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噩梦般的两天。

12月做得有多好,这个月就有多差。

分仓,低仓位===>集中,高仓位

怀疑一切,降低预期===>无视现实,YY无度

独立判断,做好计划===>蹭车抄作业,手足无措

有赚就跑,先走再看===>还没赚够,格局一下

毫无风险意识,操作背道而驰,结果自然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说起来,可真像去年AI退潮之后的表现啊。

——————————————————————————————————

周四上午的操作都很正常,问题就出在博讯跳水之后,人懵逼了。

当时无论指数还是板块,都没出现什么大问题。北交有中纺打高度,弹性无忧;主板的上海股封得死死的,板块无忧;博讯自身放量上攻,图形无忧。

然后,就崩了。

从+13到-5,整整18个点的跳水,没有丝毫反弹,全市场独一份。此时情况已经很清楚,就是被杀猪了,然而脑子一片麻木,还沉浸在难以置信中。

如果+12到+8左右T出加仓的2成,可以打100分;+6到+5左右清仓,可以打80分;+3到0轴附近清仓,可以打70分;尾盘竞价清仓,可以打60分;而结果却是,毫无操作的0分。收盘之后才意识到风险有多大,如果冠绝全场的下跌是因为突发利空,被内幕盘先手出清,晚间再出个公告配合,那损失将不可估量。

所幸晚间风平浪静。周五早盘观察了一会儿,下杀后的拉回没什么力度,最终-6全部出清,心里甚至觉得有些幸运。

归根结底还是期待太高,觉得可以冲一波北交上海股的龙头,带量上攻怎么也得有20个点;跌下来之后,也觉得只是随北交砸盘,尾盘还会反弹。而之前骂了几天的北交强度问题,新高后承接问题(路斯、五新),早就抛之脑后了。

本以为学费已经交得够多,不会再犯这种当断不断的错误,还是高估自己了。

——————————————————————————————————

周五的操作=没有操作。

在周四受挫之后,更加依赖有大V力推的机科,于是喜闻乐见地迎来冲高出货,不光高点一股没减,水下还加了仓,有效扩大了亏损。

上午的问题是没盯着情绪标的(中铁)操作。开盘后机科走势强于中铁,二者走势并不同步,但作为后排,始终会受到前排的情绪影响。如果能看到中铁开板,多少算是个操作指引吧。

如果说早盘还有情可原,那么午后中纺、天纺随中铁拉升,机科几乎完全不跟,勉强翻红后立刻止步不前。当滑落到0轴左右时,就是不能更明确的卖点了。

这些都是操作层面,更深层的问题还是期待过高,分不清“我希望的”和“我看到的”。

我希望的:依靠正宗逻辑取代中纺,收回前日失地。

我看到的:北交强度、流动性下降,中纺绝对核心,次新向来弱势。

问题一目了然了。

——————————————————————————————————

体会有几点:

第一是北交的流动性减弱。单看北证50,这几日的量能还在递增,而事实却是流动性集中在头部,凯华、中纺等热门票的成交达到4-5亿,剩下相当一部分票的流动性则已回到12月初的极低水平。

第二是北交的生态恶化。之前也记录过,风雨飘摇之时要当心同行之人,一方面潜伏盘大大增加,冷门票里的埋伏资金一点不少,利好拉升、人气聚集之日就是出货之时,大V明牌力推的反而要小心(无指责之意,吹持仓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参与资金鱼龙混杂,有产业链吹票配合出货,没什么逻辑的映射小票是重灾区,一不小心就得中招。说的就是你,博讯。

第三是北交的优势在丧失。之前的四大优势是微盘、低估值、筹码干净和松JG。随着这两个多月和主板此消彼长,微盘和低估值的优势已经被抹平;筹码结构随着各路资金涌入也变得愈发复杂,和11月底、12月初判若云泥;松JG倒是在持续,问题是主板也在放松。这些问题都无法逃避,除了1月12日这种北证全指10个点以上的崩盘后可以抢个暴力反弹,想活下去就只能快进快出、积少成多。

要如何自我修复?

重中之重还是保持情绪平稳,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预期管理。都知道要跟随盘面、尊重市场,可如何抑制欲望和情绪呢?思来想去,还得从仓位控制做起,都是老生常谈,不细说了,关键是要真的迈出第一步。

全部讨论

01-28 01:02

股市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并无不同,什么情绪控制仓位控制,说白了最欠缺的就是自制,几十年一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