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之王-中国系统(深桑达A) 一文回应一切(上)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5喜欢:24

写在前面:

过去一年,因为桑达的走势,在持筹者中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和分歧,产生这样的走势原因有很多,具体就不详说了(有宏观、有驱动因素、有筹码结构),坏处是拉长了持股时间,好处是筛选出了同路人(产业、基本面投资人,所谓的“耐心资本”)。

因此所有坚持到现在,看到此文的人,都算是一种缘分,确实过程中主动拉黑了不少人。

总体来说,过去和未来的走势,都可以用新兴产业发展知名的Gartner Curve盖特纳曲线来描述:

————————————————————————————————————

关于数据要素X

我认为数据要素低空,是我们国家提出的,独特的、符合国情的、极具超长期战略眼光的战略。低空我近期见了一批团队(包括原商飞团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后续写文章讲讲。

先讲数据要素,毕竟数据领域做了10多年,更为熟悉!

数据要素的超长期战略眼光体现在,1)它是未来AI智能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力是算力);2)中国发展AI产业,短期的瓶颈是算力芯片,但是AI长期的竞争力和制约因素只有电力&数据,刚好这两个因素,都是中国最强所在!电力有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和特高压电网,数据有强大的集中统一举国制度。因此,可以说得数据要素者,得未来AI时代。

大家可能认为抽象,举个例子

特斯拉纯视觉FSD,最近大家都在热议。之所以纯视觉能够训练出高水平的智驾,得益于对millions of 统一型号(Model S X 3)、统一数据格式的视频数据点和对应驾驶行为的有效采集,基于视频数据点+驾驶行为,通过AI算力集群实现大模型训练,这样的方式比起传统雷达感知-计算-执行,更贴近第一性原理。同时为了更好的提取高水平驾驶员数据,特斯拉还引入了保险公司的出险数据,以训练出更加safe的高水平“司机”。

那么我们发展智驾,短期瓶颈是算力和算法(这点中长期可以克服),中长期最缺的仍然是统一的、多元的、高质量的数据!无论道路数据、车载数据、行为数据还是保险数据。

这只是一个例子!在AI未来覆盖的各行各业,无不体现出数据的价值,包括文字、知识、公共治理、法律、金融等等!

那么,未来的宝藏“数据”,对于今天,有怎么样的价值呢?

第一价值,体现在“数据资产化”,如果我们认为资产5-50年之间会产生巨大价值,那么今天他就具备“折现交易价值”,折现就是重要的金融手段,就像过去的土地,实际是将未来50年预期收益折现,开启了地方轰轰烈烈的土地财政时代!数据资产入表,本质上就是一种折现,这对于今天地方城投和创新性科技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太重要了,是解决流动性的有效手段!

所以,这又是一个考验地方胆识和前瞻性的时刻!

我们来看Wind假期的一条Push:

第二个价值,才是数据要素的场景应用和交易价值!

这个价值要随着AI智能时代的发展,逐步展开叙事,绝不是一蹴而就!这是很多人今天看空数据产业的原因-数据应用场景和交易有限!他们之所以认为有限,是因为在用过去的思维想问题,而未来,在大AI里面,讲的是Scalling Law规模化法则,这个规模化说的是算力、是数据。实际上,数据应用在过去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抖音、蚂蚁金服、在线广告)无不受益于此,也将在未来创造出更多类似FSD自动驾驶一样的大场景!(智能医生、智能科研、合成生物、智能城市管理调度,you name it !)这里面,数据的汇聚、存储、各地域各领域的交叉互通互联、隐私计算显得尤为关键!

由于数据广泛应用需要不断在垂直领域探索、深挖和产业经验结合,因此数据的场景应用,不应该也不可能由一个公司去完成,而应该有广泛的开发者群体(中小创新公司和互联网巨头)共同去探索,就像今天的鸿蒙生态、IOS生态和安卓生态,有联盟、有利益分配链条。 所以,所有认为可以垄断垂直数据应用变现的,都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

扯远了,讲中国系统!

———————————————————————————————————

先讲个小故事:

卖铲人总是比淘金者先淘到金

如果让你穿越到19世纪初的美国西部,在那场全民参与的淘金热中,你会选择去淘金还是选择卖淘金的工具,比如说,铲子。

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淘金。但很遗憾,你淘到金的概率很低。

因为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淘金运动中,大部分人都没赚到什么钱,但是卖铲子的人却实实在在发了大财。一个名叫萨姆·布瑞南的人靠卖铁锹成了当时加州首富。

看懂了这个故事,你大概就能明白中国系统的云数战略了,为什么叫云数,是因为云数一体、云数不分家,数在云端、云生数

为了这个所谓的云数,每年实实在在10亿级别资金投入,看年报、季报研发投入及投入内容。虽然说研发费用单一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在中国,没有十亿级别的投入,要做PaaS SaaS 存算平台这类,基本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2023年18亿研发费用,增长20%

2024年一季度,4.47亿,继续增长:

而大家讨论最多的数据要素公司-易华录,假设我没看错的话(449万?):

正式讲-中国系统的云数布局

首先弄清楚一点,中国系统的客户群体-是公共服务领域、央国企等国家重大项目战略行业、战略项目!这点是前提,否则又陷入奇怪的对标怪圈中,设想下,星网、能源、电力、军工、金融灾备、甚至未来的公共数据,会不会直接跑在公有云上?

过去的布局,笼统说就是 云算、数两大层面。

云算层面(不是公有云、不是公有云、不是公有云,而是体量更大的私有云、混合云赛道):

1)公司做了全套的IaaS、 PaaS、SaaS全栈自研

看起来确实大而全,但这也是做云的门槛,该有都得有,否则很难满足客户需求,其中很多都是开发整合甚至不排除资本方式做的整合-比如EasyStack易捷云。但是,真正核心的、和数据、自主智算相关的必须自研,比如真正决定云性能的计算平台(CECSTACK)以及数据存储系统(CEAStor)。

CEAStor,是前新华三副总裁现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朱国平主导的,是基于云原生、AI原生架构的,也是本次定增一个大的募投项目,目前已处于全球前列水平(对比业界高端集中式全闪的最好性能,中国电子云性能大幅领先、TCO对比大幅下降)。

CECStack,基于可信硬件设备和云原生技术架构,是中国信通院“全栈信创云解决方案”的首批产品。23年10月,在业界权威的SPECvirt性能测试中,刷新了双路服务器2T内存的虚拟化性能测试当时的记录,领先第二名达458分。本次作为北京智算节点-亦庄智算中心(3000P算力规划)的总集成方,体现了其智算中心的应用价值。


2)基于以上平台和产品,一方面公司做PaaS、IaaS、SaaS产品和超融合一体机的销售、智算中心集成,我统称为卖云产品;另一方面,自己卖“云服务”,这就是目前公司正在各地建的运营型云(说白了就是过去的数千亿私有云市场-公有云模式化,变一次性高门槛投入为持续运营费用)和智算中心,我统称为卖云服务(持续的运营收入),这块需要一个个去落地,投入在前,收入持续性强,客户后期切换成本高黏性大。

再进入数层面(我愿称之为公共数据要素卖铲王)

1)公司早期第一步是帮助地方实现、行业客户实现数字化(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有了数字化基础,才有数据来源。这块中国系统一直是数字政府数字城市的领军企业之一,具备从咨询-实施的一体化能力,包括对数字政府抓手IM蓝信(未来潜在的政务语料大数据价值)的收购,也是基于此在布局。但是这两年,随着公司向高价值产品型公司转型(数字政府数字城市过去总包集成项目多,公司现在以卖云产品云服务为主)+地方购买力下降+数字城市数字政府过去渗透较快,这块不是主动发力方向,更多依托向数字广东这样的参股公司去做。这是公司做的正确的战略选择,做高价值环节和通过参股做卡位,所谓增利不增规模。

2)做公共数据要素的铲子(比起铲子,更像工程机械)。作为中国最早探索数据要素的央企上市公司,基于实践研发了一整套的数据要素平台,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中台、数据入表数据评估SaaS、和数据交易平台SaaS。

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包括最头部的数据交易所平台-深圳数据交易所平台:

以及最近最新中标的哈尔滨工程设计院数据资产入表平台,具有时代意义的数据入表SaaS,按每个单位,每年,年费付费,也就是SaaS领域投资人最喜欢的Recurring revenue且单价高达50万/年/单位:

回到上面讲的,各地各部门数据资产入表“掘金热”,基于数据交易平台和数据入表平台的铲子需求,会不会在近年爆发出来?如果爆发,结合云算数一体产品,将会带动多少商业化需求?

3)数据场景应用变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试点,公司已经在多个城市取得公共数据试点资格,比如最近一季报公布的大连公共数据试点运营公司大连数据,中国电子云参股,再比如杭州、石家庄、沈阳的公共数据运营(未来可能还有北京、天津、长春等重点CEC集团签署合作的区域)。上文说了,这个领域商业化先赚卖铲子的钱,其次的重点在卡位(一个城市一个坑占领高地),为未来大规模公共数据变现留下想象空间,这是第二步。作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重要部分,公司需要自己打样做一些场景应用和变现(一方面鼓励地方积极投入,另一方面为“生态伙伴”打样),这就是大家看到了几个数据产品,包括和长春一汽做的汽车数据车联网产品、耗保宝农业金融数据产品和石家庄的婚姻数据产品!

4)做完上述布局后,就要按此前文章说的构建生态联盟了,培育各地各垂直行业的数据应用合作伙伴(类似IOS app 开发者)。这就是年内要建立的百家数商参与的电子云数据产业联盟。

未来,顺便再将公司科技工程板块涉及的工业运维数据、工业软件数据等等整合起来。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公共数据云数算的一体化,远近布局!也完成了公司整体高价值科技型公司的转型!

看完上述,是不是可以把整体公司的云数战略以及先后顺序串起来了。

总之,公司就是用国内科技工程龙头的海量利润、经验、影响力,以及混改融资、定增,在养出一个AI时代云数算一体的高价值科技型公司!

对于为什么剥离中电数创(数据集团 中电数创和公司的战略差异),为什么出现纠结走势,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势、方向。

请见下集。

最近比较忙时间紧张,车上纯粹手打,笔误见谅!

$深桑达A(SZ000032)$ $商汤-W(00020)$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05-06 19:59

是时候继续加仓了!

中国为什么波动大,因为博弈思维严重,筹码思维严重,而不是价值共赢思维,只要公司越来越好了,任何时候买都是对的。一直慢牛像微软 谷歌 思科这样的技术慢牛,好公司 好预期,越来越好,股价自然越来越贵,国九条之后,像这样的慢牛公司一定会得到正规基金的入住,散户筹码彻底消失,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决定走势越来越稳健和慢牛,未来每一天,对于今天来说,是最低点,高价值科技型公司,还有高现金流公司,AI时代,不会少于几个万亿市值公司。

数据安全怎么样呢?

05-06 20:27

桑达需要有格大这类的发声,短期业绩无法释放,资金不愿陪跑,云数市场竞争也激烈,定增通过代表国家层面的认可,只是现阶段桑达从资本市场的索取远超其提供的价值,所以市场给不了太多的溢价,作为小散,人心思涨,愿千亿桑达不要让大家等太久

05-07 04:45

可以理解为桑达未来盈利的点是平台运营费用吗?隐藏的点是每笔数据交易抽取佣金?

05-06 20:35

格大辛苦了

五十万的合同,天天吹,都不够路费,接待费。

数据并不具有价值,发改二一位专家,国务源自大领导说,数据没有价值,一天之后贬值98%,贬值就是因为数据时效性,今天的数据明天就是垃圾,没有参考价值。

05-16 09:30

公司就是用国内科技工程龙头的海量利润、经验、影响力,以及混改融资、定增,在养出一个AI时代云数算一体的高价值科技型公司!

05-09 20:32

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什么时候公司开始赚钱了并且能够预判到持续赚钱超预期赚钱。场外的资金才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