

02-17 22:44

公众号停更了吗?不知道为什么雪球发的文章公众号不能同步收到

02-17 23:27

看遍历史,少有奇迹,不是绝对没有,是真的少,所以化债到底靠什么?按我国的思维习惯,大概率还是要靠卷自己,那股市…呵呵

02-18 08:38

如果搞举国体制办大事来托举股市呢?

踏空了吧

保本就出

02-17 22:37

转发
二元思维看节后市场
第一,微观思维,短期思维市场最近出了一些微观利好,解决一些制度上的问题。作为短期信心修复,但是没有解决本质问题。
春节期间,外围市场表现不错,港股也可以。唯一好的指引是港股跟随海外走了一段反弹。外围上涨对我们没有实质利好,之前一月,外围一直创新高。
唯有港股的反弹,算是偏乐观。
A股太喜欢做情绪博弈,大资金会猜散户的一致性预期,当所有人看年后高开,反而容易产生高开低走。从短周期看,市场在2.6号的截断效应,80%概率是中期低点,市场至少可以开启一轮周线级别反弹。幅度看到本轮第二段下跌的起点,在3100点区域,先看这个区域。时间上,8周左右,看到四月。上半年最好的一波修复性反弹。
第二,宏观思维,长期思维。
市场四个系统性问题
一,ABC,外围压制,没有解决,也很难解决,今年下半年还有一次冲击。因此这个问题是长期利空。春节前鲍威尔对中国经济的三个看法。
1.中国遇到历史性挑战,以房地产相关事件为核心,且没有结束。
2.美会降低中国外贸的影响。
3.金融市场,委婉表达了ABC,金融隔离风险。鲍威尔的态度,代表了后面的意志今年十一月美大选,川普上台对市场影响非常大,往事历历在目,而且川普上一次就是在我们第二轮化债周期的时候,开启毛衣站,这一次如何?
二,国内基本面的破局,没有宏大叙事,房地产放开一线城市限购,成功率很低。三线见顶,依然找不到破局,连新能源,数字经济这种可以续命的产业,都难找到。AI的承载力还是太小了。sora对于美是利好,但是对于国内,可能只是一个波段割韭菜。
三,化债周期之前文章写了,化债周期,一般是需要一段时间,并且,杠杆率被压缩的阶段。过去两次化债,在破局,问题解决之前,没有出过牛市,04-05,18年,都需要先解决化债。24年化债周期,具体方案还没出来,因此靴子还没落地。
四,注册制的制度问题最近出台了暂停的办法,而且只是部分的暂停。系统性改革,还看不到。如果只是暂停,那么作用也只限于救市,拉上去还会放开。算是解决了,半个问题,四个大问题,解决了半个,市场还有3个半的问题,很难解决。
第三,宏观预期,想要开启牛市,不是用嘴说,也不是投资者自己臆想。盯住几个信号
一,新的产业周期是什么?15年互联网➕,一带一路,金融改革19年,新能源产业链,注册制改革,核心资产。24年之后,央企市值管理算一个,AI带动科技算半个,大的产业链,还不够。
二,如何妥善解决金融开放的问题。现在ABC是一个死局。就算美降息,流动性凭什么进中国,这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更不是散户想当然认为的问题。不然也不会出现过去半年,海外国内大分化。
三,宏大叙事,是什么?也就是新周期的战略蓝图,不是之前的先立后破,太抽象了。
四,市场内部供需关系的问题。现在注册制,内部是漏水池,不是蓄水池。
五,新一轮化债周期,完成阶段性目标,而不是用股市做血包。化债之前,大资金不敢轻易进,这是送命题。化债之后,才适合做多。应对信号,而非预测市场,更不是乐观臆想。客观把问题摆在面前,出了解决方案,有了预期,资金自然会进场,靠嘴说,不解决实质问题,短期刺激一下,会有一个短期波段,涨上去了,没有更大的预期,还会调下来。
总结二元思维看市场
短期相对谨慎乐观,看多,一轮周线级别反弹
长期,依旧是悲观,看独立震荡的走势已经算是不错了。甚至今年不排除,或有更加困难的时候。不要跟着市场fomo,保持头脑清醒。先看大趋势,再看小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