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进行时!这一重要领域,重庆反超了广州!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01

新能源汽车领域重庆追上了广州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产业版图正在加速重构,也使得不少城市在产业布局上发生了显著改变。

近期,重庆在汽车产量上反超广州,时隔近十年再次成为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这一变化标志着重庆在汽车产业转型中的显著成效。

今年前5个月,重庆汽车产量达到99.71万辆,超过广州的94.73万辆,这一成绩不仅让重庆在国内汽车产量排名中占据首位,同时也在所有省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与广州在“GDP第四城”的竞争一直十分激烈,此次在汽车产业上的新竞争格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城GDP排位的“决定性”时刻即将到来。

尽管目前仅是前5个月的数据,广州后续仍有可能重新反超,但重庆的这一表现在言叔看来具有标志性意义。过去几年,重庆汽车产业经历了艰难的转型期,2017年至2019年产量大幅下降,但2022年产量重回200万辆大关,排名全国第二。

重庆汽车产业的转型成功,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崛起。2018年,重庆明确提出推进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品牌如深蓝、阿维塔、问界、赛力斯等逐渐崭露头角,同时成功引入理想汽车第三工厂。

2023年,“重庆造”汽车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和金额均实现大幅增长。在新能源汽车配套方面,重庆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3年新建成充电桩10万个,累计建成21万个,车桩比和公共车桩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重庆还提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其中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这表明重庆汽车产业仍处于快速上升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而相对来说,广州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上相对重庆显得稍慢,主要汽车品牌仍以传统合资品牌为主。新能源汽车产量的较量中,上海、广州、重庆等传统汽车生产基地的分化日益明显。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各城市提供了新的增量空间。2023年中国汽车总产量突破3000万辆,但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足三分之一,新的汽车生产基地格局仍在孕育之中,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未知数。

重庆在汽车产业上的赶超之势,不仅对广州,也对其他城市产生了标志性影响。在产业转型和长远发展的竞争中,重庆展现出的劲头和魄力,为未来的综合竞争加注了新的可能性。

02

这些城市具备先发优势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更在产业链完整度和市场占比上优势显著。

从数据来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

正因为增长势头较为强劲,也成为了不少城市“抢资源”的重要方向。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

其中,珠三角地区以比亚迪小鹏汽车广汽埃安等为代表。

长三角地区有上汽集团特斯拉、吉利集团等

京津冀地区则有长城汽车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

从具体城市来看,言叔认为,包括上海、深圳、广州、北京、重庆等城市,在新能源业务布局上,未来将具备核心优势。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企业集聚度是衡量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和潜力的重要指标。

据机构数据,全国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数量超百万家,其中40%集中在20个主要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上海和深圳在企业数量上并列首位,占比均为5%,而广州、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的企业占比也超过了均值2%。

在上述城市中,深圳是产业链完整度高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占比高达9.6%,动力电池企业全国占比更是达到13%。

在业务布局上,深圳已形成了从材料到成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包括“三电”核心技术和整车智造。这一成就得益于比亚迪特斯拉等超大型本土企业的带动,以及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厚基础。

汽车电子企业集聚深圳领先在汽车电子领域,深圳同样以22%的企业占比遥遥领先。深圳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超4100家,形成了领军企业和细分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深圳依托其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了竞争优势显著的产业链条。

新兴城市需提升企业集聚度与此同时,合肥、郑州、西安等新兴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企业集聚上与老牌城市存在差距。这些城市需要挖掘和利用原有产业优势,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提升企业集聚度,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主要都市圈中心城市整车企业分布比较

中下游企业集聚成都、重庆、北京表现突出在整车制造和配套服务企业集聚度方面,成都、重庆、北京表现突出,但在产业链上游企业集聚度上略显不足。这些城市需要进一步发挥本土大型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链主作用,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在都市圈中心城市中,广州充电桩企业占比超过6.1%,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企业占比超3%,显示了这些城市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领先地位。

03

新能源汽车之争仍会持续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正重塑城市产业竞争格局,其中深圳、重庆等城市在这场争夺战中表现尤为突出。

在言叔看来,新能源汽车之争仍会持续,新能源汽车名单的变化,也反映了各品牌之间的厮杀,在一定程度上,这既是城市之争也是品牌之争。

随着行业洗牌加速,品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比亚迪已取代特斯拉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而深圳凭借比亚迪的强劲增长,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领头羊。

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300万辆,带动了深圳等城市的产量激增。深圳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04.2%,比亚迪对深圳产量增长贡献巨大。

在其他城市,汽车带动产业、带动经济的现象,也有了一定苗头。其中,理想汽车实现全面盈利,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为常州新能源产业带来爆发式增长。

重庆在爆款产品带动下,产量迅速提升,去年12月产量接近10万辆,接近西安和上海的水平。问界新M7和M9的订单量突破15万辆,为重庆年底产量冲刺提供了有力支持。问界由华为和赛力斯共同推出,搭载华为尖端技术,成为市场看好的智能驾驶品牌之一。

可以说,因为各大汽车品牌的持续发力,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60%。

从26个省市公布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来看,从老牌汽车重镇到新兴城市地区,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常州、合肥等城市通过早期布局,已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西安虽一度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量冠军,但因产能分流,产量增速低于其他城市。西安吉利星越L、奔驰Smart等车型产销量攀升,但整体产业生态相对薄弱。常州提出“2+5+N”产业布局,拥有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产销量约占全国的1/5。

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32万辆,跃居全国第二位,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提升对这一成绩贡献显著。重庆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布34条相关政策,推动产业转型。

可见,在竞争之中,离不开相关城市的眼光、谋略。当然,产业布局也是做强新能源城市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