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回复:24喜欢:6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全部讨论

2021-09-24 01:03

好文章,要赞

2021-09-25 09:34

写得很好👍👍

2021-09-24 17:18

你咋这么优秀?

2021-09-24 07:46

拒绝提供廉价商品,助推世界通胀

2021-09-24 06:53

这文章要是去年发,估计全雪球为数不多最有含金量的文章。文章太有深度了!牛!

2021-09-24 01:01

睡了

2021-09-24 01:01

一是形“一带一路”的局部经济区域(我国可能会主动与漂亮国脱钩),二是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也就是相关的碳中和指标),三是大力发展科技(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四是乡村振兴策略,当然还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控制房地产这个灰犀牛,防范金融风险等)等。一个国家想要稳定,粮食、资源、能源等最基础的物质安全应该放在首位,首先是活下去,接下来才是谈发展。

2021-09-24 01:00

而且转型也是我国必行之路,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也是必须之策,自己掌握主动权,从科学发展观到绿水青山做到了一脉相承!务实求是,搞好生产力,抓好实体经济,才能迈向共同富裕!美国那样的金融经济只会让社会撕裂越来越大,是不可靠的。

2021-09-24 00:56

很好的逻辑。最近上游资源和相应股价的上涨总会引来质疑声,一些声音担心挤压下游利润,一些声音担心拉高通胀。事实上这一轮的资源价格上涨直接来源于双碳政策,进一步又来源更早得供给侧改革,再延伸就是这篇文章中重点关注的全球政治经济关系的协调或者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的遏制策略。不过就像文章所注意到的,来自于西方的遏制可能演变为东方的崛起。延伸下来,上游资源的涨价也完全可能有相当积极的影响结果。当前中美同时面临滞胀压力,谁先在新能源上实现根本的突破,也就是使之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来源和对象,那么谁的滞胀就可以率先解决。新旧能源替换带来的压力不可能通过开历史倒车的方式解决。压力来源于新能源对旧能源替代的不足,从而也只能通过更多的新能源才能解决。也就是哪来的回哪去。什么时候我们认识到双碳不是负担而是生产力的时候,周期股才算到了头。

2021-09-24 00:50

的却,碳中和背后就是政治竞争,只是借助了全球变暖的变化,以“碳中和”做出师之名!(为什么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没有人提出碳中和呢?-司马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