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交流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相关文章请戳这里👇👇

自动驾驶专家交流

汽车供应链电话会议笔记

智能网联车高峰论坛笔记

1、三电供应链

第一款车,核心零部件都是外购为主。

但各环节都在研发当中,未来会逐步转为自供。

三电供应链早在2021年就已经敲定了,具体来看:

1)电机电控

联电供400V,汇川供800V;双电机版本595KW公里,百公里加速3.8s。

自研三电机版本,会用到一些国产的芯片及功率模块供应商;性能上对标Model ,后驱采用双电机分布式驱动,最高转速达24000转,百公里加速2s以内。

2)电池

CTP的结构减轻了车身重量,后底板一体化压铸。

固态电池,云端BMS的算法,这些都在自研中;目标是2025推出半固态,还是三元方形,能量密度做到350以上,预计生产端会寻求代工。

3)充电和热管理

也在做自研,充电桩最高可达600Kw、单枪520Kw级别,充电效率能达到95%以上。

另外还做了无感充电、超轻枪线、握感加热、过程降噪、充电桩冷凝等处理。

2、智驾供应链

1)芯片

Orin供的芯片,毫末出的智驾方案。

高配版有两颗Orin,不带激光雷达的版本1颗。

将来会从L2开始逐步替换成自研的。

2)域控

德赛供驾驶域控,恒润供车身的小域控。

两类域控的价值量各1500元左右。

3)雷达

禾赛供激光雷达;

大陆供毫米波雷达,单车5颗4D毫米波。

同致供超声波雷达。

4)摄像头

欧菲光、舜宇、大陆等多家供摄像头

5)传感器

华测导航供惯导,单车价值量1000元上下。

第一款车传感器先堆料,把功能都做出来,等成熟了就会减配、降本。

比如SUV上就可能不用惯导了。

3、其它供应链

1)车机系统

目前用的安卓。

1-2年后可能会上小米自己的澎湃OS系统。

2)空悬

只有高配有空悬,拓普供的。

4、整车方案

只是借用北汽的资质,并未寻求代工;将来会自己取得资质。

自建工厂,目前10万台/年的产能,2024年底预计会扩到30万台/年.

一体化压铸、焊接等环节,都是自己做。

5、销售及交付

1)时间表

12月底发布,发布会后就能预定了。

交付会在2024年3-4月。

2)销售渠道

目前较大的手机店可以复用,另外也会自建一些专卖车的旗舰店。

3)销量目标

1万辆/月。

4)智驾功能的进度

前期主要是车道保持、预警等基础功能。

24H2会通过OTA升级的方式上城市NOA,交付后3个月会上高架场景,交付后9个月会上城市道路。

6、价格与成本

1)配置及定价

还是走一直以来的性价比路线——

低配:400V+弗迪70多度铁锂刀片电池+单电机+基础辅助驾驶的版本,预计20万以内;

中配:主流配置区间,预计定价24万左右;

最高配:800V+宁德101度中镍三元麒麟电池+4C超充的版本,不会超过30万元(对标车型的最高配在28万元级别)。

2)续航

CLTC:标续550,长续航800,双电机680.

3)BOM成本

低配15万,高配19-20万。

4)竞品

Model3、P7等

7、车型规划

2025年初

会有一款SUV,动力域还是复用目前方案。

2025年中

轿车会出一个超跑款,搭载自研三电机+自研BMS。

2026年

会有一款增程,目前还在搭建团队阶段;

这个符合小米一贯的打法,对标已经成功的案例(理想),抄作业同时把降本做到极致。

8、汽车部门人员

研发2000多人。

电池60多人,其中固态10人左右。

$小米集团-W(01810)$ #小米汽车#

声明:文中涉及的行业及个股信息仅供学习交流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全部文字根据线上/线下路演交流内容整理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讨论

04-27 14:37

华测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