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行业数据汇

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3

单晶取代多晶4年,颗粒取代单晶用3年了已经。

2017~2018年的时候多晶硅的产能就迅速被淘汰掉了。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2023年没有盈利的产能,而这种情况将不可持续,落后产能会被快速淘汰。光伏产业需要持续地生产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所以没有持续开工的产能也将会被尽快淘汰掉。再者,光伏产业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效率提升的产能,因此没有持续投入能力的产能也将会很快被淘汰掉。"

2023年底,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抛出280亿元的扩产投资计划,逆势"重仓"硅料。通威股份表示:"投资扩建后的新产能仍需爬坡,公司此时洞悉前路的恰当布局,预计将在2026年形成有效产量,在行业新一轮调整期掌握原材料端的成本优势,也是在产业周期低点时为高点做好充足准备。"

本周以来,爱旭股份阿特斯分别宣布百亿级扩产项目。阿特斯宣布将在淮安建设新能源产业园,总投资预计96.3亿元,并计划分三期实施。爱旭股份计划在济南投资99.78亿元建设一期年产10 GW的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

"现在肯定是一个最差的时刻"是李仙德回答第一财经记者问题时前半句的答案。后半句他补充道,但市场需求还是增长的。

李仙德认为:"2024年的市场需求相比2023年还会有20%的增长,背后主要因为价格的下降提高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2024年二三季度可能的趋势是,光伏组件价格会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利润价格,但是不会出现1.2~1.3元/瓦的可能性。"

从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能源转型进程来看,中国的光伏产品和锂电池的产能实际上不能满足未来全球市场需求。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5400吉瓦,分别是2023年全球、中国累计装机量的约4倍、9倍;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吉瓦,分别是2023年全球、中国产量的4倍多、5倍多。另外,光伏产品大幅降价也是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这极大推动了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两天,看到《赶碳号》在观察了今年济南光伏展的盛况后说:“光伏企业的开工率的确是下来了,但真正淘汰的企业,却没有几家。二三线企业一时三刻不会死,但可能就这么半死不活地耗下去。和过去的三四轮光伏周期不同,这次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另外,之所以假设光伏2024/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增速为30%,也是考虑了当前高纯晶硅的产量和在建产能,2023年国内高纯晶硅总产量143吨,国内Top4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合计产量101吨,占国内总产量的70.6%。根据各家年度报告,Top4当前产能和在建产能情况如下:

如果2024、2025两年中国内高纯晶硅需求按30%的速度增长,Top4按每年2%的集中度提升,Top4产能到2025年差不多释放完毕。

《青商》: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朱钰峰:与朋友聚会。

《青商》:您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朱钰峰:没有压力的快乐。

《青商》:在当代商界,让您钦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朱钰峰:任正非,他奠定的文化与管理体系让华为拥有极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青商》:当您遇到事业的瓶颈与困难时,会想到什么?

朱钰峰:坚持。

《青商》:让您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己,您觉得这个关键词是?

朱钰峰:真实。

《青商》:自己的哪个特点让您不太满意?

朱钰峰:不够积极。

《青商》:如果给您一个机会,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您最希望从事什么工作?

朱钰峰:建筑师。当你的构想变成你眼前的建筑,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青商》:您至今最大的挫败感源于哪里?

朱钰峰:经历的事情多了以后,反而没有挫败感,而是一种直面的坦然。

《青商》:对您来说最奢侈的东西是什么?

朱钰峰:目前来说是时间。

《青商》: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朱钰峰: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2023年底,协鑫科技宣布放弃棒状硅,全面转型颗粒硅,并以全国四大颗粒硅生产基地、产能42万吨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协鑫在颗粒硅上的投资,合计已超过200亿元。在当前六大硅业龙头中,协鑫是唯一一家坚定布局颗粒硅的,通威股份特变电工新特能源、和盛硅业、大全能源等都尚未跟进。

但是,从提出至今,协鑫的颗粒硅目前并没有特别重大的进展。颗粒硅已经经历了大量的时间,年年在资本市场发声,但年年未兑现。

为了突出颗粒硅的进步明显,协鑫创造了很多硅料名词,“浊度”,“五种金属含量”,“氢氧含量”,“碳含量”…

很明显,协鑫正在制造一种颗粒硅一直都在进步的假象,但是,却绝口不提颗粒硅纯度,是否可以单独拉晶、经济性如何?

根据协鑫公布的前五大下游客户的销量来看,掺杂比例低于20%,甚至到今天为止,依然没有光伏企业敢大胆公布自己用了多少颗粒硅,做的产品卖给了谁?掺杂颗粒硅节省了多少成本?

更进一步而言,如果颗粒硅真的有颠覆的绝对优势,为何不宣布大规模扩产?如果确定是金矿,巨头为何不去挖?大全能源副董事长徐翔也曾公开表示,西门子法棒状硅质量远远高于颗粒硅,颗粒硅永远无法渠道棒状硅。

事实上,虽然协鑫一直坚称自己的颗粒硅是黑科技,但业内其他硅料巨头却普遍持观望和反对意见,尽管下游有采购和使用,但目前只是掺杂料使用,颗粒硅的市场占比依然很少。在众多投资者认知中,颗粒硅依然属于小众路线,未来能否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颗粒硅的技术市场上的争议还在继续,押注颗粒硅,是否能够给协鑫带来质变,从而摆脱光伏的同质化竞争,依旧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End

光伏行业几乎每5年都会经历一次周期轮回的生死考验,有人折戟沉沙,有人勇利潮头。硅料的内卷本质是淘汰落后产能,换而言之,在光伏行业,新旧更替才是永恒。

目前,光伏行业供应过剩,进入下行周期,当落后产能淘汰出清完毕,新的周期将会到来,品质、成本、技术路线都已成为硅料企业未来能否“红海突围”的关键。

如果协鑫颗粒硅质量得不到大幅提升,成本不能大幅下降,掺杂比例不能提升,随着通威硅料的大规模投放,协鑫的生存空间将被持续压缩。

有分析机构预测,2024年光伏安装量增长正值组件价格维持在纪录低点,一些制造商今年将亏本销售,特别是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制造商难以维持盈利能力。多家硅片企业表示,今年上半年将出现行业性亏损局面,下半年形势也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通威作为西门子法棒状硅最优秀企业,已拥有国内最大的硅料产能和产量。2024年通威硅料产能94万吨,硅料产量65万吨左右,预计全球硅料需求160万吨,市占率在40%左右。2025年预计市占率66%,2026年预计市占率80%。

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协鑫还有翻盘的可能吗?

国内硅料总需求是140万吨,协鑫科技50吨。占比不低。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保守预估为190GW,低于2023年,乐观情况下预计为220GW,与2023年基本持平。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的“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强调,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在市场饱和的环境中,企业的发展策略和市场定位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光伏行业需要在保持良性竞争的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以避免陷入低利润的恶性循环。不过,多家分析机构认为,长期来看,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幅度有限。

“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还指出,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这一表态释放了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信号。

5月21日,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公众号,5月17日下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指出,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

据悉,来自天合光能协鑫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宜宾市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智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硅基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开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光伏企业、研究单位、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14家单位的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技术委员会与知识产权专委会代表也出席并汇报了相关工作进展。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江华副秘书长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金磊处长出席本次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光伏行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更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目前的行业困境,但也应充分发挥好政府有形手的作用,包括优化光伏制造行业管理政策对行业产能建设的指导作用,提升关键技术指标;规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适应光伏技术迭代速度快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会议表示,光伏企业和行业也需做好自己,充分认识到自身对于解决目前行业困境的主体责任,杜绝恶性竞争,真正站在行业立场决策行动,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长期主义,合作共赢,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光伏行业最后“内卷”的行业是硅料环节,提前结束“内卷”的也是硅料环节,初步预测,硅料价格在第三季度还会跌破4万元,进入硅料极限战时刻,一直会维持到明年一季度,持续长达9个月之久,硅料27家企业,目前只有9家在报价,有18家企业不是停产检修就是彻底停产。

如果低于4万的硅料价格维持9个月以上,则至少20家企业可能永久停产,想恢复就非常难了,更要命的是,硅料至少还会维持低价到2025年年底,这和硅料供应有很大关系,通威2025年年底之前,可以确定新增60万吨硅料产能。加上已有的45万吨硅料产能,就有105万吨硅料产能,拥有生产130万吨以上硅料产量的能力。

预计2025年光伏需求600G,不到200万吨硅料需求,通威一家供应130万吨,剩余70万吨给市场分配,还不够喂饱硅料二傻,三傻两家80万吨的硅料产能。

何况,还有一体化硅料企业至少30万吨硅料自给自足的配套产量,还有40万吨给硅料二傻,三傻瓜分。

吃不饱,必然低价策略销售,必然导致硅料价格长期维持在低价运行。

到2025年年底,硅料行业过剩产能彻底出清后,光伏需求持续增长,导致硅料需求发生变化,硅料才会迎来一段上涨通道。

这一轮硅料“内卷”,维持硅料价格低价时间越长,硅料产能出清就越彻底,硅料上涨的空间就越大。

所谓的硅料选手翻船的越多,鱼🐠的供应就会大幅减少,鱼🐠价自然就上涨了。

有球友统计过,隆基通威长协订单量与隆基入股产能(持有四川永祥新能源15%、云南通威49%)的2倍基本等同,本就是计划内的合作,只不过通威选择在这个节点披露出来。通威+协鑫合计3年采购量128.74万吨,按1GW消耗硅料0.24万吨测算,对应536GW,折合每年近180GW,而隆基23年硅片出货125.42GW(组件出货67.52GW)。有了通威、协鑫两家长协,隆基留给其他家的量还能有多少呢!

走进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科技”)徐州颗粒硅生产基地,一座座硅烷反应塔高耸林立,伴随着流化床装置的低鸣声,绿豆般大小的颗粒硅源源不断地流入存储罐,等待检测合格后打包入库……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协鑫科技四个颗粒硅生产基地,产能几乎达到满负荷状态。

在硅料整体供应逆周期的大背景下,刚刚商业化运营不到三年的颗粒硅,为何能满负荷生产,屡屡斩获大单,成为行业新宠?协鑫科技给出的答案是:以技术创新赋能品质升级,靠绿色低碳驱动全产业链减排降碳。

“过去一年,协鑫科技不断自加压力,倒逼管控,在品质上做加法、成本上做减法,使颗粒硅不断刷新弯道超车纪录,仅用一年时间便赶超了传统西门子法半个世纪质量爬升的漫长进程,可用于N型的颗粒硅901A产品比例超过90%,成本持续刷新至行业极限。进入N型时代,颗粒硅差异化优势越发凸显,去年底已实现头部客户全覆盖。”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告诉记者。

颗粒硅市占率快速提升

光伏制造产业链并不复杂,主要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相较于其他环节,最上游的硅料环节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硅料的纯度极大影响着下游光伏发电的成本和效率。因此,提升硅料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优化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材料利用率,是提高整个光伏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协鑫科技FBR颗粒硅

目前,在多晶硅生产上,全球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改良西门子法棒状硅;一种是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与西门子法棒状硅相比,颗粒硅具有体积小、流动性强、无须破碎、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能完全避免掺入杂质的风险,在品质、成本、减碳上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囿于技术门槛高和知识产权保护严密等深层次原因,多晶硅行业几乎被改良西门子法“一统天下”,不过随着科技进步与工艺创新,这一格局因协鑫科技颗粒硅的大规模量产而被打破。

2021年,协鑫科技颗粒硅率先实现万吨级规模化量产,历经两年的技术砥砺和瓶颈突破,2023年底,协鑫科技宣布彻底停产棒状硅,全面押注颗粒硅。经过多年的洗礼与磨练,协鑫科技颗粒硅在发展壮大中,快速实现品质跃升,成为市场首选的产品之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硅烷法颗粒硅产能和产量的增加,2023年颗粒硅市场占比达到 17.3%,而在2022年,颗粒硅市占率仅为7.5%。

兰天石告诉记者,协鑫科技2023年颗粒硅产量达20.36万吨,同比增长346%;名义产能达42万吨,有效产能为34万吨。

技术创新赋能品质升级

当前,光伏电池技术正处于从P型向N型的转换期,众所周知,N型产品转换效率更高,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更依赖硅基材料的品质。在N型时代,协鑫科技颗粒硅不但没有掉队,还成为N型硅料的主要供应者,这离不开其对产品品质的不懈追求。

过去一年,协鑫科技颗粒硅产品品质在不断提升中迎来爆发,实现质的飞跃。公司称,一方面,颗粒硅在金属杂质控制方面已处于行业顶尖水平,在下游N型市场的应用效果位列前茅。今年3月,颗粒硅5元素总金属杂质≤0.5ppbw的平均产品比例超90%,而18元素总金属杂质≤1ppbw的平均产品比例超60%。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和示范应用基地生产人员精诚合作,不断突围,向金属杂质控制的更高能级发起挑战。

协鑫科技乐山年产10万吨颗粒硅项目

此外,截至今年3月,颗粒硅的浊度水平基本全部降至120NTU以内,更为关键的是,颗粒硅浊度水平低于100NTU的平均产品比例高达75%,未来将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业内专家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硅料中金属杂质的浓度对于决定硅片质量的关键指标——少子寿命衰减有直接的影响,硅料杂质含量越低,硅片少子寿命越高,质量越好。“少子寿命的衰减来源于金属杂质的富集,金属杂质分凝会让多次投料中后端产品少子寿命持续下降,因此需要更高品质的原料去稀释生产中液体杂质的浓度。通过下游企业大规模应用实证,用颗粒硅连续拉制N型单晶硅棒,伴随多次投料,晶棒头部少子寿命的跌幅明显优于同期棒状硅致密料的表现。”该专家解释说。

专家认为,浊度是颗粒硅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客户使用体验的关键点。浊度高会影响断线率,这在N型产品中尤为明显,因为N型拉晶比P型炉压更低,旋转更慢。100%颗粒硅生产的N型单晶硅片,电池转换效率较同期持平或略高。因此,考虑到经济效益,拉晶企业选择使用较高比例的颗粒硅。

此外,从成本角度看,协鑫科技去年颗粒硅全年成本直线走低,下降约27%,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N型硅料和P型硅料价差在拉大。N型硅料能获得较高溢价,归功于其背后的高技术门槛,这也导致一些二三线硅料企业不能提供N型硅料,或者N型硅料产品占比较低。不容置疑,N型硅料的供给能力,直接反映出硅料企业的赚钱能力。

硅业分会5月15日价格数据显示,除N型料成交均价为4.3万元/吨外,其余都已跌入3万元价格区间——复投料、单晶致密料、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分别为3.86万元/吨、3.73万元/吨、3.75/吨,单晶菜花料更是跌至3.37万元/吨。

据了解,目前业内一般硅料企业的成本线大约在5-7万元/吨范围。这意味着,大量企业都在血亏保命了。

华夏能源网特别搜集整理了硅料龙头的成本数据,从中可以看到各家企业的盈亏状态:

通威股份曾公开表示,其多晶硅料生产成本在4万元/吨以内;大全能源则在2023年年报中透露,其多晶硅单位现金成本已降至42.7元/公斤(成本线在4.27万元/吨左右);协鑫科技则在2023半年报中披露,其乐山协鑫颗粒硅项目生产成本约35.68元/公斤,即3.57万元/吨。

显然,当硅料集体跌入3万元价格区间,头部硅料企业已难逃亏本出货的局面。

“在高库存压力下,部分小产能、老产能已经停车检修,绝大多数企业挺价意愿较强,低价情况选择压货不出。”5月15日硅业分会在周评中对当前硅料市场状况做了这样的评述,并提及,“仅部分现金流困难的企业及新厂试料仍能接受降价成交”。

供需失衡何时扭转?

硅料价格为何迟迟不能止跌?

吕锦标认为,本轮价格的下跌主要还是供求关系所致,即每个月的需求增长都达不到供应量增长速度,致使每个月硅料行业库存增加2-3万吨。

今年一季度硅料环节满产运行,使得去年四季度落地的一些硅料产能释放,带动了产量增加。与此同时,下游需求却在萎缩。这一方面与p型转n型的速度加快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下游市场降价、减产的影响。

据吕锦标披露,硅料端在经历一季度满产运行后,库存最高时达到25万吨。“其实在月周转库存17-18万吨的状态下,是没问题的。眼下的问题是,由于硅料出货萎缩导致大量库存堆积在硅料厂。”

在降价和库存压力下,到5月15日,国内17家多晶硅企业中已有5家开始停产检修。

据硅业分会透露,其余企业也均有布局检修、降负荷计划。因此,未来的产能水平也处于动态变化中。“预计本月产量减量略大于增量,若企业检修超预期,本月产量有望回落至18万吨。”硅业分会预测。

“按照目前的产能规模,硅料企业如果实现80%的产能利用率,产业链就可以达到供求平衡。”吕锦标表示。

实际上,硅料领域的扩张周期大约为一年半,多个龙头企业仍在扩产,行业要想在短时间内扭转供需失衡的局面,很难。

5月1日,通威在云南的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宣布开车成功。此外,大全能源和合盛硅业分别宣布了旗下内蒙古包头二期10万吨多晶硅项目、东部合盛20万吨多晶硅项目预计将于2024第二季度投产的消息;亚洲硅业也宣布,10万吨多晶硅项目预计将于今年6月投产。据此计算,今年上半年至少有60万吨新增多晶硅产能投产。

而下半年,还将有通威包头20万吨、协鑫科技8万吨、青海丽豪宜宾10万吨、其亚硅业哈密10万吨、聚光硅业5万吨、吉利聚能10万吨等产能有望投产落地。

据硅业分会年初的统计,2023年开工、目前已在建设中的还有13个项目,合计产能151.5万吨。

根据吕锦标在今年初的判断,2024年硅料过剩度将比较高。“到今年底产能将达到368万吨,即使停产一部分成本竞争力较差的产线,预计总产能也将达到300万吨。“而从装机量需求反推,今年的硅料供应量150万吨就够了。”他表示。

这意味着,到2024年末,国内硅料端的供应量或将超过市场需求一倍,这是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部分厂商出局已无悬念

头部企业都已亏本,其他企业只会亏的更惨。

“公司不会主动发起价格战......更希望看到行业的平稳发展和市场的自动调节。”通威曾在今年4月的一次投资者沟通中如此说道。

但在当前行业形势下,硅料环节的洗牌已不可避免。

吕锦标认为,硅料目前还难言穿越周期,“三季度硅料价格可能会有小幅反弹,但利润不要去想了。”

在此背景下,硅料行业势必在恶战淘汰部分玩家。头部企业无论成本、规模、财力、资源都更具竞争优势。而那些成本控制差、资金实力弱的企业将被挤出牌桌、淘汰出局。就目前来看,市场上多家企业均压力巨大,略举几家,以示风险:

1.亚洲硅业

本来凭着9万吨多晶硅年产能,在国内排名第六。不过产能老旧是亚洲硅业绕不过去的问题。2020年亚洲硅业曾计划上市,但上市进程在2022年5月被证监会“终止”。

据其招股书显示,其一、二、三期项目分别于2008、2011和2015年建成投产。其最近的产能投产也近十年了,能不能升级为N型都很难说。IPO失败后,亚洲硅业在2023年以81亿元价格被红狮集团收购,后者在青海投建了总规模295亿元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将分两期建设年产20万吨多晶硅、25万吨工业硅及配套余热发电设施。但面对 “投产即亏损”的局面,亚洲硅业的命运充满不确定性。

2.合盛硅业

合盛硅业是业内少有的“硅基全产业链”公司,但之于多晶硅和光伏领域而言,却是后来者。2021年以来,为了转型合盛在光伏和硅基材料领域的投资合计超过805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合盛硅业的总资产为898亿元。这相当于拿出了公司的九成资产用于扩张。

如今,合盛所面临的是从工业硅、多晶硅到下游光伏产业链全都价格暴跌,全产业链都不赚钱的局面。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合盛硅业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25.94亿元,表明企业经营赚来的钱已不足以覆盖经营支出了。

3.河南赛能硅业

河南赛能是跨界而来的硅料厂商,其持股比例80%的大股东陕西绿能能源,此前并无多晶硅从业经历。总投资100亿元的赛能硅业濮阳10万吨多晶硅项目,在去年2月举行了开工仪式。建设之初,其以“河南省最大的多晶硅项目”而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

但很快,行业风云突变价格暴跌,同年10月投产的计划被延期,一度还停工数月。如今虽然复工,但何时投产至今仍无消息,倒是被媒体曝出股东赛能鑫宇、金宏气体相继退出的消息。

4.内蒙古润达实业

内蒙古润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鄂尔多斯地方国资,此前业务是房地产,今年3月其年产10万吨多晶硅、配套15万吨工业硅项目备案通过。一家毫无多晶硅生产经验的企业,在当前硅料行业风险已经暴露的大环境下仍然不管不顾的冲进来,其后果要么是投入巨资后倒在无情的洗牌中,要么就是像南玻A的 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样长期处于建设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更可悲的是,人们从不会在历史经验中学到什么。这在硅料行业体现地尤其明显。

2008年-2009年,硅料价格从500美元/kg高点急剧跌落40美元/kg,大量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由此灰飞烟灭。

本轮调整,硅料价格从2022年300元/kg跌至如今的37元/kg左右,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下滑。如今,硅料行业又经历着从“拥硅为王”到成本倒挂的历史重演。

潮来时,人们争相涌入去当弄潮儿;而当潮水退去,沙滩上留下的不仅是“裸泳者”的尴尬,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一轮硅料价格暴跌中,哪家企业会最先倒下?

棒状硅工艺,在还原炉内,氢气将三氯氢硅(TCS)还原,生成硅烷(四氢化硅),在1100℃的条件下,硅烷快速热分解生成单晶硅,气相沉淀生成单晶硅。颗粒硅工艺,生产三氯氢硅的工艺与棒状硅是一样的。颗粒硅工艺中间工序为歧化工艺,用氢气将三氯硅烷歧化为硅烷,后段工序为流化床,将制成的硅烷从流化床底部通入炉内,在500-600℃的温度下(硅烷热分解温度低),硅烷分解,气相沉淀到预置到炉内的晶核。

棒状硅的主要副产品是:H2, HCl,SiCI4

颗粒硅的主要副产品是:H2,硅烷气,硅粉

颗粒硅相较于棒状体工艺,主要优势是大幅降低了电的使用。

按照公司指引,目标年底全成本做到 40 元,常态销售价格 55-60 元,利润 15-20 元。国内四个基地技改后总产能 54 万吨,权益产能 40 万吨。假设产能利用率 90%,利润取 15 元/公斤, 按 15PE 来计算,国内颗粒硅业务估值=40 万吨*15 元/公斤*0.9*15=810 亿元。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颗粒硅的产能从2022年的不足16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0万吨,而规划产能更是高达90万吨。这个数据得到了行业权威人士的证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组的吕锦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颗粒硅的产能将达到40万吨,全年产量预计为26万吨。

在颗粒硅的布局方面,协鑫科技表现得最为坚决和彻底。2023年底,该公司宣布放弃棒状硅,全面转型至颗粒硅,并以全国四大颗粒硅生产基地,产能达42万吨。

作为中国颗粒硅生产的先驱者,协鑫科技早在2012年就实现了颗粒硅千吨级的中试,2023年产量达到20.36万吨,同比增长346%,并且公司计划到2024年底,将颗粒硅产能提升至50万吨。

协鑫科技的颗粒硅不断刷新行业记录,仅用一年时间便超越了传统西门子法半个世纪的质量提升进程。其N型颗粒硅901A产品的比例超过90%,成本持续降至行业最低水平。

另一家企业天宏瑞科也在持续加码颗粒硅投资,在已有的陕西榆林1.8万吨颗粒硅产能基础上,规划了8万吨的扩产计划。同时,如内蒙古兴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也跨界进入颗粒硅领域,而光伏产业的头部企业也纷纷参与到不同的颗粒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