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多肽原料药的行业供需展望20240711

1、多肽原料药的生产工艺

多肽药物的生产主要有两种路线:化学合成和生物发酵。化学合成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多肽药物,而生物发酵法主要用于一些特定品种,如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发酵法的限制在于只能生产含天然氨基酸的多肽,无法直接获得含非天然氨基酸的产品。

化学合成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设计任意氨基酸序列,且申报时按化药处理;而生物发酵法则需将发酵得到的主链通过化学修饰完成,申报时按生物制品处理。化学法在小批量生产时成本较高,但在大批量生产时,生物法更具成本优势。

2、多肽原料药的纯度和收率

化学合成法生产的多肽纯度较高,通常在98%以上,实际生产时内控标准为99%。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多肽纯度较低,通常在95%以上,但通过优化工艺也能达到99%。化学法和生物法在纯度和杂质控制上存在显著差异,仿制药企业通常采用高纯度的化学法以确保申报通过。

3、多肽原料药的市场需求

2024年全球对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的需求量预计在1.5吨以上,国内头部企业的出货量约为300公斤每家,国内至少有四五家企业能够达到这一出货量。整体市场需求量可能达到3-4吨,但具体数据难以确定。

多肽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商为中国企业,国外的多肽生产企业大多从中国采购原料。印度虽然是仿制药大国,但其上游产业链不如中国完善,因此也依赖从中国采购多肽原料。

4、多肽原料药的价格和扩产计划

目前符合GMP要求的注射用多肽原料药价格在2800-2900元每克,非GMP生产的价格较低,约为2000元每克。口服制剂的多肽原料价格更低,符合GMP要求的约为1400-1500元每克,不符合GMP要求的约为1000元每克。

国内头部CDMO企业正在积极扩产,预计到2025年产能将比2023年扩大10倍以上。虽然设计产能大幅提升,但实际产量可能仅为设计产能的三分之一。

5、多肽原料药的法规市场和非法规市场

国内多肽原料药企业分为两类:自产自销的传统药企和专职代工的CDMO公司。传统药企主要生产仿制药,而CDMO公司则向国外市场供货,尤其是非法规市场和半法规市场。

非法规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南美等药品管理不严格的地区,这些市场对多肽原料药的需求较大。美国药房系统也允许在药房内现配现用未到专利期的药品,这为国内CDMO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市场。

6、多肽原料药的生产挑战和技术壁垒

多肽原料药的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尤其是长肽链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小型企业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上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进入法规市场的难度较大。

质量控制是多肽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与小分子药物不同,多肽的质量控制方法更为复杂。新进入多肽行业的企业在质量控制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Q&A

Q:多肽原料药的合成工艺有哪些主要方向?未来哪些工艺方向更被看好?

A:多肽原料药的合成工艺主要有化学合成和生物发酵两种方向。化学合成法可以实现各种氨基酸序列的设计,而生物发酵法主要适用于天然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生物发酵法在批量较大时具有成本优势,但化学合成法在纯度和灵活性上更具优势。未来,化学合成法仍将是主流,但生物发酵法在特定应用中也会有较大发展。

Q: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在成本、纯度和收率上有何差异?

A:在成本方面,小批量生产时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成本相近,但大批量生产时生物发酵法更具成本优势。在纯度方面,化学合成法通常能达到98%以上,而生物发酵法的纯度一般在95%以上,但也可以通过优化工艺达到99%。在收率方面,化学合成法的纯度和杂质控制更好,但生物发酵法在大规模生产时更具优势。

Q:合成法在提升纯度方面有哪些技术壁垒和难点?

A:合成法在提升纯度方面的主要难点在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化学法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尤其是对于较长的多肽(如GLP-3),小型公司的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的小样品质量较差。此外,进入法规市场的门槛较高,DMP生产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成本非常高,建设一个符合FDA要求的生产车间需要大几千万甚至八九千万的投资。质量控制方面,多肽的质量控制与小分子不同,很多小分子企业在转型做多肽时,质量控制技术不成熟,难以重现。

Q:生物合成法(发酵法)在提升纯度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艺优化步骤?

A:生物合成法主要有两种菌种: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大肠杆菌发酵后需要将细菌打碎提取多肽,但会带入细菌内毒素碎片,纯化难度较大。酵母菌则是通过分泌形式发酵,发酵出的多肽在菌体外部,只需将酵母菌隔离,纯化较为容易,但前期菌种筛选难度较大。此外,发酵法的放大生产也存在难题,需要成套的厂房设备。要进入国内市场,还需配套制剂生产线,建设难度和成本较高。

Q:目前全球对多肽原料药的需求量和市场规模如何?

A:全球对多肽原料药的需求量估计差异较大,有的估计2024年需求量能达到一吨多,有的估计三四吨。国内头部几家提供原料药的公司,每家的出货量大概在300公斤左右,至少有四五家能达到这个量级,保底量在1.5吨左右。至于能否达到更高的量级,目前没有明确的数据。

Q:国际市场上多肽原料药的供应情况如何?

A:国际市场上,多肽原料药的供应主要依赖于中国。国外的生产企业大多从中国采购原料,包括起始氨基酸和缩合剂等。尽管印度是仿制药大国,但其上游产业链配套不如中国完善,因此许多印度客户也从中国购买GLP高丸类的原料。

Q:头部企业在未来2到3年的投产计划是什么?

A:头部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产自销的传统药企,主要做仿制药;另一类是CDMO公司,专职做生产代工。传统药企在2026年之前无法合法销售思美替尔等药物,而CDMO公司则主要向国外市场供货,包括非法规市场和半法规市场。头部CDMO企业正在积极扩充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Q:未来几年多肽原料药行业的扩产进度如何?

A:各家CDMO企业都在积极扩充GLP-1的产能。通过设备供应商的信息可以确认,国内头部的两三家企业都在扩产,预计到2025年产能将比2023年扩大10倍以上。尽管设计产能大幅增加,但实际产量预计为设计产能的三分之一。

Q:公司当前的产能和出货价格情况如何?

A:公司在2023年的产能约为500公斤,2024年第二季度已扩至1.5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5吨。当前1.5吨的产能已经实现,厂房设备和试生产也已进行。2025年将通过新建厂房和生产线进一步扩充产能。

Q:目前4毫克鲁泰的价格情况如何?

A:目前4毫克鲁泰的价格根据其生产和质量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符合GMP要求且用于注射液的价格最高,大约在每克2800-2900元。适用于注射液但不符合GMP生产的价格较低,大约在每克2000元左右。用于口服制剂且符合GMP要求的价格大约在每克1400-1500元,不符合GMP要求的价格则在每克1000元左右。市场上还有一些小厂生产的“三无”产品,价格可能低至每克七八百元。通过生物发酵方法生产且不符合GMP要求的产品,价格可能低至每克五六百元。这些价格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合规情况和针对不同剂型的需求。

Q:海外客户的结构是怎样的?

A:海外客户主要分为几类。首先是美国的药房系统,这些药房可以自行购买原料药并配制药品,直接给病人使用。美国药房通常是连锁经营,并与医生保持紧密联系。其次是一些药品管理法规不健全的国家,如东南亚和南美的部分国家,这些地方的药企可能会私自配制药品并销售。欧盟、日本、韩国等药品管理法规较为严格的国家,非GMP产品很难进入这些市场,这些国家的仿制药公司通常会在专利期过后,购买原料药进行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

Q:未来一两年内鲁泰价格的趋势如何?

A:对于最高档的符合GMP要求且用于注射液的鲁泰,头部企业目前没有强烈的降价意愿。由于厂房建设和扩产投入较大,企业希望保持较高的价格以维持盈利。同时,国外市场如美国药房对合规要求严格,头部企业也会优先选择合规的产品。预计这种高端产品的价格在未来半年内仍能保持在当前水平。然而,随着专利到期,价格可能会下降,预计将降至每克1500-1600元,以保证一定的毛利率。

Q:如何看待药房需求的持续性?未来减肥药会在什么条件下被移出短缺名单?预计时间点是什么?

A:我们估计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点。首先,思美格鲁泰从短缺目录中被移出,应该还是需要较长时间。诺和诺德的供货一直存在问题,所以短期内思美格鲁泰仍会在短缺目录上。至于切尔博泰,如果中美贸易关系持续紧张,短缺情况会持续较久;如果中美关系改善,李来可以在国内找到更多供货商,市场供应会迅速改善。但总体来看,我们认为至少三五年内这两种药物都不会从短缺目录中移出。

Q:多肽原料药市场中,法规市场和非法规市场的需求比例是多少?

A:具体比例我们无法提供。大部分国内CDMO公司通过贸易商出货,贸易商不会透露客户信息,所以我们无法确定终端市场的具体需求比例。虽然有些药房直接从我们这里拿货,但更多还是通过贸易商。

Q:思美格鲁泰的产能扩张情况如何?为什么短期内无法满足需求?

A:思美格鲁泰的供应一直存在问题,尽管诺和诺德在国内获批了微高危减肥适应症,但供应仍然不足。建设一个新厂需要解决环保评估(环评)等问题,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且耗时。即使在国内,最快也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拿到环评,建设厂房还需要额外的时间。在国外,这个过程会更慢。因此,诺和诺德即使扩产,短期内也无法满足需求。

Q:从拿到环评到客户能拿到订单之间有哪些过程?

A:首先,建好厂之后需要进行设备调试,接着是试生产。以我们公司为例,一条大线建设完毕后,从去年12月建成到今年4月才正式试生产,这期间花费了约四个月的时间。因此,最快的情况下,从环评到客户拿到订单大约需要两年半的时间。

Q:在扩产过程中,拿到DMF文件的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A:报DMF文件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扩产之前。以我们公司为例,从2016年底开始研究,到2021年才递交DMF文件,整个过程花费了约四年多的时间。如果是完全没有经验的小分子企业转型做多肽,这个时间会更长。

Q:试生产完成后,是否可以直接拿到订单?

A:试生产完成后,可以直接拓展客户。从研究阶段就可以开始拓展客户,只要能提供样品。对于不需要GMP认证的市场,可以直接销售。对于需要GMP认证和DMF文件的市场,必须满足这些要求后才能销售。

Q:试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完成GMP认证?

A:是的,试生产过程中可以完成GMP认证。国内没有专门的GMP证书,厂房建成后按照GMP要求生产,默

认符合GMP要求,直到被药监系统审查确认。如果不符合GMP要求,申报资料会被毙掉,影响销售。

Q: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品牌和客户关系的重要性如何?

A:品牌和客户关系在市场竞争中非常重要。以日本市场为例,一旦日本企业采用了你的原料药,除非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否则他们会一直采购你的产品。贸易商在选择供应商时也会考虑品牌和客户反馈,新的企业需要通过客户试用和反馈逐步建立信任度。

Q:为什么口服药和注射剂的定价不同?发酵法是否会影响注射剂的成本?发酵法是否可以用于药房市场?

A:口服药和注射剂的定价不同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口服药需要的剂量较大,且纯度要求较低,一般为95%,而注射剂的纯度要求更高,通常为99%。口服药对无菌要求较低,有些甚至不需要无菌检测,这使得生产成本降低。其次,口服药的需求量大,便于批量生产,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发酵法是否会影响注射剂的成本还需要具体分析,但目前来看,发酵法主要用于降低生产成本。至于发酵法是否可以用于药房市场,这取决于具体的市场需求和法规要求。

Q:药房需要的API是否需要符合GMP标准?

A:美国药房通常会要求API符合GMP标准,并且需要在美国报备DMF。此外,药房对产品的纯度和质量标准也有明确要求,需要符合FDA的规定。

Q:药房是否只使用注射剂,没有口服药?

A:是的,目前药房主要使用注射剂,因为法规不允许患者将药物带出药房。口服药需要每天服用,不适合药房的使用场景。

Q:国内生产的口服GLP-1原料药能否满足药房的要求?

A:目前国内生产的口服GLP-1原料药还没有满足药房要求的案例。药房对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更高,而口服药的质量标准需要根据具体的制剂形式(如片剂、胶囊等)来确定。

Q:药房是否会混用口服和注射剂的API,从而影响价格?

A:药房通常不会混用口服和注射剂的API,因为注射剂的原料药成本只占总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节省的成本有限,但风险较大。因此,药房更倾向于使用质量较高的。

Q:不同质量标准的API价格体系是否严谨?

A:是的,不同质量标准的API价格体系是严谨的。价格大致分为几个梯度,如28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最后是555元到600元每克。

Q:API的价格单位是人民币每克吗?

A:是的,API的价格单位是人民币每克。

#【图文】纪要&数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