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爆款组合,逆势中的财富冲击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八大爆款组合,逆势中的财富冲击波                                   

 

      “

2020年,注定是人们会说起的一年,也是人们说起就沉默的一年。如果用一个字总结即将过去的2020年,可能很多人会用一个“难”字来总结。

对于个人而言,难是真的难,那是一种对每个人的健康和财富都带来威胁的难;但是对于企业而言,难却有所不同,真正拥有内生成长动力、有长期竞争力的企业在疫情下反倒可以快速做出调整,逆势之中化危为机,表现出超强的反脆弱能力。


逆势中的财富冲击波


疫情让人们珍视和敬畏生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财富风险的认识:财富管理是一个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全局部署,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非常时期,都要有应对黑天鹅的解决方案,提升资产配置的能力,在复杂局面下达成与风险、收益平衡,这才是财富管理的终极目标。

中国平安深谙财富管理之道,始终深入观察、调研和分析客户需求,在12月24日正式推出中国平安“平安18节”,并根据自身资源能力,提升产品策略的前瞻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首倡1个家庭8项财富配置


今年的“平安18节”以"财富心愿,一把实现"为主题,围绕人们在投资理财、医疗健康、车主生活、养老传承、贷款融资、保险保障等方面的综合消费需求,利用平安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在业界首次提出“1个家庭8项财富配置”的现代家庭财富观。


活动期间,平安人寿、平安银行、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陆金所平安好医生中国平安旗下多家子公司将推出包括平安好车主信用卡、平安e生保、成人平安福、金瑞人生21、天天成长1号、平安行、安之心养老年金险等在内的八大系列上百款金融生活产品,构建“1+8”产品体系。

在此之前,中国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能提供如此齐全的家庭理财产品,能像中国平安这样从“财、养、医、游、贷、车、家、教”等8个方面推出八大系列上百款金融服务,一站式满足不同类别人群的财富管理需要,以帮助中国家庭在后疫情时代实现稳健财富管理,提高家庭抗压抗风险能力。

多维度创意触达年轻化客群


当下,90后已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与上一代不同的是,90后消费者与80后的生活经历差别很大,没有经受过物资匮乏的时期,他们的消费观念与80后不同。

据悉,今年“平安18节”加入了更多年轻化的金融营销玩法,来吸引更多年轻金融消费者参与。今年的“平安18节”同样推出激励回馈活动,推出更重磅的优惠奖励,带来惊喜连连的新春好礼;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结合匹配传统民俗节日,中国平安计划“多维度”+“新创意”+“多惊喜”,在2021年打造“平安逢8购”全年波段式营销活动,可以说是全力加码、火力全开,不断创新求变,追求打造最受喜爱的国民品牌。

让用户在全年都能随时随地的体验到省时、省心、省力的“一站式”综合金融生活产品消费体验,正是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模式升级的集中体现。

逆势探路“无人区”


近年来,中国平安在“金融+科技”、 “金融+生态”战略下,在科技上大手笔投入,全面赋能综合金融、打造生态圈,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运用于产品设计、生产、营销中,从而重构金融消费中用户、产品、场景的关系,牢牢把握金融消费升级带来新机会和新效率。

平安18节成逆势抓手


传统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是企业,是重资产、重资本运营模式,但这种包袱沉重的模式近年明显已陷入低迷期。中国平安创新探索综合金融的过程中逐渐走出了自己科技驱动的轻资本金融模式,洞察到用户对金融产品消费的最新趋势:同一个消费者,可能不仅需要买保险,还需要健康保障,还需要财富保值增值。

这就回归到综合金融的本源:


首先,它需要金融机构拥有海量的金融产品,从而能够覆盖用户生活圈,满足用户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需求,即生态能力;

其次,它要求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交叉销售能力和用户需求挖掘能力,即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它还需要金融机构打破冷冰冰的传统界面,具备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友好的用户互动能力,即市场终端推手。

平安打造的“平安18节”,已经成为集团综合金融能力的体现,也是面向C端用户最好的‘金融+科技’展示,因为其推出的产品更丰富、搭配更智慧、科技运用更多,用户更省心。

受疫情影响,在经济复苏的初期,中国平安能先同业,首次在业界提出“1个家庭8项财富配置”的现代家庭财富观是有底气的。逆势之下,“平安18节”顺势成为其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中国平安翻过的“三座大山”


纵观整个平安发展史,马明哲带领平安走过三大战略阶段——


平安1.0是成为以传统金融为核心的综合型金融集团;

平安2.0是科技引领综合金融,实现线上线下整合,利用“金融+科技”向传统金融赋能;

平安3.0则不再局限内部综合金融,而是以“金融+生态”将创新科技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大医疗健康两大体验,为客户创造“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体验。

近十年来,中国平安在科技领域累计投入500多亿元,设立了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拥有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6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在科技方面,中国平安是业界领跑者,《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中,以1604项金融科技专有技术申请量全球领先。

在强大的科研能力护航下,各项科技业务均保持快速发展,2020年前三季度科技业务总收入650.28亿元,同比增长8.3%。疫情期间,民众线下行动受限,流量向线上集中,平安科技的优势得以凸显。科技力量帮助集团抵御外部风险,保持各个业务条线的业绩增长。

事实上,经历多年的进化与创新,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生态”模式在海外没有参照系,其商业模式进入了无人区。

大象也能起舞


“平安18节”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仅仅是平安综合金融战略的一次集中展示,“金融+科技”已经是平安这个庞大的金融机构为客户服务的常态,科技已成为平安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除了“科技”以外,中国平安的另一个关键词是“生态”。

生态提供流量


毋庸置疑,科技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平安前行的力量。科技赋能金融的成果也已经在主营业务上有所体现,而生态赋能金融的反哺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借助生态圈,中国平安可以创造更多接触客户的场景,实现高频互动,实现客户价值转化,改变综合金融过去单纯以产品为导向的交叉销售模式。“平安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客户画像更清晰、全面、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推荐定制化的保险、金融、生活、资讯等产品及服务。通过主账户、任意门,让用户可以一站式、轻松穿透到集团内各公司、各个应用场景,实现便捷交易。”

同时,中国平安也越来越擅长“交叉销售”,向客户出售集团其他业务部门的更多产品,从而在不产生获客成本的情况下增加收入。多个子公司签订合同的零售客户占比从2015年的19%左右上升到目前的37%左右,逐步实现了平安致力于提供“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的服务”。

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集团互联网用户量近5.79亿,较年初增长12.3%,年活跃用户量3.15亿。稳住了客户转化和销售,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超2.14亿,较年初增长7.0%,客均合同数2.71个,较年初增长2.7%,前三季度新增客户2,853万,同比增长2.5%。

显然,中国平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出八大爆款组合,加大金融界“狂欢节”的升级,既可以理解为对用户金融消费需求的长期看好,也是基于平安自身客户交叉大生态的信心。

大象起舞


一个领先的公司在寻觅创造价值的征途中,势必要穿透边界,冲破天花板。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已到来的背景下,对于传统金融而言,用科技武装、加速自身改革是实现可持续的唯一选择。而中国平安早已成为赛道的领先者,从这点来看,科技造血,生态赋能,势必将撬开中国平安新的增长空间。

1988-2021,33年的时间,平安已经成长为一只“大象”。当年IBM传奇总裁郭士纳以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来标榜“庞然大物”IBM向新技术的转型的成功,但比起IBM的自救式的转型,无疑平安这只大象在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做出了更具远见的选择。在人们对于中国平安还保持着传统金融企业的印象时,在“科技+生态”的战略加持下,中国平安这头“大象”已经向着商业模式的“无人区”悄然转身、独自翩翩起舞。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