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4喜欢:20

2021.07.04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厂商清单)

微控制器(MCU),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片机,是今天电子产品的心脏,被广泛地应用到消费和工业电子产品中。小到体温计、无线充电器和智能手环,大到数控机床、机器人和汽车,都有MCU的身影。
2021年以来半导体芯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缺货,而MCU是本轮芯片缺货中最严重的品类之一。MCU产品的正常交货期在8-10周左右,而目前包括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在内的国际大厂均出现交期延长的情况,交期最多延长4倍,缺货状况下MCU渠道市场价格也开始飞涨。
以ST为例,爆款型号较 2019 年涨幅近 13 倍。根据国内某元器件现货交易平台报价,ST热销型号 STM32F103RCT6 ,2019 年 10 月购买价格为 12.35 元/片(以 10 片零售价格计算,下同),2020 年 12 月为 73.13 元/片,为 2019 年价格 6 倍左右,2021 年 5 月价格达到 157.95 元/片, 为 2019 年价格近 13 倍左右。
与此同时,部分国产厂商经多年积累,产品技术指标已经完全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在缺货背景下提供优质便捷的替代方案,下游终端厂商从本地服务效率、供货安全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综合考量,也逐步备份本土厂商方案,或直接将海外供应商替换为本土厂商。同时在此前海外厂商占据优势的汽车和工业级别市场,国内厂商也逐步导入。我们判断国产化替代不是短期效应,MCU国产厂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目前中高端MCU市场主要被意法半导体(ST)、恩智浦(NXP)、瑞萨(Renesas)、英飞凌(Infineon)、微芯科技(Microchip)等国外大厂垄断,国内厂商产品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细分品类。目前国内外32位MCU大多采用ARM Cortex内核,在ARM Cortex内核MCU市场中,兆易创新已经跻身国内前三,此外中颖电子、华大半导体、芯海科技、极海/艾派克、顶诺微电子等厂商也处于快速成长中。
虽然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技术难题,但是替代潮给了国内芯片厂良好的发展机会,随着汽车电子和物联网导入MCU,需求可能呈爆发式增长,届时,国产MCU产业从量级到质级的裂变指日可待。


全部讨论

2021-07-04 19:45

目前中高端MCU市场主要被意法半导体(ST)、恩智浦(NXP)、瑞萨(Renesas)、英飞凌(Infineon)、微芯科技(Microchip)等国外大厂垄断,国内厂商产品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细分品类。目前国内外32位MCU大多采用ARM Cortex内核,在ARM Cortex内核MCU市场中,兆易创新已经跻身国内前三,此外中颖电子、华大半导体、芯海科技、极海/艾派克、顶诺微电子等厂商也处于快速成长中。
虽然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技术难题,但是替代潮给了国内芯片厂良好的发展机会,随着汽车电子和物联网导入MCU,需求可能呈爆发式增长,届时,国产MCU产业从量级到质级的裂变指日可待。

2021-07-04 21:59

关注

2021-07-05 15:35

收藏了,谢谢

2021-07-04 21:39

转发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