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72回复:265喜欢:31
都说食品饮料抗通胀,长期能够提价,但是看看过去十年龙头刚需的增长,双汇年化增长3个点,伊利年化增长8个点,而GDP增速过去十年都有6个点,这两家龙头的业绩增速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食品龙头的价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护城河不够深、竞争比较激烈?@跟省学炒股 @超级鹿鼎公 @不明真相的群众 @管我财

精彩讨论

管我财2023-10-10 09:50

很多很多年前我研究過美國的牛奶和果汁行業,得出一個結論,牛奶、鮮果汁是沒有品牌可言的。消費者根本就不太在乎自己買的是哪一個品牌。

睿智投资者2023-10-10 11:28

说起果汁行业,想起了很多年前参与的一次并购项目(18年前的事情了。希望雪球上随便的聊天,不会给我带来什么麻烦)
“企业要当孩子养,当猪卖”是一句很多人都知道的名言。这句话据说来自汇源果汁的朱老板。的确,汇源果汁历史上曾经数次尝试卖身,而最早一次应当是2004-2005年。
我们银行当时是百事可乐的财务顾问。百事可乐是银行全球大客户,并且负责百事可乐的银行老大,刚刚拿下了宝洁收购吉列的项目,在银行内部炙手可热。所以我们在香港的一线团队就惨了,天天被盯着推进项目进展。
那时候,Indra Nooyi还只是百事可乐的CFO。Nooyi是非常Aggressive的一个人。据说有一次她去上面那个说到的我们银行老大家做客,进门直接走到冰箱前,把里面所有竞争产品都扔了。还有一次,Nooyi和巴菲特一起参加一个活动。巴菲特习惯的赞许了可口可乐,Nooyi当场建议巴菲特改为尝试更好的百事可乐,搞得老巴当时满脸尴尬。
她与当时百事可乐的国际总裁是这个项目的主导人。在电话会上可以亲身感受她的Aggressive。Nooyi对于这个项目非常积极,全力推动,志在必得。这也给整个银行带来巨大压力。在纽约的那个银行老大天天上蹿下跳,下死命令必须拿下交易。为了这个项目,全球各个地区的资源都调动了起来,天天电话会,把任何可能的竞争对手全部分析了一遍,包括可口可乐、台湾的两家、日本的几家、欧洲几家,甚至包括了澳大利亚的一两家。这也让我了解了不是饮料行业的知识。
为了吸引朱老板卖控股权,百事在北京特别把销售10亿美元以上的产品做了一个展示,搞得轰轰烈烈。当时百事可乐的报价估值是非常激进的。但是尽管如此,大家都很担心可口可乐的竞争,因为虽然报价估值高,但是总价格对于两家可乐公司都是“小菜一碟”,所以任何一家都可以轻易加上“个把亿”人民币,从而击败对手。输掉收购已经很糟糕了,输给可口可乐,那是要“杀头的”。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也就这两家有实力“疯狂”报价。
后来交易上报到了百事可乐的CEO层面。CEO对于这个项目好像有所保留,所以突然之间,各方的积极性就都消失了。所以“讲政治”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只在中国。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汇源和统一完成了一个少数股项目(两家可乐公司都是要控股);然后在香港上市了;然后可口可乐全面要约收购被否决;然后汇源就慢慢消失了。
在当时,品牌还是有很大作用的。主要是对于零售渠道(当时主要是超市和卖场)的影响,尤其是货架位置(Shelf Space)的影响。现在中国零售渠道变化较大,所以这方面也有变化了。
另外,当时中国食品质量一直是消费者心中很大的顾虑(现在好一些)。尤其是效期较短的饮料,消费者对于质量的担心是真实存在的。更为关键一点,果汁饮料中很多是儿童消费的。
最后,由于果汁的高频低价的消费,所以品牌的作用可能与低频高价的产品不同。营销里的潜意识是挺关键的。比如,在面对一个货架各类果汁时,你可能就“潜意识”拿了你熟悉的使用过的品牌,或者听说过的品牌,尤其是考虑上面提到的食品质量问题。
多年以后长期投资卡夫亨氏,知道品牌的溢价的确是存在的,因为“富有”的消费者就是认这个。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3-10-10 09:59

我怀疑是不是火腿肠这个品类出了问题。
比如外卖,对这个品类可能构成了很大的冲击,方便面同理。

cocofox2023-10-10 10:00

我以前持有过伊利,自己买或者让家里人买牛奶的时候,都要买伊利。但是,有一次我逛超市,同样1升包装的牛奶,蒙牛在打折,虽然有所犹豫,但是最终还是买了蒙牛。
后来,我就把伊利卖了,换到茅台上了。

小糖心儿2023-10-10 10:12

在一些情形下食品饮料股抗通胀能力有限,鸭脖涨价了,没人买了,任何提价都需要一定时间传导至终端

全部讨论

2023-10-10 12:27

上海这边,鲜奶以光明为主。家里每天喝的是光明随心订(奶品牌是光明优倍),利乐纸盒包装,大概1.5L,30元左右。
偶尔也去超市买光明的鲜奶,塑料桶包装,1.5L,22元。
最近在山姆会员店看到蒙牛的鲜奶,更实惠一些。每桶2L,21元。山姆订单满99元2小时内送到家。
因为山姆的牛奶更便宜,所以最近一直买。牛奶这种食品,确实很难说有什么忠诚度,关键还是渠道和价格。

2023-10-10 10:05

大道曾经好像大致说过,国内的食品企业还是少碰为好。

2023-10-10 15:31

这些年国内一直是低物价低工资的模式,目前房地产和地方债想解决未来工资和物价增速肯定要大于前些年,未来消费品价格将迎来长期稳步上涨,看看下次什么时候调个税起征点,估计就差不多了

2023-10-10 11:53

美国牛奶多为短保,品牌标识不明显,xxfarm 都是区域性品牌?

2023-10-10 10:20

曾经是品牌集中,现在是品牌再分散,原因是媒体零碎化、消费者分众化。 李蓓也同意我的观点。

2023-10-10 11:59

$涪陵榨菜(SZ002507)$ 榨菜最喜欢玩涨价,最近眼见涨价玩不动了,又开始扩张品类。据说泡菜卖的还可以,我在家附近超市看还有涪陵榨菜出的“下饭菜”,生产日期是2022年的。而旁边的“饭扫光”则是2023年8月生产的。最后再问一句,榨菜你融资那么多钱怎么花呀,总不能躺在银行吃利息吧?另外能不能提升一下分红率?

2023-10-10 22:43

GDP增速都是靠投资获得的。所以,消费就比较差。

2023-10-10 10:29

整体上看,国家越发达,恩格尔系数越低,跟不上GDP才是正常的。当然具体品类具体分析

2023-10-10 14:35

疫情了3 年,各行各业影响都不小。

2023-10-10 12:51

只要介入点和安全边际合适,不妨碍投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