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反转何时到来?阿里财报点评及个人策略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0

#雪球星计划#

新闻来源:

阿里巴巴5月14日公告称,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季度,收入为2218.74亿元,同比增长7%;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2.7亿元。净利润为9.19亿元,同比下降96%。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财务年度,收入为9411.68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97.41亿元。净利润为713.32亿元,同比增长9%。(界面新闻)

这份财报怎么样呢?市场给了很直接的反馈,盘前跌超3%,盘中一度跌超8%,最后收跌6%。

可以说,市场对于财报是非常不满意的。我们从业务面和资金面两个方面看看,这份财报差距在哪里?反转何时到来?

01业务面:利空大于利好

一、落后在于:

1.落后的中介思维

这基本上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就像微软在浏览器市场所犯的错误一样,微软一度认为IE已经是浏览器的终极形态,不需要再更新了,直到谷歌的Chrome浏览器抢占市场以后,再推出Edge浏览器也抢不回失去的市场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淘宝失去客户的原因是因为没有PDD的“仅退款”,用脚对待客户。但我们认为更深层次的是产品力的问题,淘天的基础是源自于B2C和C2C的产品概念,但是这种概念依然是基于中介思维,即打造一个连接商家和客户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里是强者越强的逻辑(如果以明星和粉丝来比喻,淘宝平台里的头部商家都是大明星,大明星的品牌力强,平台只是他们和粉丝沟通的渠道,换个平台,大明星还是大明星)。

那么PDD是什么逻辑?是和抖音一样的网红经济的逻辑。为什么抖音神曲大部分都不是大型音乐公司和大明星的作品,因为抖音初期买不起大明星的版权,所以,抖音只能推那些中部、尾部的音乐作品,但是平台推波助澜下的刻意经营,必然出现爆款作品,反而成绩超过了所谓的大明星(抖音神曲Old Town Road在美国Billboard上连冠17周,打破历史记录)。单纯的中介平台只有渠道价值,能够依托平台对产业链进行改造、进而推出自己的爆款商品才是新一代平台经济的玩法。同理,速卖通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年还是不温不火,是速卖通的阿里员工不够努力吗?而是一套落后于Temu、Shein的中介思维模式。

2.不够彻底的断舍离

自从吴永铭吴总上任以来,提到最多的点就是聚焦主业、坚决取舍。但是从这份财报里还是没有看见取舍。从财报里面看,本地业务里面的饿了么、盒马以及整个大文娱集团难道不应该舍弃掉吗?当初是为了流量入口选择做了这些业务,但是这些业务在不烧钱的情况下,根本带不来流量,与其花钱养着流量入口,不如直接砸钱买流量。(B站的股份都卖完了,难道优酷比B站还值得持有?)我想任何一个公司的聚焦主业都不会是聚焦六个主业(淘天、云智能、AIDC、菜鸟、本地和大文娱)

二、反转在于:

1.投出下一个AI。

业务面上最有想象力的业务还是云智能业务。目前,阿里是唯一一家同时投资了国内四大AI创业公司(智谱华章、月之暗面、MiniMax、零一万物)的公司,同时参考OpenAI的融资过程,进行大模型AI训练不仅要钱,还要云服务器资源。作为云服务市占率最高的国内公司来说,阿里投资AI创业公司有着天然的优势,甚至可以以云服务器资源的使用权投资入股(参考微软)。目前,月之暗面的Kimi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4家创业公司全部下注,可能投出一家成功的AI创业公司。

02资金面:利好大于利空。

1.曾经的大股东软银已经清仓减持。

曾经与腾讯类似,有一个持股比例很高的外资大股东,但是与腾讯不同的是,阿里的大股东之前公告已经完成了清仓减持,也意味着资金面上最大的卖出压力已经消失。

2.纳入港股通带来的估值中枢提升。

阿里在财报里明确:

自愿转换为于香港联交所双重主要上市进展:我们一直在为我们在香港主要上市做准备,目前预计于 2024 年8 月底完成转换。我们将适时就主要上市转换日期另行公告。

意味着8月底将完成香港和美国的双重主要上市,同时也意味着解除了纳入港股通最大的障碍。参考腾讯10%的港股通持股份额,将带来巨额增量资金。

03个人策略

总的来看,资金面上的利好大于业务面上的利空,特别是纳入港股通的预期,可能最多提升阿里巴巴50%估值,我们今日已执行原本的计划,通过场外中概互联继续买入阿里(场内果然没跌)(其实今天买和明天买一样,反正港股休市)。

@今日话题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SW(09988)$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全部讨论

幸好昨天通过中概互联增持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BABA)$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