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9回复:65喜欢:2

根据$中国华融(02799)$ 最新公告,募集420亿元补充资本金后马上复牌交易。发行价格1.02人民币,如果开盘后站稳这个发行价,那么总市值是800多亿人民币。而$中国信达(01359)$ 现在的市值才400多亿人民币。按照二者业务资质,发展前景,按道理信达市值应该高于华融对吧。那么问题来了,请问:中国华融复牌后,和中国信达相比,市值谁高谁低?差多少?理由?

全部讨论

2021-12-31 10:00

华融回归主业,此后资产干净健康,业务清晰。那么一年赚个一二百亿,800亿市值是值得的。信达我不了解,金融太复杂,里面有多少水分很难看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估值是应该受到压制的。

2022-01-04 07:52

华融重组以后就是一个黄花闺女,不良贷款和历史问题已经洗的干干净净,以后就是发展了。信达的资产和老华融都是差不多的,海外资金就是考虑这个才给了信达这么低的估值,在他们看来信达就是一个美颜过的主播,实际很可能是一个丑女在吸引打赏而已。华融和信达该选择哪一个应该很清楚的。

2022-01-01 16:17

嗯嗯

2022-01-01 11:16

中国华融已经投胎换骨了,不应该用现有逻辑思维考虑问题,应该从国家政策方面着手。新华融可以认为是一个新上市公司,具有中国华融股票的朋友都是拿到1元价格的原始股东,引入战投后原始小股东的股份都被严重稀释了,如不涨就是严重损害小股东权益,这是不被允许的,上方也会权衡利益的(共同富裕),所以华融开盘必须涨,具体涨多少要看护盘方。大家现在最紧迫的事情是,研究涨到多少。多谢

2022-01-01 08:32

感觉一堆很懂的人在说些难懂的道理,确无法触及问题的实质。首先,香港市场缺乏本地资本。其次,欧美资本看待中资金融股的逻辑在于,一是国家股独大,即资本市场无法用股价市场表现对企业管理层经营施加影响,因此更多将其看成实质性的次债资产,即用优先股或可转债的股息率去对比普通股的股息率,近期信达有新一轮优先股发售,估值核心便在于年度利润额和股息分红率的乘积;二是欧美资本同时将AmC作为对冲中国市场高股息债风险的工具,如恒大等地产债,这个定价大致等于港股中信达的市净率与四大行市净率均值的差。再者,大陆资本当前还处于缺乏长期资本的阶段,年金、社保等还缺乏规模,刨除散户不说、公募的排名压力、私募的绝对收益、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压力等,都影响投资风格趋于短线话。加之近年来,全球受到超级QE影响,全市场波动率受到压制,以金融股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策略长期跑输。综上,拐点可能在2022年到来,与华融与否并无太大关系。相反,全球具有可比性的金融股或许更应该看德银和日本日联银行,前者同受垃圾债市场影响、后者同受东亚区老龄化下经济放缓和国家产业转型压力困扰。$德意志银行(DB)$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

2022-01-01 01:26

我们首先把中国信达放到旁边,先纯粹思考中国华融,否则会干扰解题。
接着,就看华融值多少钱,这个太简单了,1.02rmb呀,简直就是答案写在题目里面,并且这个价格已经包含了对一个聚焦主业相对干净的新华融的估值,几倍论可休已。但是请稍等,这是大股东战投价,二级市场的散户有这样的战略资金和隐性的场外收益吗?肯定没有,所以理论上我们散户肯定要相对1.02rmb折价来买,这点在港股尤为突出。那折价多少呢,大折,小折还是甚至持平呢,这就关系到会不会比现在停牌价1.02港币高还是低了?那看什么,看环境变量
这时候可以让信达出场了,信达是华融最大的环境变量,原因也简单,信达又没有停牌,所以届时华融开盘肯定先看信达情况,当然也已暗含了港股大环境,如果信达相对华融停牌的2021年初的涨多少,可以换算停牌价1.02在“老华融”涨多少了,但现在比稀释了,只有一半的权重。这个变量不知道,所以最后我估计开盘价格是在1.02港币到1.02人民币之间,也就是相对停牌价微涨,相对增发价折让。那华融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反过来会带动信达上涨,有可能,但会很平淡,只能是少许,因为最主要还是看信达自己的年报

2021-12-31 22:23

首先,停牌这么久,爆出的来亏损金额这么大(这对实力资金来说不是秘密),华融具备非常好的炒作题材,也具有很强的关注度。但是,港股不比a股,如果没有实力资金介入,股价短期下跌机率较大,涨跌幅度估计20%。总之,不管是华融还是信达都具备几倍的潜力,能不能拿住就难了。

2021-12-31 20:26

这个问题简单的很,开盘后华融涨,信达也要涨。因为华融得到的420亿是实实在在的现金,现在的市值也基本没有泡沫(虽然出售了很多资产),华融还是AMC龙头,信达成为多元化资管公司。具体涨多少要看护盘方了。

2021-12-31 16:04

按在港外资的惯例,公司必须有真金白银的分红才给合理的估值,高估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么结论就是,两家能不能涨,在于内资有没有决心拿到两家的定价权,有没有二级市场继续发力的意愿。对这样一只薛定谔的猫,中小投资者没有信息优势,根本猜不出来,只能看钱说话。那些信奉国运长久的理由就更加哪儿跟哪儿啊,还没博弈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