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东方集团(00581)$

关于疫情影响思考三
先阶段总结一下:这主要仓位,这两周损失十分惨重,所持港股惨烈程度与15年A股配资爆掉那波媲美,短短几个交易日暴跌30%以上,几乎毫无抵抗。这种暴跌速度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特别是上周第一波暴跌后认为能稳住,所持股票以内需为主,业绩也较好,而且陆续要进入年报发布阶段,自认为比较有信心。但本周大幅暴跌的恰恰是业绩白马股,像金茂,碧桂园,建材等。根本上,还是没有预先估计,危机如何从美股传递到港股。对于第一波的暴跌,到底是外资回撤欧美,还是恐慌抛售引起,哪个是主导因素?暴跌30%左右,应该融资开始强平,这周白马的快速暴跌,融资强平可能是主导因素。因此,一个惨痛的教训是,在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的传递链条中,估值反而是次要的,仓位管理要在危机浮现时作为第一重要原则去遵守。
疫情方面,主要国家在医疗体系严重承压下,逐步取得共识开展严厉防控措施,避免了绥靖政策和防控政策博弈。全球经济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相比股市的下跌,原油暴跌和疫情防控导致的财务困难会不会引爆主权债务危机。
有些貌似无比强大的,在危机中往往现出原形,好比美国独立战争时的英国。我们可能过于夸大了美国的优势,这次疫情会不会彻底改变格局?美国一旦丧失领导地位,美元便没有全球资本对其支撑。
对于中国,每年十几万亿的房地产销售,从土地出让金到土地增值税,大头归了ZF,用来大干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成本,使我们的产品具更竞争优势,而外贸进一步积累了资本,扩张生产,富裕财政,形成正反馈。发展到目前,经济结构性改革,需要将旧产能转移到内陆,沿海发展新产能,搞高科技。所以,既要创新,又要扶贫;既要搞新基建,又要继续旧基建。
危机还没有过去,甚至可能在一场更大危机的路上。做好仓位管理,远离杠杆。优先考虑高息,低负债,内需基建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