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才是必杀技——参加中国平安2023年股东大会有感(附马明哲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的发言实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58喜欢:103

#雪球星计划#

2024年5月30日,参加了2023年中国平安股东大会。从流程上看,有点太匆忙,按道理应该股东对财报、利润分配方案等事项充分提问后,再进行投票。实际上,匆匆走完流程后就直接开始投票。虽然作为小股东对于投票没意见也没发言权,但是感觉少了一次正面询问财报和利润分配方案的机会,相较之下还是万科安排两次提问环节比较合理。从回答内容上看,主要股东关心的问题都有覆盖到,虽然中间有点小风波,但是经过马明哲马总的回答,能够看出马总对于平安自身的反思和对于股东长期持有的感谢很真诚。真诚才是必杀技,希望平安能以高标准继续要求自己,引领行业发展。

01平安说了什么?

1、对业务有信心

业务方面其实没有太多好说的。谢永林谢总和郭晓涛郭总对于各自的业务领域都很熟悉。

一是传统业务稳定。保险方面一直保持着行业前列的营收和利润,保险业务也加快和医疗、养老等领域的结合,从简单的保险销售模式转变为保险加服务的模式,通过提供线上、线下、到家等更多的服务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留存率的上升,新业务价值也持续增长。保险代理人改革有成效,保险代理人数量下降既是行业的趋势,也是我们有意为之,目的是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收入的保险代理人队伍,实现保险代理人的月收入增长,稳定率提升,将有助于更长期、稳定服务客户。保险和居家养老、高端养老、医疗服务等结合也很好等等等。

二是业务增长潜力足。管理层表示对中国经济今年乃至未来10年来,一是有信心,二是有耐心,信心的来源是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规模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绝对是有极强的韧性。聚焦的医疗、养老产业有两个非常核心的关键点,一个方面,从客户角度来看,未来客户有需求,是具有非常高增长、高潜力的一个赛道。另外一个情况,医疗养老跟我们的主业保险有着非常紧密的结合点。

三是方正集团的处置成效好。由于方正集团的处置需要整体接手,所以平安在接手方正后,将方正的资产分成了几个不同的部分,一方面是与平安主体业务无关的资产,进行了快速的处置,尤其是方正房地产有关的资产,由于快速处置,实现了在房地产深度下调前资产的保全。另一方面是与平安业务有关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方正的医疗资产,这也是平安接手方正资产最重要的目的。如北大国际医院等医疗资产已经实现了和平安业务的深度融合和对接,产生了良好的效益。而方正证券、方正人寿等业务,平安也通过部门对部门的点对点赋能,实现了业务的扭转,目前1-4月份方正集团归母净利润已经将近10亿。

2、对投资有信心

一是注重投资效益。平安的总体投资收益率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同时也是行业的领先位置。

二是注重风险管理。在集团层面包括寿险层面进行预防管理,包括从资产负债管理到产品能力,到资本管理到产品管理,形成一个闭环机制,能够更好前瞻性地应对潜在的行业风险

三是房地产业风险敞口方面。保险方面,房地产有关资产为2000多亿,占总体资产的比重为4.2%左右,其中还有1600多亿为收租物业,即商场、办公楼等物业。银行方面,与房地产有关的不良资产率在下降。其他方面,例如平安信托等,其资产为表外资产,不是平安自身的资产,不会影响平安资产安全。

3、对股价有信心

一是股价历史低位。从行业来看,综合金融行业发展有前景。从公司来看,平安处于行业的头部地位。从价格来看,不管是PB还是PE,平安都是处于历史地位,低于实际价值。

二是持续分红有预期。马总在发言中透露,公司有许多股东是长期股东,特别是国外的养老金基金,对于分红有要求。一旦出现分红下降,将会撤资,导致股价下降,损害所有股东权益。所以,在公司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将会优先保障分红不下降,而不是通过回购托底股价。

02平安没说什么?

其实平安说了很多,也很全面,但是我个人其实有三点关注的问题,结果一直没有人问,也没有管理层回答。在这里还是想写出来一起讨论一下。

1、汇丰集团

近期一直传出平安打算处置掉汇丰集团股权这部分资产的消息。考虑到汇丰一年四次的分红频率和目前较高的股息率,总体来看是一个较好的投资标的,平安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打算处置掉这部分资产?如果平安不打算完全处置掉这部分资产,那么将会如何推动汇丰香港业务和国际业务的拆分?

当然,如果是因为汇丰一直不肯拆分香港业务的话,那么直接卖掉也是合理的选择。

2、平安证券方正证券同业如何处理?

今天其实讲到了方正集团的有关内容。但是没有讲到如何处理平安证券方正证券关系的问题。实际上,目前国家政策支持头部券商做强做优,从平安的几块金融业务上看,保险、银行(股份制)都处于行业领先位置,证券业务相较而言不突出,正好可以通过和方正证券形成合力,进军头部券商。不知道管理层是如何考虑的?

3、大股东卜蜂集团

从2018年开始,大股东卜蜂集团已经连续5年卖出平安股份了,所持股份接近腰斩,也已接近5%的公告线。但是作为最大的单一股东,依然拥有2个非执行董事的提名权,所以卜蜂集团是否计划继续持有平安股份?在平安管理层看来,平安的股权价值一直被低估,结果大股东一直在平安被低估的情况下减持?感觉管理层和大股东对于股权价值的看法分歧很大。

PS.会上有香港股东指出平安在上市15周年的时候,曾派发特别股息0.2元。今年将是平安上市20周年,希望平安也能派发特别股息。

我觉得虽然今年形势太差肯定不行,但是我期待以后补发一下。

附:马明哲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的发言实录(录音整理,以平安官方为准)

马明哲在2023年中国平安股东大会上的发言实录

回答第一个提问股东:

第一个问题,你说的很对,平安的投资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有很多不够的地方。(鼓掌)虽然我们过去10年,平安的投资在保险行业一直是排在前面的、最好的,但是我们无论是投资的理念、投资的战略、投资的专业、投资的技能、投资管理的制度,确实离我们股东的要求、与平安自身的要求还是有差异,这个是确实需要我们去努力的。所以关于投资的第一个问题,这个我们要改进。

第二个问题,保险的投资和一般的投资还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区别在哪里呢?保险的投资比较简单的理解有五个方面的匹配。

第一个是投资回报的匹配,即你的负债和你的资产匹配,如果不匹配就会出现利差损。

第二个是时间的匹配,我们现在的负债是16年。但按照时间来算,我们的资产是12年,按照现金流来算,我们是9年,实际上我们也是在找匹配。为什么呢?我们每年大概有5000亿的正现金流,包括新缴的保费、2000亿的利息、到期的投资,每年有这几千亿我们要去投资。当利率往下走的时候,我们如何去掌握这个趋势?平安的投资难在哪里?难在船大难掉头。我们要严防死守风险。有句话说保险的投资宁可贵也不要买错。虽然我们也犯了不少错,但总体来讲我们做对的占大多数。

第三个是周期的匹配。每一个经济周期你必须掌握,因为20年会有三个周期,而我们的负债目前是16年。现在也想投一些可能穿透经济周期,可以赚取通货膨胀的价值和利润(的标的)。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模型,投资有好几千人在做,我们也是很紧张。

第四个是产品的匹配。因为我们有万能产品,兜底性产品,保障性产品,这产品的定位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产品的定位决定你产品的竞争力。例如分红的产品如果分红不好,别人不买你。而产品预备也是不容易的。

第五个是监管的匹配。因为监管有很多的制度、很多的规矩,这个可以投多少、那个可以投多少(都有监管要求)。所以我们做投资来讲,肯定会错过一些投资。像巴菲特这么伟大,巴菲特他自己也承认他错过了TMT。而且巴菲特还是以保险之外的投资资金为主,他3/4的钱兜不是保险需要匹配的资金。

所以总的来看,要做到时间匹配、回报匹配、周期匹配、产品匹配、监管匹配这五个方面,这确实是不容易。当然像你(股东)所说的,我们需要改进这是发自内心的,我们离我们自己的战略、制度、管理、专业等等方面还是有差距。

你们两位的建议我们一定会听,我一直都讲,平安坐在这里的管理层都是普通的打工仔,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是我们的追求。

回答第二个提问股东:

第二个是关于何先生,从香港来的,15年的股东,我非常感谢你。你提到的关于市值管理的问题,如何关注平安股价,让股价更好。那么刚才其他管理层他们都讲到平安的战略如何具体做的。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做一个选择。公司发展需要钱,公司分红也需要钱,公司回购也需要钱。我们这个钱用于分红,回购就少了。我们用于回购,分红就少了。首先要确定平安还是一个成长的公司,它还是需要资本的。金融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银行1块钱做8块钱的生意,保险1块钱做12-16块钱的生意,这个游戏是监管固定在那里的,没有无本的生意。

例如偿付能力、资本充足率等等概念讲的天花乱坠,就记住:做银行1块钱就做8块钱的生意,做保险1块钱就做12-16块的生意。所以讲公司增加业务是需要资金的,不是无本生意。因为股东投资我们是一个长期的价值,有的股东持股15年,我们如何对你们(股东)负责?5年、10年投资下来不后悔,实际上这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权衡我们的钱是用于公司发展的资本金?还是用多少来分红?还是用多少回购?

支持平安的很多大的股东(有三分之二),他们是靠分红,只要分红降低了,短期回购股价上涨,他们马上就走,股价就下来了。所以我们每年两次回去找不同的股东,包括个人股东,就去问,从大多数中找到一个平衡。因为长期股东靠分红的,很多是退休金,包括很多欧美的退休金基金,这是很难得的(长期投资),但是一旦分红降低,他们马上就走,股价就会下跌。所以我们也很紧张,就这么多钱,如何做好最佳的平衡?不是我们舍不得,如果有很多很多钱,我一定回购,把股价冲高再说。无论是投资、分红、回购,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找到一个对公司市值管理最佳的平衡。

不是我们做的很好,我们也做的很不够,就像你们对平安持有这么长的时间,是对于平安的信任。说老实话,15年不离不弃很难得,这种股东我觉得要发奖牌。(鼓掌)还有很多老面孔,每年股东大会必到,每年打卡,每年讲两句,这是很难得的,我们真是太谢谢诸位了。所以我们所有的董事、监事、独立董事都坐在这里倾听大家的发言。特别是我们的独立董事,多次强调一定要倾听所有股东的诉求,然后我们要认真的回复。所以你们的信任也是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股东的鼓励对我们是最开心的,感谢你们。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 #股东大会见闻#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平安(02318)$

全部讨论

我持有17年平安,只想分红,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保险公司投资不会买茅台的,说买茅台的是外行指导内行。我去年参加股东大会了,今年没有去。谢谢分享。$中国平安(02318)$ $中国平安(SH601318)$

06-01 05:32

印象中马总好几年没有回答这么多问题了,说明平安真的要走出低谷了?

05-30 23:30

每年马总都要发言,解释公司的发展方向。很真诚。

05-31 01:31

保持分红增长率,馬总说得对,大家安心收息,等待国家实体拐点到来

05-31 07:57

真诚回答,至少态度好。我倒是不希望股价上涨,最好下跌,继续买入。实际上,不关心股价高低,只关心企业发展潜力,及保证分红持续增长。

不回购拿分红当挡箭牌这是不对的,这不是站在股东价值思考。老巴绝对不会说这种话的,回购的唯一标准就是股价是否低估。你也可以先减少分红,然后让老外跑路,再低位回购岂不美哉。这才是提高股东价值啊。只要确实是股价低估,回购就是提高股东价值。

05-31 06:27

最关心的问题是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平安养老的偿付能力评级都很低,连a都达不到,是什么原因,竟然没人问

06-05 08:44

做银行1块钱就做8块钱的生意,做保险1块钱就做12-16块的生意。

请问谢总,姚总和Jessica 有出席吗。照片左一左二的人是谁。另外这次马总发言多吗,还是说主要是下面的高管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