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蓝图开启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20

消息面上,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号C星、宽幅光学卫星和高分视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外,近日北京海淀区发布《建设商业航天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4-2028年)》。

今年以来,国内商业航天成果频出。在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前,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云海二号02组卫星,天龙三号一子级九台发动机也已成功交付,星网专用大型液体火箭首飞在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与生物制造、低空经济一起被列为新的增长引擎——“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也是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是中国企业有机会在全球占据重要一席的重要硬科技赛道之一。

2024年,我国已进入“十四五”时期后期,伴随“航天强国”已经进入到建设落地阶段,我国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航天产业倾斜相对更多的资源。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了67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

《蓝皮书》还披露,2024年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同比增速接近50%),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2024-2025年将是中国商业火箭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

回顾近几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在火箭发射(星河动力)、火箭可回收技术研发(深蓝航天)、低轨星座(银河航天)以及高速航天器(凌空天行)等领域取得显着进步。

根据各家民营火箭公司官网,数家民营火箭公司计划在2024-2025年进行中型运载火箭的首飞测试,其中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计划在2024年首飞,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东方空间的引力二号计划于2025年首飞。

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国2023年12月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其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及空间科学实验,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2024-2025年将是中国商业火箭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若民营航天公司火箭试验成功,将有望参与到中国星网+G60星座的发射服务中,火箭运力和发射成本瓶颈或将迎来突破。

此外,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1号发射工位主要用于长征八号火箭发射,已于2023年12月29日正式竣工;2号工位是液体通用型发射工位,预计2024年9月底完成建设;3号工位已在2023年6月13日开工。按计划,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将于2024年上半年进行首次火箭发射。

随着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商业航天发射的“排队”情况将得到缓解,为未来大规模的发射试验和商业发射打下基础。

商业航天开启新时代 多家机构提示投资机会

放眼全球,随着美国Space X公司搭载了60颗卫星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于佛罗里达州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并计划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近日,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公开演讲称在过1个月左右,星舰将进行第四次发射。如果本次发射助推器在虚拟塔位着陆,第五次发射计划将让助推器飞回并落回发射塔,完成商业航天的重大突破。

在当前全球商业航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互联网有望于2024年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目前星箭制造及发射能力正快速提升,应用端场景如手机直连、民航机上WIFI等发展迅速,建议关注铖昌科技海格通信佳缘科技思科瑞航天环宇航天电子上海瀚讯和信科移动等。

我国航天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卫星互联网等新兴星座的建设、大运力低成本趋势正引领商业航天开启新时代。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赛道即将扬帆起航,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建议关注以下细分领域:1)卫星制造;2)商业火箭;3)地面设备;4)运营服务。

随着卫星发射需求的空前增加,“液体+可复用”火箭或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航天发射的市场焦点,建议关注已实现规模化发射、参与核心环节配套、以及测运控领域中的企业。建议关注航天智装(星载IC)、国博电子(星载TR)、中国卫通(高轨卫星互联网)、海格通信(卫星通导终端)、航天环宇(地面基础设施)、振芯科技、海格通信(北斗芯片及应用)、中科星图(卫星遥感应用)。

产业链公司:

1)卫星制造:中国卫星 (卫星总装)、铖昌科技 (射频芯片)、信科移动(载荷)、臻镭科技 (相控阵T/R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华力创通 (卫星通信芯片)、上海沪工(上海卫星工程研究院唯一供应商)复旦微电 (控制芯片及宇航SOC)、上海瀚讯:(G60卫星载荷唯一供应商)、创意信息 (低轨宽带卫星通信载荷唯二提供商)、天奥电子 (电子钟时频系统);加密板卡(佳缘科技),相控阵天线相关(航天环宇),卫星测试服务相关(思科瑞坤恒顺维),5院卫星姿轨控&核工业(航天智装

2)星间通信:仕佳光子 (窄线宽激光器),天银机电(恒星敏感器)光库科技 (调制器);

3)天线:盟升电子通宇通讯

4、地面站:震有科技 (核心网)、信维通信信科移动普天科技 (54所相关资产注入预期)。

5、卫星运营:中国卫通

移远通信:卫星通信模组CC660D-LS以及符合3GPP NTN R17标准的全新5G卫星通信模组CC950U-LS

特发信息 :卫星通信提供前端的数字信号接入设备和后端信息处理及运算管理平台;也有涉及北斗导航通讯数据处理、卫星通讯中地面遥测设备。 公司独资子公司成都傅立叶在卫星通信领域主要涉及地面终端(主要基于自主可控的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解调设备、卫星态势感知系统等。

弹性品种(射频和通信载荷):

1)天线:盟升电子 ,份额>70%;

2)TR:铖昌科技,份额>50%;

3)基带载荷:创意信息,份额>75%。

重点公司:

上海瀚讯:G60卫星载荷唯一供应商,是由上海微系统所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上海瀚讯第三大股东。绑定垣信卫星,在G60星链项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天银机电:子公司天银星际国内恒星敏感器龙头,面向航天器的传感器和系统进行研发和运营,是全球卫星部件领先厂商,银河航天的供应商。

铖昌科技:卫星相控阵天线用T/R芯片的主要供应商。

震有科技:国内少数可以提供卫星5G核心网的设备商之一,其中包括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核心网。“天通一号”核心网单一供应商,公司的卫星核心网业务已服务于天通一号和他国合作卫星。

创意信息:低轨宽带卫星通信载荷唯二提供商。

信科移动:中国星网的重要合作伙伴,全程参与研制和招标提供通信载荷,22年低轨卫星A网招标了6颗试验星,通信载荷由信科移动提供。

超捷股份: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都新月数控机械是一家专注于航空航天精密核心零部件产品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已建成1条铆接产线,目前业务主要为商业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包括壳段、整流罩、发动机阀门等。后续计划建设2条焊接产线,1条铆接产线,形成年产30发火箭结构件产能。目前客户开拓顺利,已形成部分意向订单。

九丰能源:极为稀缺的卫星互联网耗材龙头,拟约4.93亿元投资建设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特燃特气配套项目。

全部讨论

05-08 11:03

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航天科工”)这两大中国航天巨头,各自官宣了一个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建设计划,分别名为“虹云工程”和“鸿雁全球卫星星座系统”(下称“鸿雁星座”)
直至2021年,星网成立,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两大项目被规模更大的“GW”项目所整合取代。也就是GW星座计划,中国国家队工程。
根据GW的规划,需要在2035年之前进行大约12900颗卫星组网,并且去年年中,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项目专项总设计师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会在2024年上半年的6月份之前择机完成星网工程的发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