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YD的黑科技电芯“高频自加热”说起

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11喜欢:8

第一次发布长文,缘起:感谢雪球提供这个环境,感谢andyding的分享(抄作业买了几手潍柴和汇川),1月13日比亚迪股价到达249.88,距离2017.5.21朋友圈发帖预测将到达250,4年不到,没有打脸,感恩;对于这个技术,网上讨论的很少,正好我也申请了相关专利(被驳回),说一些我知道的。


21年1月11日,byd在新车发布会上,“黑科技”之一,展示了电池包的结构,特别的事,只有上部的“冷板”冷却结构,没有加热部件。原因是它采用了高频自加热技术。就是电池通过高频电流,电芯自己的内阻发热给自己加热,性价比太高了!应该会极大地改善冬季用户的吐槽,期待!

由于低温下电池内阻要大几倍,同时电流产生的欧姆热直接加热电芯,加热速度和效率都比普通水加热有提高(杨院长说效率是增加10%,我认为说低了)。据说此方法也经过了几年的实车验证,应该没有大问题。

欧阳明高院士在百人会上提到的电池包冬季低温“脉冲加热技术”,加热速度达8°/C/分钟,应该也是同一类方法。

从原理上讲不复杂,就是马斯克推崇的所谓第一性原则,就是产生高频电流直接加热内部,有点像微波炉,不像现在其他厂家的方案:加热液媒,通入电池包,加热绝缘导热板,导热板加热电池外壳,外壳再传热到电芯,温升不均匀、速度慢、效率低,不赘述。

我怀疑比亚迪对此技术那么低调,可能是故意的,怕引起其它厂商的模仿、追赶。如果此方法可行,不亚于SiC。我们投资者从这里应该看到以下几点:

1.在基础研发上,比亚迪敢想敢干,创新能力在特斯拉之上。专利要创新,电力电子设计既要波形满足电池要求又要成本低,对电池的化学物理的理解,缺一不可。传统整车厂不可能,买电池的特斯拉也不可能。

2.比亚迪有良好的创新基因和环境。因为此技术涉及电池、BMS、功率电子、(电机电控)等诸部门合作,你可以试试在你认可的电动汽车公司能否完成此任务。我估计各种扯皮等着你。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可能会好些。

3.如果今年(21年)冬天如果此技术完美爆红,其他厂家模仿追赶也需要至少1年时间(相关人员不会又被挖走吧?)。谁有此技术牙克石冬季实验的数据,可以分享一下。

由于本人有比亚迪的持仓(原计划250换车,未竟),有可能的误导,不构成投资建议,版权所有,谢绝转载,特此声明。

$比亚迪(SZ002594)$


全部讨论

2021-01-20 23:36

非常赞同!分析透彻。
比亚迪做的简直就是工艺品电池组,冷热方案均超完美,重量轻,成本低,易于维修。尤其适合混动车!$比亚迪(SZ002594)$ $上汽集团(SH600104)$ $长城汽车(02333)$

2021-01-20 23:32

工艺品电池组,冷热方案均超完美,重量轻,成本低,易于维修

2021-01-20 23:17

热泵也要早日上

2021-01-20 23:13

是真的低调

2021-01-21 08:17

专业

2021-01-20 23:57

涨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