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华南水泥交流纪要20240628

一、华南及华东水泥价格动态

近1~2年华南水泥提价受市场高度关注,华东地区提价已落地,支撑持续了一个月,超出预期。

广西因资金错峰生产而先行提价,每轮约30元,广东由此受影响亦有提价行为。

广东企业三至五月存在打价格战的现象,夏季错峰停窑时间增加至约40天,超过去年10天。

粤东提价30元,实际落地约20元,第二轮涨价预计实际落地10元。

由于需求疲软、发运量下降和库存偏高,预计价格将转弱,但三季度降价空间有限,四季度价格可能转正。

二、区域性产能调整与影响

广西和广东的企业停产现象普遍,市场上超过30%的企业正在亏损现金流,实际亏损的企业可能高达60-70%。

广西从2021年开始逐年增加停窑时间,今年计划平均停150天,实际可能超过计划。

2023年水泥需求预期至少下降5%,上半年已下降10%。

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三省的水泥价格上涨表现最好,主要是由于连续停窑导致供应减少。

三、企业经营与市场策略

华润和海螺等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后,意识到通过价格战抢份额不是合适策略,转而通过减产推涨价格来改善业绩。

今年需求降幅超出预期,企业共识是下半年利润诉求强,通过协同作用改善利润。

企业间平衡未达成一致性,价格受真实市场需求影响。

大企业担心中小企业捣乱,难以形成共识,正尝试联合中小企业派代表与大企业谈判。

四、行业发展趋势与预期

当前的亏损情况在历史上是最高的,2023年一季度亏损超过60亿。

由于产能过剩、需求减少等问题未得到解决,目前尚不是行业反转的时期。

碳配额制度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倾向于停产以达到减碳效果,2500线以下生产线多,部分可能永久停产。

企业在需求下降时利润也减少,对税收和员工影响不佳,大企业可能面临会议变动以适应市场要求。

五、海外市场布局与风险

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市场布局较多,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企业转向非洲、中东等地区,但由于汇率波动、政治风险,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扩张较为谨慎。

华兴国际化事业较强,通过收购和自建方式扩张。

中东市场有潜力,但好项目少,沙特有大型基建项目,但周边国家如阿联酋存在过剩。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布局需谨慎,缺乏经验。

Q&A

Q1: 西江水运影响的恢复时间预计是什么时候?基建和市政项目订单的真实情况如何?

A1: 西江通航的恢复取决于天气情况,预计7月中旬会有所改善。目前无论是基建还是民用市场,需求都相对低迷,发运水平在20%-40%之间。小厂没有跟进涨价,市场信心不足,预计7月份价格将会出现下降波动。

Q2: 华润水泥和海螺水泥等大厂对价格利润态度的变化是阶段性的还是持续性的?

A2: 华润和海螺等大厂在经历市场竞争后,已经意识到通过价格战争抢夺市场份额不是长久之计,转而通过减产来推高价格以改善业绩。考虑到今年需求降幅超出预期,企业普遍认为下半年需要强化利润诉求,可能会通过减产的协同作用来改善利润状况。

Q3: 5至8月份延长停窑时间是否已经开始实施?华润和海螺等大厂是否参与了停窑?

A3: 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执行部分线路的停窑,广西地区的停窑情况较为集中。广西的主导企业如中建材和海螺在停窑方面做得更多,中小企业也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涨价主要是由于当地的停产所致。

Q4: 广西年初计划的停产是否为临时决策?下半年的停产持续性有多大的可预测性?

A4: 广西从2021年起就开始逐年增加停窑时间,今年计划停窑平均150天,实际可能超过计划。二季度的停窑力度已经加大,部分企业因需求不足被迫停产。

Q5: 停窑的执行情况如何?大企业是否只是做检修配合还是实际上减少了生产?

A5: 停窑是工信厅要求的年度计划,由协会监管,大企业之间相互监督,但广东的执行情况较差。有部分企业由于需求过低而不得不停产。

Q6: 广东广西的企业停产现象普遍吗?能否提供这些企业的产线规模、所有权性质等详细信息?

A6: 由于资金问题和需求下降,企业停产现象并不局限于广西,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生。停产主要是因为现金流问题或整体需求极低,导致价格低迷和亏损。目前市场上超过3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实际亏损的企业可能高达60-70%。

Q7: 目前市场的亏损情况与历史上哪个时期相似?目前是否处于行业的历史低点?

A7: 目前的亏损情况在历史上是最高的,今年一季度亏损超过60亿。虽然预计下半年行业利润会有所改善,但由于产能过剩、需求减少等问题尚未解决,目前还不是行业反转的时期。价格可能已经触底,但长周期的反转还需要等待行业的优胜劣汰、并购重组以及新的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出台。

Q8: 广西对广东东南地区的影响如何?

A8: 广西对珠三角地区有较大影响,主要得益于水路运输便利。粤东地区因雨水和运输不便,销量低迷,价格未能随珠三角上涨。粤东与珠三角、福建、江西南部等地区间存在价格和供应差异。

Q9: 广东不同区域间价格和供应情况有何差异?

A9: 广东地区价格波动可能随雨水和台风天气变化,下半年旺季有涨价空间。北方地区价格上涨超出预期,但二季度企业盈利改善幅度和持续性不确定。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开窑率低,京津冀地区不到50%,新疆错峰生产更严格。北方普遍采取停窑涨价策略,东北地区价格上涨尤为明显。

Q10: 北方地区的价格上涨是否与企业集中度和态度有直接关系?

A10: 北方地区的价格上涨与企业集中度和协同停窑策略有直接关系,企业因新国标增加成本和压力集体停窑15-20天以提高价格。

Q11: 今年北方地区涨价效果为何特别明显?

A11: 今年北方地区涨价效果明显,主要因为企业协同意愿强烈,尤其是连续亏损企业急需改善状况。

Q12: 哪个市场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东北市场,尤其是在价格方面?

A12: 新疆、西藏、河南和山东市场在涨价意愿和协同意愿上表现较好,但山东受华东市场低价倾销影响较大。北方市场因容易形成联合停产和涨价状态而有潜力,南方市场则因开放性和需求集中而难以形成类似条件。

Q13: 在解决华东市场提价压力和区域联合限产效果等问题上,下半年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思路或方案?

A13: 目前尚无更好的解决方案,大企业难以与中小企业形成共识,市场开放性使得统一政策难以实现。

Q14: 广东等区域30%被逼停产线是否会因提价恢复生产,还是会长期停产?

A14: 广西和广东区域企业联合停产,按时间框架执行,即使短期内价格有所提升,也不会因此恢复生产。

Q15: 生产成本高、缺乏现金流的企业,在区域联合限产前已停产,涨价后是否会复产?

A15: 成本高且缺资金的企业,即使价格短期内上涨,也不会立即复产,因为复产涉及生产安排、人员等问题,且价格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Q16: 缺资金的企业在价格上涨后,为什么不会增加生产以恢复现金流?

A16: 缺资金的企业不会因为短期价格上涨就重新组织人员和资金恢复生产,因为这涉及复杂的运营安排,且价格的持续性不确定。

Q17: 30%的停产产线是否可能被接手并恢复增长?

A17: 一些企业处于挂牌转让阶段,可能会有接手的情况。但目前停产状态持续,且水泥需求预期至少下降5%,上半年已下降10%,基建拉动有限,建筑工程订单同比降12%,经济压力大,搅拌站多数停工。

Q18: 2023年专项债的落地节奏如何?

A18: 目前工程和订单回款、资金到位及上游业主方资金状况均不理想。下半年利润改善将依赖于行业角度而非需求。若停窑力度加强,预计下半年价格及利润将改善。

Q19: 市场化手段清理市场并实现产能彻底退出和市场动态均衡需要多长时间?

A19: 这一过程可能漫长,单纯价格战难以显著减量。华东地区部分企业有资金抵抗长周期压力,可能持续2-3年或更久。大企业在需求下降时利润也减少,对税收和员工影响不佳,可能面临会议变动以适应市场要求。

Q20: 碳配额制度是否会促使企业停产以达到减碳效果?

A20: 碳配额发放初期可能略微偏紧,约五六成企业可满足。部分企业需通过市场购买或置换配额,结合政策如错误增长和控制超产,多策略组合能有效去产能。2500线以下生产线多,部分可能永久停产,配合碳配额收缩,供需可达相对平衡。

Q21: 中国水泥网是否计划将监测范围扩展到海外市场?

A21: 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市场布局较多,但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企业转向非洲、中东等地区,但存在汇率波动、政治风险。跨国企业主要以收购为主,而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扩张较为谨慎。企业在东南亚、中亚市场的布局不再适宜,中东和非洲有潜力,但非洲受汇率影响大,中东市场有潜力但好项目少。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布局需谨慎,缺乏经验。

#【图文】纪要&数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