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讨论房地产的拐点是否真的到来(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21喜欢:7

气死了,无论怎么改,文章就是发不出来,我只能拆成几段试试了。

本文较长,请去主页耐心看完前后,不是干货请评论区留言“孙子”,好的请点赞点关注,谢谢。

接第一部分我们继续,第一部分链接《深度讨论房地产的拐点是否真的到来(一)

三、本次政策之后,房价能立刻暴涨吗

在 2019 年初,我曾写过一篇《地产 2019》,但这篇文章却离奇地消失了。或许是因为当时号刚刚创立,读者也不多,所以我的神奇预测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当时我预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建议大家保持冷静,并预计国资将会介入救市。如今,救市政策一出,朋友圈中的许多地产人都酸酸地表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看到他们的反应,我不禁觉得可笑。做地产的人,最好也要了解一些股票市场。大盘从 3000 点到 3000 点,情况能一样吗?

去年 3200 点时的市场与现在的市场有何不同?指数虽然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但你的钱是否也回来了呢?

记住,金融并非创造财富,而是高效地转移财富。如果你的钱不在你的口袋里,那么它很可能已经流入了别人的口袋。

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都无所谓。但对于那些善于利用波动的人来说,单方向的涨跌并不能有效地转移财富。只有通过波动,才能实现多空双杀,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

当你理解了这个道理,你就能洞察地产乃至所有资产价格涨跌背后的玄机。

回顾过去十几年,你是否还记得 2012 年开始的煤炭行业大洗牌?当时,某位煤老板在女儿的婚礼上一掷千金,邀请了无数明星大腕。然而,仅仅一两年的时间,煤炭价格暴跌,整个行业陷入亏损,这位昔日的富豪变成了负债累累的“首负”,甚至锒铛入狱。

在某个行业中,财富似乎成了唯一的追求,那些富有的人垄断了资源,却没有带来真正的价值。他们的成功,究竟是凭借智慧和努力,还是因为垄断和权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 2020 年,永煤的暴雷事件让我意识到,整个行业可能即将迎来一场大洗牌。那些自认为胆子大、本事大,进行债务扩张的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当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预测煤炭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果然,到了 2021 年,煤炭价格开始飙升。这并非是我有先见之明,而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当一个行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都无法承受压力而暴雷时,往往意味着这个行业已经走到了极致,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我判断宏观调控将会介入,以稳定煤炭价格,并为行业提供纾困措施。

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房地产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最繁荣的时期,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城乡对立问题也日益严重。在房价大涨之前,我很少在网络上看到如此多关于凤凰男、凤凰女的讨论,以及城市人对农村出身的新城市人的恶毒言论。人们动辄以“我几代人的努力,抵不过你个人的奋斗”为借口,将房价上涨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个人的努力,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将功劳归功于自己的行为,就如同在电梯里努力跳跃,却认为是自己的努力让电梯上升一样荒谬可笑。

把电梯的功劳强加在自己身上,却又害怕真相被揭穿而失去所谓的优越感,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产生了如此割裂的对立情绪。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先于他人抢占了先机,成功地获得了某些资源或机会,而当其他人也希望加入时,他们却不愿意让后来者轻易地获得同样的利益,甚至试图将成本转嫁给他人。

那么,城市发展最大的成本是什么呢?除了高昂的房价,还有什么呢?

事实上,高房价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本,它不仅是一种入城税,也是一种财富分配的方式。那么,谁在负担这些成本呢?又是谁在从中获利呢?这就涉及到了利益分配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房价的涨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房价下跌或者涨幅趋缓时,很多人开始变得焦虑不安,他们担心自己的资产会缩水,担心自己无法承担高昂的房价。然而,当他们意识到房价已经无法继续上涨,或者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时,他们的情绪也逐渐平静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需要考虑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当某个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时,必然会受到政策的调控。

前段时间,万科被传出出现问题,我曾明确万科暴雷,房地产真的见底了!

当时我告诉大家,有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接近底部,是购房的好时机。然而,我所说的这些地方并不包括一线城市和那些在前一段时间被过度炒作的二线城市。

这是因为,在一线城市,工资收入在前 10%的人群中,有多少人能够仅凭工资购买自己心仪的房子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房价仍然存在泡沫,需要进一步挤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房价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利益分配的调整,传统的高薪行业,如金融和互联网等,其薪酬收入都有所下降。

最近这些救市政策密集出台,一线城市的房屋成交价降了吗?

去年疫情刚放开的时候,深圳楼市迎来一波小阳春。当时我劝朋友赶紧卖房,她却认为行情会好起来,因为各种政策都来了。

呵呵,结果呢?

其实,房价的走势并不完全取决于政策。

接盘侠们要有足够的消费力,才能扛得起市场。

我认为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会扛住,原因很简单,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到了全员皆亏的地步,这时候割肉也割不出成交量了。而一线城市的压力太大,也会让一些企业往下面走,慢慢小城市的底层消费力也就上来了,到时候人家还真的就买得起房子了,有了需求,基本盘也就稳住了。

就好像今年年初股市大跌,开始最抗跌的是大票,等到行情逆转,小票反弹,大票却开始补跌了。你说这是为什么?

天底下的道理是通的。

别以为地产能让你才出 ICU 就进 KTV,今天一切政策,无非就是拖住底。

地产去金融化这是必走之路。

包括政府出面,买房用来当社会保障用房。

看看前几天发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也对得上。

只有房子才需要那么多年消化。

终究房地产还是要用时间换空间,需要靠着慢慢经济增长,收入增长,CPI 增长,把房价涨太猛的账给做平了。

也别说地方政府离不开土地财政,终究卖地才是王道这么幼稚的话。

钱在谁手上,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那么,钱到底在谁手上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聊聊超长国债》,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货币发行锚正在逐渐向国债转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债终将被置换出来,未来地方政府想要像以前那样随意花钱是不可能的了。一个县城搞出几百亿的债务,这种荒唐事归根结底还是土地财政惹的祸。

多年来,土地财政推动了房地产的繁荣,按理说地方债应该逐渐减少,但实际上却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房地产的历史使命已经发生了改变,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如果你认为政策一出,房价就会立刻暴涨,那可能是你想多了。

如果有人还想反驳说政府都下场买房了,那么我觉得你应该认真读读我往期的文章《官方出面,买楼了!》,截个图:

四、回到股市,相关概念那些值得关注

万K事件以后,机构对房地产板块彻底丧失信心,地产及地产产业链基本被市场抛弃,机构只在保利和招蛇等少数央国企上有持仓。

当前大部分机构都是地产空头,对地产复苏不太相信的态度,主要是前面博弈太多次,都亏钱了,但是大部分机构也没啥地产仓位,这种没仓位的空头其实没啥用处,只要有资金愿意进场买地产股,很容易就能拉起来,最近走势很验证。

地产在持续迎来利好催化底部已明朗,后续主要看好保利发展新城控股

相比之下,家居建材板块中长期的确定性强于地产,未来不管新房需求能不能复苏,过去20年卖的房子总要迎来更新改造。

这两年新房销售快速下滑,但是更新改造需求的增长比较缓慢,家居建材的需求处于一个低点,未来新房销售基本在5-7亿平方米企稳,更新改造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带动家居建材需求持续增长。

过去几年,建材家居行业整体经营情况也比较困难,很多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都遇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整个行业竞争格局也出现比较明显的出清。

未来能够活下来的龙头家居建材企业,都有望迎来市占率的提升。

建材家居领域长期比较看好的还是建材领域的东方雨虹北新建材三棵树坚朗五金伟星新材,家居领域主要是欧派家居

想搏楼市企稳不一定非要买房地产板块,也可以用保险来替代。

如果房地产恢复不及预期,保险照样能涨。

如果超预期,保险未来会涨得更多。

今天保险站上年线创新高。

保险股就那几个,不列举了。

五、读懂大势

现在A股和港股的行情主要取决于中美储蓄率再平衡。

中国资产企稳回升,会驱赶在美股的资金回流。

之前港股大涨了一波,已经有一部分回流了。

接下来是A股补涨和楼市企稳,然后继续回流。

尤其是楼市企稳非常重要。

因为这个对风险偏好的影响最大。

接下来就看节奏如何了。

老美现在也非常希望中国资产企稳回升,这样才能缓解他们的通胀压力。

上个月港股大涨后,美国CPI就有小幅回落。这并非是巧合。

所以,这次一定要拿住,拿不住是小狗!

趋势一旦形成,会自我加强。

直到大多数人都等不急想冲进来为止。

现在是大多数人都等不急想冲进来的时候吗?

恐怕恰恰是大多数都想拿球回家的时候吧。

至于想买什么,主业看我往期文章即可

最后想问两个问题:

1 把这篇文章读到这里的人,如果你想买房但还没买,这么大的利率优惠出来了,现在你买还是不买呢?

2 既然大家都不买房,那你们能不能接受水、电、燃气、高铁、公共交通等的涨价?

#房地产大招!住房贷款政策再度调整#

#反弹还是反转?地产链还在飙升#

#房多多一夜熔断14次暴涨10逾倍#

$保利发展(SH600048)$

$万科A(SZ000002)$

$新城控股(SH601155)$

全部讨论

a股要买万科、金地,便宜是硬道理。

05-18 21:01

煤炭能被消耗的,房子怎么消耗?

05-18 14:17

如果房子真的到了低净值人群手上,那有可能就是为中国版次贷危机埋下伏笔

05-18 16:28

“如果房地产恢复不及预期,保险照样能涨。
如果超预期,保险未来会涨得更多。”文章写的很好!我重仓中国人寿hk

05-18 13:22

娘娘的,我实在没辙了,无论怎么改,就是发不出来,真是头大了个大,四个多小时组织的好文啊

05-19 07:27

05-19 07:22

球对新城的分歧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