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经理刘旭:投资要开放积极 审慎评估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大成#    #新产品#   #大成睿鑫#

中国基金报记者  水木 方丽

大成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经理刘旭有5年基金投资经验,历史业绩稳定优良,在其任职期间该基金获得了123.24%投资收益,同期wind全A涨幅-2.5%。(数据来源:Wind、招商证券,时间2015/07/29-2020/06/30)。银河证券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2015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刘旭管理的大成高新技术产业股票基金收益率为在60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


2009年刘旭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后,进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2011年到广发证券研究所研究商业零售行业,2013年加盟大成基金研究家电、汽车行业,2015年7月,出任大成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经理,之后相继管理了一系列公募基金产品,目前公募基金总管理规模40亿。


刘旭管理的产品表现出鲜明的特征:较少择时,长期保持高仓位运作;持股集中度较高,持有时间较长,对自己看好的个股敢于长期重仓持有,大成高新技术产业基金近年来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大多在65%以上;回撤管理较好,在各自然年度及不同的市场阶段,产品回撤都低于中证主动股票型基金指数。因为大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表现,该基金获得了基金行业三大权威奖的大满贯,并获得了晨星和银河五星评级。

日前,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刘旭,他表示,在担任基金经理之后,一直致力于系统性思考投资,希望从事物的表象抽象出更本质的规律。经过五年的磨练,到现在,他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稳定可持续的企业分析框架。他告诉记者,自己未来的任务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进一步丰富完善投资分析框架,提高投资能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为什么进入证券行业?早期的研究工作对你后来的投资有什么影响?



刘旭:我毕业后第一个工作是在毕马威做审计。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经朋友引荐,我应聘到了广发证券研究所,做零售行业的研究。两年后,我进入大成基金,主要研究家电和汽车。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5年7月,你正式担任基金经理,当时市场处在巨变中,你怎么应对?



刘旭:2015年5、6月的时候,我担任基金经理助理,当时觉得很多股票的估值高得离谱、泡沫很大,对市场抱有较高的警惕。同年7月份,我接手管理大成高新技术产业,由于股票型基金有仓位限制,不能大幅减仓;另外大成高新技术产业此前为时任大成基金股票投资部副总监徐彦管的基金,徐彦是金牛基金经理,在投资研究上非常有水平,我很信任他,所以也没怎么调仓。

2016年2月,市场一周出现了两次熔断,大家比较恐慌,很多股票的估值都很低,像我自己熟悉的家电股,一些优质零部件公司跌到十倍出头的估值水平。我当时很朴素地觉得,这么便宜应该买进了,就加了一些仓。坦率讲当时是我投资方法论形成的早期,仍在摸索中。我当时认为市场已经跌到一个相对低位的水平,可以买入了,这种认识虽然是对的,但并不是基金经理的核心能力。作为基金经理,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对企业的认识、对企业面对未来竞争时所具备能力的评估。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怎么看待你在投资中的优势?



刘旭:我研究过家电行业,当时我关注了一家传统的家电零部件公司,跌到十一二倍PE,我觉得低估了就买了比较多,持有两年获得了不错的回报。这家公司后来成了大牛股,但我只赚到它前面估值修复钱,而后面因为新业务带来的上涨我没赚到。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我相当了解,也知道公司有相关新业务,但当时没有敏感地察觉到新业务长期会成为公司一个特别重要的变量。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充分体现了我的优点和不足,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从性格层面,我比较钝,大家恐慌的时候,我会比较稳定,我对市场短期走势没那么在意,对看好的股票买入后即使不涨,也能一直持有,比较有韧劲。但反思这个案例,我还应该提高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社会在发展、经济模式在变化,很多新生事物是未来重要的方向,需要基金经理认真去思考。之后,我开始修正自己的投资框架,这非常重要。

 



中国基金报记者:基金经理需要不断跟自己的性格做斗争。



刘旭:做投资对一个人的性格要求很高,基金经理要尽量保持乐观、积极、开放的心态,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这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很难。

基金经理不能有偏见,做其他工作可以有偏见,你不喜欢就可以不干,但做投资不行;因为市场不会有偏见,短期市场可能无效,但长期是有效的,你的偏见最终会打你的脸。基金经理要不断修正自己,虽然改变的过程是很痛苦的。

对新生事物,基金经理必须持开放的态度,你可以不买它,也可以错过它,但是你得有了解的兴趣,如果你连了解的兴趣都没有,这扇门可能就永远关上了。最怕的是我们对新生事物没有经过充分研究,就随便得出一个带有偏见的结论,这一定会付出代价。随着自己水平的提高、视野的开阔,你会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走过了摸索期,开始变得相对成熟?



刘旭:我觉得评估一位基金经理,主要是看他是否有一套能够稳定持续赢利的分析框架。在管理基金之后,系统性思考成为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总是希望能从事物的现象抽象出一些更本质的规律。我总是在琢磨,到底是要以什么框架去分析最有效,这跟物理研究有点像,希望能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将很多问题纳入这个框架进行解构,合理解释过去与推测未来。

在投资层面,我对企业的理解程度在过去一两年是有些变化和提高的。通过不断的试错、反思、阅读、总结,慢慢建立起对经济事物的普通分析框架,能够试着有意识有方法的去评估企业能力,算是入了一点门了吧。

 



中国基金报记者:入门或者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还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你如何学习?



刘旭:的确,主要来自长期的有意识的积累,然后在某个时间突然想通了一些点,跟你曾经的积累可能一下子就连上了。

在公司内部,投研团队几位领导常常会给我们指导,对我们团队的影响很大。石国武总是一个特别爱思考爱总结的人,他常常跟我们分享他的一些理念和想法,比如不同生意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对我触动很大。还有我在徐彦老师回来以后通过不断观察理解他的一些想法,也得到了很多启发,他是一个思维定式约束较少的人。另外投研部门身边的小伙伴,也经常互相取长补短。

我自己会看很多书,我喜欢看一些历史类书籍,还有经济领域和投资领域的经典著作,可能以前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化学反应,那扇窗户就推开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不能具体讲讲你的投资框架。



刘旭主要还是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去评估企业的能力和未来获得回报的空间。
分析框架的核心是围绕客户需求去分析商业模式,继而围绕商业模式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分析企业的客户在哪里,客户真正需要什么,企业如何去满足客户,在这过程中如何对于竞争者建立起壁垒。如产品差异化、渠道服务差异化或者成本优势等。当然,不同行业的客户需求不同,如果能够通过有规模效应的方式建立壁垒,那么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会越来越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很注重公司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刘旭:巴菲特说过好公司有两类,第一类是经济特性稀缺,第二类是管理层稀缺。不过,在实践上还需要很多摸索,比如我可能也会看很多经济特性没那么好的公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很多不起眼的行业,如果做到差异化、真正符合客户需求,也能走出很牛的公司。比如有一家服装代工厂,20年前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好行业,但这家公司做到的远远不只是服装代工,他在上游研发层面给客户创造了高附加值,满足了客户更难以割舍的需求,并且对手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在A股市场,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公司。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认为哪些是中国特色?



刘旭:比如白酒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它满足了中国一些特有需求,同时供给结构也较好,因此阶段性的价格体系也不同于其他消费品。这跟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但在下一个经济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会怎么想,还需要观察。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将如何拓展能力圈?



刘旭:我希望能找到与同行相比有清晰可辨认竞争优势的公司,新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行业我都会学习与关注,因为在这些行业一家公司更容易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希望能找到公司有很强差异化竞争的点,我会根据一个行业是否具备这种特性,来考虑是否关注它。

 



中国基金报记者:随着A股市场越来越机构化,低估的好公司会不会越来越难找?



刘旭:我原来也有这种感觉,但现在不这么认为。能不能找到低估的好公司跟你的能力有关,即便在2015年6月12日那天,很多公司看5年也是显著被低估的。从现在往后看5年或10年,仍然会有很多股票能涨很多,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它的能力。A股短期的有效性比海外成熟资本市场要低,更容易给理性的投资者创造一些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A股今年上涨得比较多,后面建仓会不会有较大压力?



刘旭:短期上涨太多,肯定会透支未来的收益率,对选股是一个挑战,我会更加审慎,对投资标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要甄选出一些能够长期增长的好公司,以及相对于公司的现金流当前估值没有这么夸张的公司。

 



中国基金报记者: 2018年你开始管社保组合,这对你的投资方法有什么影响?



刘旭:社保组合对投资范围有严格的限定,对我的帮助很大,因为会逼迫我看很多原来不怎么关注的行业,比如说传统经济中的银行、周期股、公用事业等,也要求我必须关注思考更多经济社会问题。当然,在投资框架、选股框架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范围内去做选择。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个基金经理的核心竞争力?



刘旭:评估一个基金经理就是要评估他有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赚钱方式和分析框架。一个事物有5个点摆在一起,投资大师就能看到最核心的那个点,这是他的水平和能力,是他背后的分析体系和框架,以及长期的投资积累等。我一直孜孜以求的,就是提升自己把这个点筛选出来的能力。

高换手的趋势投资在中国这种市场是有土壤的,最后的选择跟每个人的能力与性格密切相关。我只能说我个人还是希望提高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能力。过去,可能我买的一些股票赚了两三倍,看上去还不错,但是我知道并没有那么经典,未来我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分析框架,为我的持有人带来持续稳健回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一直坚持自下而上选公司,会否自上而下去看?



刘旭:如果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能够结合好会非常有效,但宏观的变量太多,噪音也太多,真看明白非常困难。我只能从简单的容易的做起,深入研究公司相对容易。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对下半年A股市场怎么看?



刘旭长期看,权益资产是最好的投资品。权益资产背后是企业家,是奋斗者,是年复一年的现金流。但市场短期波动挺难预测,因为受到流动性、宏观经济、股市赚钱效应等诸多因素的的影响。而且,就算看对指数也没多大用,因为还得选到好公司,才能真正赚到钱。

 



中国基金报记者:一些家电公司的渗透率其实已经很高了,是不是已经看得到天花板了?



刘旭:家电行业的瑕疵就是看得到天花板,不过,这类公司在成熟资本市场估值都是20倍起,因为它有比较高的壁垒;而且长期看这个赛道不至于快速萎缩,加上股息率比无风险利率要高,所以我觉得家电性价比总体上还好。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会否买自己管理的基金?

刘旭:我所有积蓄都买了自己管理的基金,不择时。因为我相信权益投资长期肯定是最好的投资方式,基金经理不能买股票,买基金是合规理财方式;另外,买自己管理的基金,也可以实现跟持有人利益长期绑定。

 



风险提示: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也不代表新基金的未来表现。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