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重磅!全行业首份,百亿公募基金经理自购金额榜揭晓!(主动权益类)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基金经理自购,常被视作“与基民共进退”的标志性事件。

近些年基民时常诟病的是,作为基金管理人,收益来源并非是基金净值的表现,而是旱涝保收的基金管理费,某种程度上,基金经理和持有人的利益,并不完全在一条直线上。

一旦基金经理公告自购(特别是大手笔自购),基金经理拥有管理人和持有人的双重身份后,其为基民赚钱的属性,便更有说服力。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而言,选择一个大手笔自购自己基金的基金经理,总比连自己基金都不愿意自购的基金经理,更安心一些。

如果基民选基金,只用一个指标,“基金经理自购金额”,显然是非常有价值的重要因子。

为此,我是基民率先统计了市场上管理规模过百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自购情况。手工翻阅了122位百亿规模权益基金经理的646份已公开的定期报告后,我们得出了以下这份,独家重磅,也是全行业首发的百亿基金经理自购金额榜单(自购金额100万元以上)。

见下表:(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留言补充。)

一些说明:

先给大家盘一盘数据统计的逻辑:

我是基民主要参考了每只基金2023年中报里的自购数据(为什么用中报数据,因为2023年年报需在2024年3月底才发布),由于报告里关于自购金额的数据只会显示一个范围(0~10、10~50、50~100、100+,单位:万份),因此统计基金经理自购金额只能用至少量来计算,即左区间数据×基金截止日净值,即可得出基金自购金额

当然,有些基金经理自购时会发公告,清晰披露自己买了多少金额,我是基民也会根据基金截止日净值相应换算,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数据。

譬如榜单排名第一的丘栋荣,自购金额5000万元+一骑绝尘,真金白银掏了这么多,这两年管理的基金收益率也不算差。最近的一次自购公告,是2022年3月18日丘栋荣宣布自当日起十个交易日内追加自购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拟自购金额不低于1500万。

另外,也有一些非百亿管理规模的基金经理,也通过公告表明自购了百万元以上的基金,我是基民单独统计:

一些解析:

尽管无法获悉基金经理自购真实具体金额,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公开信息和中报。

①三人自购金额超千亿

自购金额1000万元级别的百亿基金经理,有丘栋荣、赵枫、李晓星3人,自购超过500万元(不足1000万)的有16位百亿基金经理,自购超过200万元(不足500万)的有47位百亿基金经理,其余自购在100万元以上的百亿基金经理有24位。

根据我是基民的统计,还有自购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百亿基金经理,有35位。

②顶流基金经理自购情况

尽管这两年主动权益迎来寒冬,但顶流基金经理们的排名还是没怎么变,前十依然是张坤、葛兰、刘彦春、萧楠、谢治宇、胡昕炜、周蔚文、刘格崧、周海栋、陈皓。

从这些管理规模排名前列的基金经理自购情况来看,张坤自购812万元+、萧楠自购739万元+、周蔚文自购769万元+、陈皓自购618万元+以外,其余皆不足500万。

③部分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内部员工都不买

有一件有意思的事,通过员工持有比例,我们发现,许多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不仅自己不自购,连内部员工也不买。

结语:

诚然,不是谁自购越多谁收益越高,但自购这个行为,彰显的是一种与投资者共进退的“态度”。

与其过度强调投资理念和投资框架,不如拿出真金白银,踊跃自购,和基民们站在一起。

毕竟,投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知行合一。

全部讨论

03-08 20:04

更新,排第五的孙彬为富国基金,小编犯错误了,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