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代运营龙头被大股东“抛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在相继减持小鹏汽车B站等公司股份后,阿里巴巴再次对其投资版图进行了重要调整。

近日,国内头部电商服务商宝尊电商公告称,其主要股东阿里巴巴已将其持有的14.4%公司股份悉数转让,阿里巴巴将不再作为宝尊电商的股东,ChampionKerryInc.将取而代之成为公司的新主要股东。尽管股权转让的具体金额尚未公开,但据估算,基于宝尊电商公告当日的收盘价7.01港元/股,阿里巴巴通过此次股权转让套现了约1.9亿港元。

宝尊电商成立于2007年初,起家于淘系电商生态。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便参与了宝尊电商A轮融资,并在后续的B轮融资中持续投入。2015年5月,宝尊电商登陆纳斯达克;2020年9月,宝尊电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完成回港二次上市。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持有宝尊电商2646.9422万股,为其第一大股东。

伴随着阿里巴巴清仓式减持,天猫业务发展中心总经理刘洋也退出了宝尊电商董事会。在外界看来,这标志着阿里巴巴与宝尊电商长达14年的战略投资合作画上句号。尽管宝尊电商在回应阿里巴巴此次“撤退”时表示,这是阿里巴巴投资战略调整后的正常交易行为,不会影响公司与各电商平台间的日常业务合作及战略协同推进,但这一消息仍引发了市场的担忧,股价也随之下跌。截至6月3日收盘,宝尊电商港股股价已跌至不足7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9月二次上市至今,除阿里巴巴外,宝尊电商已有两家创投股东相继“出走”,分别为美国老牌资产管理机构Federated Hermes,Inc.(FHI.N)以及由软银集团控制的Tsubasa Corporation。

创投股东相继“出走”

宝尊电商在官网的自我介绍里面,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品牌数字商业伙伴”,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仇文彬的寄语更是,“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地为品牌伙伴带来优质服务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仇文彬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创业之前曾先后担任技术顾问、架构师及技术管理工作。2006年左右,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潜在商机,诸如作为电商平台的“密友”与品牌的“幕后推手”的电商代运营。2007年,仇文彬创立宝尊电商,早期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为品牌提供整体的电子商务服务,服务客户包括国内外知名品牌,如飞利浦强生、李宁等。

如果仔细梳理仇文彬的创业史及宝尊电商的成长史,阿里巴巴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2008年,天猫前身淘宝商城上线,B2C电商迎来飞速发展。2009年淘宝第一个“双十一”,淘宝商城中仅有李宁、联想、飞利浦等27个商户参加,其中多数为宝尊电商客户,自此这家成立仅两年的公司成功吸引了阿里的关注。

2010年,在杭州华星创业大厦,仇文彬在经过一场1对11的谈话之后,阿里巴巴成为宝尊电商投资人。天眼查显示,2010年至2013年期间,宝尊电商相继完成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A轮、价值数千万美元的B轮与C轮融资,投资人包括阿里巴巴、凯欣亚洲投资集团、汉理资本、英飞尼迪资本等。

2015年5月,宝尊电商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成为“品牌电商第一股”。彼时,市场认为,宝尊电商能顺利赴美上市,主要得益于其背后的两大外部股东——阿里巴巴软银集团。其中,阿里巴巴在IPO前持股23.5%,IPO后持股18.2%,投票权10.0%;软银在IPO前持有17.8%股权,在IPO后持有13.5%股权以及7.5%投票权。

2020年,中概股掀起回归A股热潮,这一年9月,宝尊电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完成回港二次上市。Wind显示,截至2020年9月8日,阿里巴巴为宝尊电商的第一大股东,持有13.97%的股份,软银集团旗下的Tsubasa Corporation系第二大股东,持有10.57%的股份,第三大股东联邦投资Federated Hermes,Inc.则持股10.06%。

此后,宝尊电商曾遭遇软银与联邦投资的相继减持。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持股15.01%,Tsubasa Corporation与联邦投资Federated Hermes,Inc.则直接“消失”于宝尊电商的主要股东之列。

随着阿里巴巴此次撤退,至此宝尊电商二次上市后的3年多时间里,已有3家创投股东“出走”。作为电商代运营行业的头部玩家,在这三年间,宝尊电商的股价已跌去九成以上。截至6月3日收盘,宝尊电商报收6.94港元,相比之下,2021年2月,宝尊电商股价盘中曾突破140港元。

连续3年累亏超10亿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当下中国电商行业早已进入存量竞争,在拼多多、抖音直播电商等新电商模式兴起下,传统电商受到冲击,而电商代运营企业更是“唇亡齿寒”。

目前,宝尊电商盈利状况堪忧。历年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其营收分别为53.93亿元、72.78亿元以及88.52亿元,但是这样的高速增长在2021年戛然而止,且公司开始深陷亏损。2021年至2023年,宝尊电商的营收分别为93.96亿元、84.01亿元及88.1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06亿元、6.1亿元及2.2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而就在公告阿里巴巴清仓之前两天,宝尊电商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其总净营收为19.80亿元,同比增长4.9%;经营损失由2023年同期的4006万元扩大至5480万元;归属于普通股东净亏损6660万元,不过相较去年同期的8350万元有所收窄。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宝尊电商将面临优化盈利的艰难局面。这种棘手的局面,或许是曾经的仇文彬没有预料到的。不过,作为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创业者,仇文彬显然也意识到,困在电商代运营赛道不是长远之计。

2022年11月,宝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消息称,将以全现金交易的方式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股权交易对价为4000万美元,视协议最终调整情况,总交易金额不高于5000万美元。作为收购计划的一部分,宝尊还会推出全新的“品牌管理”业务线,相较于宝尊电商的传统的电商业务,后者主要为品牌提供战略定位、品牌营销、电商运营、供应链等服务。

不过,在优他国际品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大筠看来,宝尊电商的强项是电商运营而并非品牌经营,对于品牌如何定位,面向怎样的消费群体,以及品牌设计、研发风格等方面,宝尊电商并不擅长。“做营销和做品牌是两码事,如果宝尊电商继续这样走下去,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寺库”。

显然,眼下宝尊电商正在打一场硬仗,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他们全力应对。

记者:马云飞

编辑:周清原

责任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日本股市如何走出失落的30年

大模型厂商“杀疯了”

围绕OpenAI的博弈

极星汽车“四面楚歌”

公募基金“权益之殇”

谁是真正的“吃货收割机”?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