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官独家首发试读《特斯拉传》:教你怎么实现一切不可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原创: 范冰 增长官 昨天

想要干掉特斯拉的大公司名单已经很长了,一家小公司胜过这些大公司的唯一手段就是要更快、更高效、更加努力地工作。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

有人说,现在的特斯拉像极了乔布斯时代的苹果。而同时,特斯拉也从「买不起」到开始走进大众消费的视线。

埃隆·马斯克这个「疯子」,一直在做、或者说唯一在做的事就是实现不可能。他发现任何问题,只要想到了解决方案,就会不顾一切去做,「可操作性」对马斯克来说是不存在的,只要不违反物理定律,他都能做到。

而马斯克所有的的思考和野心,都在这本《特斯拉传》里了,这也是他首部授权的特斯拉官方传记。

网页链接

( ↑点击观看《特斯拉传》简介视频 )

马斯克邀请了《特斯拉传》的作者哈米什·麦肯齐作为首席撰稿人在特斯拉全职工作。哈米什采访特斯拉内部高管和员工,基于客观的第一视角和丰富的一手资料,深度解读了特斯拉立于不败之地的商业模式和舍命狂奔背后的生存哲学

( ↑国内各个行业大佬对本书的评价 )

这本《特斯拉传》一上市就获得了小米创始人雷军、360 创始人周鸿祎、联想董事长杨元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等人的一致好评。今天增长官独家首发这本书中节选的部分内容:

一、舌战名流,捍卫公司名誉大过天

在马斯克口中,他的公司负有与商业使命同等重要的道德使命。他曾说,他创办特斯拉或 SpaceX 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他相信世界需要这些公司。如果不改用可持续能源,地球上的人类就会面临可怕的未来;如果没有电动汽车,气候变化将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危险。他所确立的殖民火星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道德动机驱动。一旦发生由气候变化失控、人工智能胡作非为等种种因素导致的大灭绝事件,我们都将无家可归。他曾表示:「我认为,让人类能在多个星球上生存拥有强大的人道主义理由,这是为了在发生巨大灾难时确保人类的存续。」

( ↑埃隆·马斯克 曾经发表过的一段内容 )

马斯克对自己公司那种饱含深情的关注从 2014 年他在伦敦一家特斯拉门店接受的采访中可见一斑。当记者问他是否介意别人批评他的公司时,马斯克把公司受批评比作亲生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污蔑。他说:「当然了,有一些批评是中肯的,但我很难接受别人对我所在乎的东西提出不实批评。」秉持这种事业观并决心捍卫电动汽车未来的马斯克往往会对他所认为的轻蔑言论予以回击。让我们简略看一下埃隆·马斯克是如何挥拳反击批评言论以捍卫自已声誉的。

( ↑与 埃隆·马斯克 互怼过的名人们 )

亨里克·菲斯科:特斯拉起诉了这位曾受聘为一款电动轿车做外观设计的丹麦设计师。这款电动轿车代号「白星」(White Star),后来衍生为 Model S。一名仲裁员裁定菲斯胜诉,并要求特斯拉支付 100 万美元诉讼费用。2014 年,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称:「我觉得亨里克·菲斯科不怎么样。」同时他还说菲斯科的豪华混合动力跑车「菲斯科Karma」是款「又贵又平庸的产品」。

马丁·艾伯哈德:特斯拉首任 CEO 兼联合创始人艾伯哈德起诉其前公司违反合同并对其进行诽谤。随后,马斯克称艾伯哈德为骗子,并发布了一篇博文,逐条列举这位前 CEO 所做的一系列导致 Roadster 项目远超预算的决定。双方就此项诉讼达成庭外和解,但未披露和解协议条款。

《极速志》:BBC(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档汽车秀节目没有呈现出特斯拉 Roadster光鲜的一面,在节目中,几名主持人用手推着应该是电已耗尽的车往前走。马斯克说这场秀「真实得就跟米利·瓦尼利的假唱似的」,特斯拉还以诽谤罪起诉了《极速志》。在两次败诉之后,特斯拉再次提起上诉,但仍然遭法官驳回。

约翰·布罗德:布罗德在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一篇报道中谈到,他开 Model S 旅行时,车在公路边拋锚了,马斯克说这篇报道「造假」,并发表博文称,有些记者相信「事实不应成为下流报道的绊脚石」

兰德尔·斯特罗斯:这位作家在《纽约时报》专栏文章中提出质疑,认为让纳税人出钱补贴一家出售昂贵汽车的公司是没有道理的,马斯克随后称斯特罗斯为「大傻瓜」和「白痴」。

乔治·克鲁尼:这位好莱坞演员向《时尚先生》抱怨脱,他的特斯 Roadster 老是半道卡壳。而马斯克发布推文回应称:「据其他消息,乔治·克鲁尼 2007 年那会儿说过他的 iPhone 1 有漏洞。」

贾勒特·沃尔霓:马斯克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公共交通糟糕透顶。公共交通倡导者贾勒特·沃尔克对此提出异议,他在推特上发文称,马斯克对公共交通显而易见的蔑视是「只有富人才负担得起的奢侈(或病态)」。马斯克则在推特上回应称,沃尔克是个「白痴」。但他随后道了歉,并纠正说,他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沃尔克是个「道貌岸然的白痴」。

米特·罗姆尼:在与奥巴马总统的辩论中,这位 2012 年共和党提名总统候选人提及特斯拉等一批接受过政府资助的清洁技术公司时,为它们贴上了「失败者」标签。马斯克后来说,罗姆尼「这番话说对了宾语,但没说对主语」

从少年开始,马斯克就深知受人欺负是什么滋味。面对种种合理或不合理的批评,马斯克的反应显示出他无意再让自己陷于这种屈从地位。与此同时,他似乎也注意到了历史教训。

二、硬刚州长,力争创新模式不让步

2014 年 3 月,新阐西州政府运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策略来阻止特斯拉在该州开专卖店。新泽西州机动车委员会(该委员会 8 名成员中有半数是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钦点的)在未完全公示的情况下投票撤销了之前授予特斯拉的两项销售许可。几十名特斯拉的支持者前往会议现场抗议,但直到投票结束之后才被允许发言。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在一篇公司博客文章中猛烈抨击了新泽西州 )

裁决生效后,特斯拉就必须把新泽西州的现有门店改成「展厅」,不能提供试驾,也不能讨论任何定价信息,消费者必须在网上订购汽车,让汽车从别的州发过来。在其他禁止直接销售汽车的州,特斯拉也不得不这样做。

几天后,马斯克开始出手应战了。他写了篇致新泽西人民的博文,将矛头直指克里斯蒂。克里斯蒂曾卷入一桩丑闻,他手下的工作人员为对新泽西州一名市长实施政治报复,对连接新泽西州和曼哈顿的乔治·华盛顿大桥釆取了限行措施,让这位市长的选民堵了好几天车。这篇博文写道:

新泽西州调整了监管规定,要求汽车公司通过经销商来销售,为此给出的理由是「保护消费者」。要是你信了,克里斯蒂州长还有个封闭大桥的点子想卖给你!除非这帮人说的是黑手党那种「保护」,否则这个理由显然站不住脚。

「黑手党」这个词用得非常大胆,因为这个词在克里斯蒂执掌的州别有深意,电视剧《黑道家族》便是以新泽西州为背景。但这种说法奏效了。之后的媒体报道纷纷大叹马斯克敢于直言。《华尔街日报》的 MoneyBeat 博客写道:「天哪,他不会这么讲的。埃隆·马斯克把黑手党和大桥的梗抛给了克里斯蒂州长。」马斯克用一段话把一场局部斗争变成了全国性事件,把特斯拉塑造成在受到操纵、与之为敌的系统中顽强求生的不屈不挠的弱势者。

2015 年 3 月,克里斯蒂州长签署法案取消了禁令。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在一篇公司博客文章中猛烈抨击了新泽西州 )

三、永不言败, 粉碎穷途陌路挽狂澜

场景一:2008 年年底,一群管理人员聚在特斯拉的会议室里开会。埃隆·马斯克当时 36 岁,剃着短发,坐在他旁边的是刚从福特跳槽过来担任首席技术官的迪帕克·阿胡加。

马斯克:「我们必须在 6~9 个月内让公司产生正向现金流,要不我们就惨了。」

他看上去就像在战争中遭受了心理创伤一样。

他眼望着天空说:「我们现在真的需要脚踏实地。每过一个月,我们都得花费几千万美元。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在此前两年里,特斯拉烧了 1 亿美元,但只造出 100 多辆 Roadster。阿胡加的首要任务就是把 Roadster 的动力系统成本削减 30% 。

( ↑Roadster )

斯克得知一些汽车出问题的原因在于零部件不符合标准,而工程师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他气坏了。

马斯克:「我要知道谁是责任人。谁要老是惹麻烦,老是制造问题,就不能在这个公司再待下去。」

场景二:这次会议后不久,马斯克参观了位于门洛帕克的特斯拉车辆交付中心。等待他的是满满一车间有毛病的 Roadster。

「好家伙!」马斯克把双手放在头上,「老天!这儿简直有个军团的车。神啊!」

马斯克让团队多雇些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一天 24 小时,一周 7 天,随时可以帮忙解决问题。星期日凌晨 3 点给我打电话也没题,我不在乎。」

背景:这是在 2008 年 9 月。面对次贷违约潮引发的流动性危机,美林被卖给了美国银行雷曼兄弟申请了破产,美国财政部接管了房利美房地美这两家抵押贷款公司。股市大幅下跌,信贷吃紧,金融行业陷入了危机,硅谷几乎无法融资了。

( ↑曾经引发了金融海啸的雷曼兄弟公司 )

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始于 2008 年圣诞节前夜发生的一件事,当时这场电动汽车革命距夭折只有几天的时间了。两天前,马斯克刚刚得知 SpaceX 从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赢得一项价值 16 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供应合同(他日后表示,接到 NASA 打来的这通改变命运的电话时,「我激动得不能自持,我很想说『我爱你们!』」)马斯克自己东拼西凑拿出了 2000 万美元,这些钱来自各种渠道,包括 2007 年年底将他表亲的数据初创公司 Everdeam 卖给戴尔所得的收益。马斯克还请求特斯拉现有投资者再出些钱。他的朋友、企业家兼投资人比尔·李签了张 200 万美元的支票,谢尔盖·布林则投了 50 万美元。几名特斯拉员工也你两万五、我五万地凑了些钱。到 12 月 24 日下午 6 点,马斯克完成了一轮 4000 万美元的融资,足以让公司再支撑一小段时间。

( ↑SPACE X )

到次年 3 月,冯·霍兹豪森和他的设计小组已经在齐心协力制造 Model S 的展示用车了。任务完成得十分仓促,就在汽车展示给应邀前往 SpaceX 工厂的嘉宾的前一刻,小组成员还在忙着摆弄零部件和安装座位。趁着试驾的间隙,小组工作人员将冰水注入动力总成部件之间,以防止汽车过热。一些板件则是用磁铁吸在框架上的。

( ↑Model S )

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奏效了。媒体盛赞这款汽车,《连线》杂志称其「令人震惊」,《纽约时报》则把它比作玛莎拉蒂。

2008 年年底,马斯克见到了戴姆勒董事托马斯·韦伯博博士。韦伯告诉他,戴姆勒想做微型车 Smart 的电动版,但找不到好的电池或动力总成供应商。韦伯告诉马斯克,戴姆勒的一个高级工程师小组将于 2009 年 1 月访问硅谷。马斯克回忆说:「听到这话,我心想『哇,太好了』。会面一结束我就给史朝保打电话,我跟他说,『我们要用三个月时间造一辆能开的 Smart 汽车。』」史朝保说马斯克的想法「不合逻辑」。因为当时特斯拉正在努力制造 Roadster,这款车本身就够让人头大了。当时美国甚至根本买不到 Smart。但马斯克却认为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吸引强大的合作伙伴。

特斯拉派人到墨西哥弄了辆 Smart 开回加州。车一抵达总部,由一小批工程师组成的「特种部队」就拆下推进系统,开始为这个一次性项目设计新电池组。马斯克和往常一样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汽车看起来必须跟没改装过的一样,动力总成也不能挤占车厢空间。史朝保说:「组里的人那几个月都没怎么睡觉。」

戴姆勒的工程师刚来特斯拉的时候,对这家不知名的美国初创汽车公司并不太感兴趣。特斯拉高管一开始是用幻灯片做介绍,但反响平平,这时马斯克突然打断了介绍,建议直接试驾。戴姆勒的工程师搞不懂他在讲什么——因为据他们所知,根本没有电动版 Smart 汽车。马斯克说:「我们做了一辆,就在外面。你们想不想开开看?」很快,戴姆勒使团便乘着一辆性能疯狂的 Smart 上路了。马斯克说:「他们一开始有点不耐烦,后来大赞,『天哪,真是太棒了!』」

( ↑The Smart ED2s have a 14 kilowatt-hours (50 MJ) lithium-ion battery and a powertrain provided by Tesla Motors. )

这次试驾的成果是—份现在被马斯克誉为救命稻草的研发合同。戴姆勒这家德国汽车巨头把为 Smart 制造动力总成的任务托付给了初出茅庐的特斯拉。2009 年 5 月,戴姆勒更宣布将以 5000 万美元收购特斯拉 10% 的股份。

----

媒体/商务合作联系:增长官助理 Angela

(微信号:CGOService)

邮件:ben.fan@zengzhanggu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