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夏视听教育”的一点儿想法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华夏视听教育”又出赢警公告了。影视等业务将会继续减值。致使2023年全年综合亏损不超过1.9亿人民币。
虽然,公司在单项业务这么连续计提,计提占比之大又实属罕见,但我还是觉得“华夏视听教育”从前影视等业务的减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蒲树林先生为董事长,以罗佳女士、吴晔和刘志雄先生为执行董事,张纪中、李卓然、黄煜先生为非执行董事的董事会,在对待某些问题还存在从前的认知,在偏差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几年,影视行业即使再低迷,每年也总会有叫好、叫座、收益较高的作品出现。无非与曾经的行业翘楚“华夏视听教育”“失之交臂”罢了!不找自身原因,把责任全部推到行业环境上,责任担当方面显然存在问题。面对该公司存在的某些问题,下面与网友们讨论一下,希望公司能做出改变。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1、“华夏视听教育”的董事们太忽视与网友互动可以提升公司相关业务质量和自己的认知水准这个现实情况。

公司业绩及业务差,不在管理及业务拓展方面找原因,只考虑环境因素是太片面的表现。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体,特别是年轻群体会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喜好、厌恶、想法及观点。这部分群体也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不管是影视业务还是直播电商业务,如果只投资却很少亲身参与调查、拍摄、制作、发行、直播等过程,不重视与网友们的互动,不了解他(她)们的喜好、厌恶、想法及观点,就会成为“睁眼瞎”、“有耳聋”,就无法推出或针对性投资与之共情的影视作品;也不可能打造好与之共情的超流量直播业务;更无法及时判断或发现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看看马斯克、雷军、俞敏洪、余承东等等这些带领公司发展迅速的先生们,哪个没有公开的与网友互动的自媒体账号?再看看“华夏视听教育”,无视社会的发展走向,对这方面的观念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岁月之中……
2、没有压力带来的驱动力,没有勤勉尽责的行动力。

公司不但没有有息负债,并且还有高教业务带来的稳定现金流收益,这应该作为管理层轻装上阵展现才能的最大优势。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并没有看到他(她)们轻装上阵的表现,更没有看到勤勉尽责的行动!特别是在公司发展的直播电商业务方面,作为公司董事长、娱乐大亨的蒲树林先生和作为公司独董、大导演、大网红的张纪中先生等董事们,他(她)们在娱乐圈的号召力应该是有目共睹!如果他(她)们有步骤的分批组织艺人等资源在那个两千二百多万粉丝的直播间与网友们互动,这不但会体现出董事们勤勉尽责的行动力,还会表现出对广大网友们的尊重,必然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和追捧。并且还能了解网友们的喜好和想法,也必然会对直播电商业务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3、没有总结经验教训、没有反思自我的精神。

公司上市几年,两次并购没有一次是利利索索成功的;影视业务连续计提,单项业务计提比例实属罕见;公司股价连续下跌,被剔除港股通标的……。

可以说在具有“没有有息负债、年年有分红、负债率较低、有直播电商概念、有充足的现金流……”这些条件中,“华夏视听教育”的股价跌幅估计应该是超出了想象的!但发生的这一切,很少看到公司管理层在自身找原因,总会找出其它理由。要么是疫情、要么是政策、要么是行业环境……。发生疫情防控后发生的并购是不是人为的?接受没有上市的股权抵押,并且几乎是全额、无利息的给对方贷款……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是不是人为的?……

我深知,在雪球等平台连续发布关于“华夏视听教育”高管们的个人见解是有一定风险的。首先是网络是有记忆的。我发表的这些个人见解如果无法得到时间的检验,自己就会觉得惭愧,更别说让自己的后人看到了!再就是面对上市公司的压力。如果稍有不慎,没有一定的证据,就会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我与“华夏视听教育”的任何高管都没有任何恩怨情仇。只是作为千万投资者之一,想让公司发展的更好罢了!公司还有太多资源没有助力到直播电商业务,希望董事们能够正确的做出判断,勤勉尽责的做好公司的各项业务。让大家共赢公司的发展为盼!(注:不得把此文作为任何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