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全球房企榜首后,碧桂园半年报再交惊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登顶全球房企榜首后,碧桂园半年报再交惊喜8月10日,作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著名、最权威榜单之一的《财富》500强,公布了最新的榜单。今年,中国共有133家企业上榜世界500强榜单,继去年首次超过美国后,中国上榜企业数量继续领先,稳居全球第一。


在中国上榜的企业中,房地产企业有5家,其中碧桂园的排名从177位提升到147位,稳居全球房地产行业第一。与此同时,碧桂园也取得了继2017年首次登上榜单后,排名连续4年不断提升的佳绩。


无独有偶,在与《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并称为全球最具权威、最受关注的两大商业公司排行榜,由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20年度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中,同样有碧桂园的身影。碧桂园以701亿美元销售额、57亿美元利润、2738亿美元资产和278 亿美元市值位列榜单111名,较去年上升18名。这也是碧桂园自2010年首次入选该榜单以来,连续第11年实现排名的提升。


在排名上升的同时,碧桂园的业绩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8月25日,碧桂园(02007.HK)发布了2020年中报,碧桂园无论是在财务还是业务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其中,营收达到1849.6亿元,毛利约为448.9亿元,毛利率24.3%,净利润219.3亿元,净利润率11.9%,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146.1亿元,继续保持行业前列。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在销售方面,碧桂园上半年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669.5亿元,这也是碧桂园公司权益销售金额自3月起连续5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其中7月份权益销售额542.8亿元,同比增长27.52%。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的权益合同销售回款额约2509.3亿元,权益销售回款率达到94%的水平,已连续5年高于90%,在行业继续保持领先。


合同销售面积约3185万平方米,在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统计的2020年1-6月全口径销售额排行榜中,碧桂园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3723.1亿元,仍然稳居行业第一。


从同时在两大榜单中取得好名次,再到业绩不断报喜,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何碧桂园能屡屡创造佳绩?


“一率五力”迎战地产新时代



对任何企业而言,只有做到时刻保持忧患意识、随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才能始终保持活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随着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作为房产行业的领军者的碧桂园,也积极顺应行业发展大势,提出了多种应对之道。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一率五力”。


从时间点上来看,2020年是碧桂园的全周期综合竞争力提升年、高质量发展关键年。今年初,碧桂园集团核心管理层提出“一率五力”,即在合法合规、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好高效率、成本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和科技力的“一率五力”战略。


在8月的碧桂园集团月度管理会议上,集团总裁莫斌对“一率五力”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高效率是一定要做好前置策划,做到有效的高效率;而成本力是以成本为抓手,达到最优成本,不浪费、提品质;产品力方面,要读懂标准化,围绕质量管理“十项重点工作”做好基础产品力的升级;营销力方面,要加强以客户为中心,增强客户感知度。服务力方面,是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的服务、一辈子的服务。


而科技力方面,莫斌提到“极简组织”与“极高效率”两个关键词。他解释,“要进一步检讨现有的组织,思考如何做到精干高效,推出有效的举措?我们并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要读懂每一个岗位,了解每一个岗位的必要性,认识它的价值,真正地变成极简组织,提高效率。”


总的来看,“一率五力”战略体现出了碧桂园对未来变局的应对之道,即从产品、服务、多元化三个层面着手。


首先,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产品都是自己的名片,做好产品无疑是重中之重。莫斌也在会上特别强调并指出要因地制宜,重在实效,“基础产品力是重点,关系着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口碑。”

 

碧桂园在这方面采取的方法是,在标准化制度的指引下,做到不断提升品质的同时,也提高效率,并且不浪费宝贵的资源。


其次,在服务方面,以质量和服务周期为落脚点。采取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感知力更强的服务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终身的全流程服务。


科技力则是碧桂园多元化布局的重要路径,智慧建造、机器人餐厅等业务正是碧桂园在这方面的发力点。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会上直言,“全周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我们长期要坚持的一项工作。碧桂园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不是追求单纯的规模增长,而是追求全面的发展。”

城镇化新机遇



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报告中对中国城镇化做了最新的预估。


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8000万人以上。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即便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65.5%,还是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存在着差距。



与此同时发生的是,我国核心城市的房产流通率已接近发达国家,但全国的整体水平仍较低。


这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空间,城镇化过程中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各种扶持政策,为城镇化“架桥铺路”。


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发改委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对此均有涉及。


碧桂园自成立之初就与城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城镇化参与程度,碧桂园一直都领先业界。


以福建为例,碧桂园自2013年入闽,目前已在八闽九地市布局110余个项目,广泛分布于福建的60多个区县,真正做到了在八闽九地市的深耕,也正顺应了福建城镇化的蓬勃发展。

不难看出,碧桂园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而看好城镇化也助推了碧桂园的腾飞。


因此,尽管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碧桂园仍然坚持长期看好新型城镇化前景,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长期向好抱有坚定的信心。


碧桂园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也曾多次表示,看好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此前的财报报告中,杨国强表示,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步伐绝不会停下来,十四亿勤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绝不会停下来,关键是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地产+科技”碧桂园的双引擎战略



随着房地产行业逐渐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加之企业自身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头部企业都在寻求以多元化来寻求业务转型。如万达用资本支撑娱乐、健康产业,融创押注文旅,而碧桂园则选择了“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并没有选择利用资本优势简单粗暴的上项目,而是选择了“地产+科技”双管齐下的策略。


首先,在发展科技业务的同时,碧桂园并没有轻视目前的支柱业务“地产”,最好的体现则是节节攀升的业绩。


除了上文提到的营收和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外,在负债方面,碧桂园的表现也同样亮眼。


中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有息负债总额从去年底的3696亿元下降至3420.4亿元,较去年底下降了7.5%。同时,融资成本也再度下降,仅为5.85%,相比去年底下降了49个基点。整体来看,碧桂园的总债规模降至低位,财务保持稳健。


在对房企来说颇为重要的现金流方面,碧桂园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可动用现金余额高达2055.2亿元,另有约3288.1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


跨国金融服务巨头摩根大通也对此给予了肯定,其在研报中表示“在大型房企中,我们首选碧桂园等企业,因其拥有强大的内控体系和土地储备,这让它们能够更快增长。”


其次,碧桂园在科技方面布局了建筑机器人、餐饮机器人、现代农业、碧优选等业务板块,实现多元化发展。


以两年前成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为例,截至2020年7月该公司已获得577项专利授权,有近40款产品投入工地测试应用,室内喷涂机器人等10多款进入产品化阶段。同时,公司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达到265个,建成投产装配式构件厂等工厂共计10家,还有其他配式建筑构件工厂正在布局中。

 

碧桂园在无人餐饮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则是在今年2月抗疫期间,为武汉市汉南区方舱医院送去了千玺集团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为志愿者、医护人员及有需要的人免费提供24小时烹饪的煲仔饭,再次刷新了外界对碧桂园的印象。


据了解,截至2020年6月,千玺集团累计已提交500项专利申请,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系统80多种,其中61款已投入使用,涵盖火锅、中餐、快餐、煲仔饭等多个业态。


在现代农业方面,碧桂园从产、学、研等角度出发。


在“研、学”上,碧桂园农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建立沟通合作,在农业设备、农产品安全、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对接合作;


在“产”上,碧桂园已经与建三江管理局签订合作备忘录,联手在黑龙江二道河农场建设大型无人作业示范农场。同时,还在武汉建立“中国种谷”,推进中国种业发展,并携手湖南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助力非洲实现粮食安全。


从目前的动作以及取得的成果来看,如果说“地产”是刻在碧桂园身上二十余年的印记,那科技将会是其未来的符号。


在机会稍纵即逝的商海中,碧桂园登顶全球房企榜首,财报也频频报捷,说明碧桂园不仅有着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其“房产+科技”的双引擎战略也已初显成效。相信“感官”灵敏、善于先行一步的碧桂园,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