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建黄河大学!两个人口大省,放大招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01

中部城市,最近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所“大学”身上。

虽说网友们心心念念的“山河大学”没来,但黄河大学真要来了。

河南省教育厅表示,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大学(筹)项目一期工程目前该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需待基础设施、师资、设备等条件完备后才能正式成立。

这一回应确认了河南省正在积极推进黄河大学的重建工作。

黄河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当时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在郑州成立,由两院院士秦元勋担任首任校长。

该校曾实施多项创新性教育举措,如校长负责制、学分制、全英语教学等。然而,仅6年后,黄河大学因种种原因并入郑州大学。

河南省此次重建黄河大学,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提升地区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求的回应。

目前,河南拥有174所本专科高校,数量上超过江苏,位居全国第一。但河南高校普遍存在“量多质不高”的问题,仅有两所双一流高校,且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上存在不足。

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基数大、高校数量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河南省亟需补齐高等教育短板,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河南省在推进高等教育补短板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外部“引智”空间缩小的现实。

近年来,多地高校的跨省异地办学项目被暂停,河南省不能再过度依赖引入大学,而需坚定走自建大学之路。

黄河大学的重建,正是这一战略的积极体现。

02

虽说黄河大学的重建项目已正式启动,但最终会花落谁家,能存在变数。

主要的竞争是河南与山东的竞争。

早在2021年6月,济南就已提出探索筹建黄河大学的计划,而河南的这一举措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对山东计划的“抢建”。

河南方面认为,黄河大学的历史渊源与河南紧密相连,山东的筹建计划似乎有些“横刀夺爱”。

但山东也有其合理的理由,作为黄河入海口的省份,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济南更是有意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的中心城市。

因此,建设一所黄河大学对山东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如此,河南在建设黄河大学方面已抢先一步,且在政策上拥有优势。

教育部曾明确表示,将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河南有望获得政策倾斜,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与此同时,山东也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不久前,山东新获批一所省部共建大学——康复大学。

山东的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水平,尤其是济南和青岛的“双子星”布局,为其建设大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场关于黄河大学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地方的努力,也可能受到政策层面的引导。谁能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谁就可能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03

可能有能会问,为何河南如此看重教育资源?

在言叔看来,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河南人口太多,但是优质的学校太少了。

而这,又是由历史原因导致的,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

从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到特殊时期的高校迁徙,再到现代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多重影响。

建国初期,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重组。河南大学,作为当时省内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在这一过程中遭受了严重的削弱。

院系调整导致河南大学从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转变为以师范和财经为主的学院。

此外,河南大学的多个院系被拆分并入其他高校,如河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这些高校后来都成为了“211工程”和“双一流”高校。

河南大学的例子反映了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特殊时期,高校的迁徙和重组是常态,河南并非个例。

例如,原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曾南迁至河南固始,但最终解散并在北京复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虽然迁至郑州并保留至今,但并未发展成为顶尖高校。

河南高等教育的困境,还与其缺乏重要城市有关。

在民国时期,河南省内没有能够与北京、南京等大城市相提并论的高等教育中心。

建国后,尽管国家努力平衡各地高等教育资源,但河南在“全国重点大学”的分配上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政策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影响。

与湖北、湖南等中部省份相比,河南在“全国重点大学”的数量上明显不足。这不仅影响了河南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也限制了其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河南高等教育仍在努力寻求突破。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推动了一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河南大学作为省内的重点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标志着河南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