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256)---《格局》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曾经作为科学家,投资人亲身经历过全球科技浪潮,见过无数的商业巨子。他不认为成功有捷径,但是可以通过和关心自己和时代,选择一个正确努力方向,通过具有复利性的努力则可以取得一定成功。她用马克吐温和摩根,巴菲特和他的爸爸,做了两组因为格局和气度不同,最终结果节然相反的说明。

年近60的作者评论中国人爱扎堆,国内公司扎堆模仿美国人购买视频网站,父母扎堆对孩子进行同质化的兴趣培养,在普通的商业竞争中同质化非常严重,而美国更注重差异化,我想中美两国这方面的差异是有时代和历史背景,改变和优化过程会比较长。

作者在美国求学和工作过程之中,收到过很多同学同事和领导的提携和帮助,从此以后,他比以前更加注重利益分享,并以此教导和规劝他人。他认为印度人和中国人相比更容易在硅谷取得成就,其中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更加乐于分享利益。

作者认为可以用十个字来帮助人文加深的格局的认识和提升。他们分别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节奏。

作者认为企业和个人要取得长足进步,必须做好减法,我想或许盲目的多元化会分散和浪费资源和精力,而且无法在原先的领域保持进步和领先。

一张纸决定人生高度,听起来有些像做人生减法的心灵鸡汤,但是这可能是肤浅的见解。做减法这个流行观念的核心并不在于与减少,而是将留下来的用心做好。当然这并不排斥仔细斟酌减去无意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同时将留下来的一两件事集中精力和时间尽力做好,这样的身体步骤。

有智慧更需要有勇气,本段文字中作者吉利赞扬了班超的英雄事迹,曾经想写一篇关于想不想,敢不敢,会不会的文章,用来记录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其中的敢不敢说的就是勇气。虽然这篇感想并没有成文,但是本书勾起了我的回忆,并且让我的回忆和想法更加丰满。更为重要的是本书让我坚定了做减法聚焦的念头,我越发感觉和确认现实世界的奇幻复杂,同时对于简单纯粹的力量也更有信心了。同时书中这段文字让我对于代沟有了进一步理解,对于现代社会小朋友和年轻人的做法也有了一定的认同和理解。

作者认为美国的民主主要在于公共权利部门,在企业方面,权力下放比较彻底,民主反而比较少见,因此他们表面上不忙,工作效率却不低。我想这是中国政府和国企在追求进步方面需要重视的。

作者否定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因为失败的种类有千千万万,希望通过不断的失败打到最终的成功,这就像是总结了所有陷阱困难的因对方法然后达到成功一样。这并非是最高效的办法,高效的办法不如认准正确的路集中精力走下去。

作者认为美国的表扬式育儿方法,以及中国的各种兴趣班式的培养方法都有偏颇,按照字面理解简单执行很可能失败。作者提倡犹太教育,犹太人的学校在少儿阶段打破他们对于神话和英雄的迷恋,告诉他们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及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让我想到,以往认为在人生关键阶段帮他做好选择和把关,这是一种侥幸投机的想法。正确做法或许是,和孩子一起探讨设立阶段性的小目标,帮助和鼓励进行实现,然后循环往复。这样不但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小成功,让孩子养成积极进取,明确目标坚定追求的个性,而不是让刚刚从温室里出来的花朵面临暴风骤雨。

ARPU值衡量每个用户带来的价值,对分众新想法?亚马逊苹果少一个量级,中国BAT该值为亚马逊的一半,潜力无限呀!

这个世界上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就是时间,如果以此为出发点,个人成就高低就与有限生命中的质量很有关系。那么如何提高生命质量呢?根据作者在书中的理论,人类大脑更合适处理单任务,而不是多任务,看起来时代颠覆了过去很多认知,但是一招鲜吃遍天仍然具备一定道理。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摆脱过去的生活惯性,合理的做减法,保留最好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上。

本书大的方面有格局气度时代趋势,很多小的方面也对人有帮助,比如交朋友,对于拒绝的理解,对于孩子教育的理解,对于投资的理解,

■■■

作为普通人,确实感觉作者所说的内容更像是心灵鸡汤,这恐怕就是阶层和眼界差异造成的,一个人眼中的蜜糖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毒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