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臻院士:西电东送不可持续,海上风电在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9喜欢:27

“海上风电,相比西电东送的局限性不可持续,海上风电我们有资源、离负荷中心比较近、不存在弃风的问题,我们建设海洋大国开发海洋资源路上寸土寸金,这样讲下来海上风电是很好的契机。”

——全国政协委员、原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院士

为解决产业链难题,探索海上风电平价路径,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中国南方电网、华能集团、长江三峡集团、金风科技等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于12月4-6日在北京召开。

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给中央部委上了两份报告,也叫院士建议,其中很重点的一条是关于海上风电去补的问题、抢装潮的问题、技术创新的问题、统筹规划等问题,下面我分享一下海上风电怎么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一,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战略。

认识能源转型的紧迫性。2019年的数据中国消费了世界1/2的煤炭,碳排放占了全球1/3,能源消耗占1/4,中央关于2030、2060目标的提出是国家战略,后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要素,包括政治、经济、地缘要素。这是国策,大家要真心实意的理解和支持这一场能源革命。至少在现阶段我们三大任务,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以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目标,同时要认识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不是一蹴而就、一招致胜。

第二, 海上风电在能源转型发展中的地位和前景。

碳中和背景下,海上风电在能源转型当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风电,也不能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新能源,我们实现路径怎么走?用什么招?说风电、光伏、西电东送,现在又讲氢能、储能等等,这些都是好招,但是哪个是能解决好我们国家能源转型最可倚重的重招、实招,所以这里面我们提到海上风电,相比西电东送的局限性不可持续,海上风电我们有资源、离负荷中心比较近、不存在弃风的问题,我们建设海洋大国开发海洋资源路上寸土寸金,这样讲下来海上风电是很好的契机。

放眼看一看欧洲、世界也早走在了我们前面,选择了这样的战略。储量、装机,我们现在搞了25条西电东送的路线搞了15年,能够送1.3亿千瓦的容量,是不是还可以再搞1.3亿千瓦?这个很难,走廊都没有,工程院研究的结论是西电东送不可持续,电网的稳定性也保证不了。我们如果搞1.3亿的海上风电合是否可能?是完全可能的,而到了那会儿复合中心电从西边来、电从东边来,海电西送、西电东送,就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再加上传统化石能源形成我们国家东中部地区主力电源的四点支撑格局。

第三,海上风电重点技术领域。

大家一定要坚定发展海上风电的信心,海上风电在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领域一定意义上是我们的长项。

有人把工程技术和工程科技混为一谈,中国具有很强的海洋工程能力,小的一些东西不像几纳米的微电子卡脖子,大体上能攻克,这样的战略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做好。

海上风电四大技术:一是风机机组、二是海上输电、三是海洋工程、四是运维技术。围绕这几大技术发展的趋势、现在攻克的重点领域等后面的报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海洋工程这一块一会儿周院士有报告。

第四,实现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这也是我们现在研究及报告,也是现在积极的呼吁,一是要提高海上风电对国家能源转型发展的认识。二是要加大对海上风电资源的勘测、评估的力度,把工作做细而不是拍脑袋,有人说5亿、有人说7.5亿,究竟经济可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有多少?就像探黄金、探钢铁一样,把这些宝贵资源探测清楚。三是加大国家层面对海上风电发展的宏观统筹与整体规划,不要跑马圈地各自为政过后又弄出一堆问题。四是不光是去抢容量、建规模,一定要全国一盘棋聚焦卡脖子问题,在要容量的同时更要突破,科技方面的难点,成为海上风电大国,更要成为海上风电强国,健全政策扶持。五是引导海上风电健康发展,所以不能搞去补一刀切、不能推动抢装潮,我们是一个国家体制,最有力把这个事情做好,但是我们现在做得最不好。

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各位。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明阳智能(SH601615)$    $中天科技(SH600522)$   $上海电气(SH601727)$   

全部讨论

2020-12-05 17:01

海上风电,未来可期

2020-12-05 19:51

西电东送不可持续$陕西煤业(SH601225)$

2020-12-05 15:24

好文章

2021-03-11 01:28

这个院士名副其实

2020-12-13 17:26

太棒了。

2020-12-06 22:15

数据不对,和其他的矛盾。

2020-12-06 21:48

好文

2020-12-05 23:48

好文章

2020-12-05 23:32

老文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