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说起银行卡开户,我回忆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发现挺有意思的。大部分情况下好像都不是我自主的在选哪一家银行服务我,都是被动的在接受。

我读高中的时候开了人生的第一张银行卡,原因很奇葩,因为高中学校规定学生只能用A行的卡交学费和后面3年的各种杂费。当时没想那么多,现在想来应该是当地的A行跟学校勾兑好了,想借此获得学生和家长客源,也算是一种垄断吧。

后面我又办了一张B行的卡,理由很简单,我爸主要用的是B行的卡。那个年代没有微信没有支付宝,跨行转账都是要收手续费的。所以为了省钱我就只能跟我爸办一个行的。我爸用B行的理由也很简单,B行就在他们公司对面。他那个年代没有网银没有智能手机,什么业务都是去线下排队取号。所以银行就在公司对面,极大的节省了他们的时间。

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后办了一张C行的卡,因为财务要求的,公司就是用的C行,员工的工资卡顺理成章也是C行。虽然我早就不在那家干了,但是C行的卡我还是用到了现在,甚至还办了他们的信用卡,买了他们的理财产品。因为我用起来没有觉得难用,也没啥值得吐槽的地方。懒得去销卡销户再办新卡,没意义。

再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要去办一些线下的业务,在地图上搜了搜,发现网点相对密集的是D行,所以跟着又去办了一张D行的卡。这张卡也用到了现在,后面买房的时候办房贷,售楼处来了好几家银行的代表。我没咋犹豫就选了D行,一个是熟人原理,二个我也不想再多一张卡多一套密码,多一件可能让我忘记的事情。房贷的利息也顺理成章的让D行赚去了。

所以对我而言就很有意思,银行几乎都是通过搞定了对公客户后,让我成为了其衍生的客户。当然,我不能代表全部,不知道大家是怎么个契机办了现在用的银行卡的?

说起对公做的比较好的,好像兴业银行还不错。我之前观察到两个现象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有一次开车回家交高速过路费,我扫码支付时显示了收款行。上海这边高速显示的是浦发银行,这个很好理解,都是本土兄弟单位。但江苏那边高速,收款行竟然是福建的兴业银行,而不是本地的南京银行或者江苏银行。这个蛮有意思,是兴业对公能力强的体现吗?还有一个现象是我老家一个小县城,常年以来只有四大行和当地的一些村镇信用社,几乎没有其他地方银行。前几年,兴业第一个来了,门头招牌不单很大很显眼,面积也开的非常大。并且把位置选在了当地龙头企业办公大楼的斜对面。我当时就感慨兴业很会来事,又起到打广告的作用,又能离当地的潜在大客户最近。$兴业银行(SH601166)$ $南京银行(SH601009)$ $宁沪高速(SH60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