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聊聊大家都关心的华为车BU及赛力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3回复:255喜欢:247

$赛力斯(SH601127)$ 看到不少人对车BU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解读,忍不住也想聊一聊这个话题。

华为2000年说不造车,发了文件三年有效期;23年又重申不造车,发文件五年有效期。据说为什么有效期是五年,是因为华为内部文件有效期最长就是五年。

那么华为为什么这么坚定不造车呢?

一方面是投入太大。华为在最艰难的几年,投了两三百亿招7000人,总营收才40亿,结果是车BU成了华为唯一亏损的部门,其他车企嘲笑这种生意只有华为敢做一一这还只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如果涉及到整车,还得投多少钱、请多少人?!

另一方面就是传统车企的抵制。都知道21年上汽拒绝华为理由就是不想把灵魂交给华为。华为搞车BU的本意是把方案卖给尽可能多的车企,如果自己造车那就成了所有车企的竞品,追加投巨资造车假如不成功,那车BU的方案更没车企用,所有投资不是都打水漂了?

接下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去年11月和长安签的备忘录,这个备忘录其实也是细节满满,让我们看看媒体的公开报道:

一一11月25日,华为与长安汽车签订了一份拟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前者将车BU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这家新公司,而后者通过投资持股比例不超过40%。

一一目前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欢迎中国有实力的车厂,比如一汽,来参与共建、共同打造最领先的、极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产品。

这里几处细节:

1、车BU亏损严重,长安不想接这个企业的债权债务,只想以最低代价接更可能多的股权来取得车BU的技术成果,所以需要成立新公司接车BU的人和技术,并且占股可能就是40%;

2、长安是上市公司,对外投资金额过大的话需要公告,没有公告金额的前提下签署的备忘录,预估投入不会太大;

3、华为被车BU给亏怕了,长安提出这么苛刻的条件都能接受。等于债务华为扛,人由新公司选择性的接收,能收回多少成本就是多少成本,更加别提什么造车业务了,只想早日脱身车BU;

4、是华为主动喊话邀请国内其他车企,但没有其他车企愿意接车BU的股权,怕接了就是个无底洞继续亏损,所以长安才能占到40%。华为是需要绝对控股的,华为不控股,长安也不安心。长安本意捡便宜的,如果捡成了大股东以后长安牵头搞融资搞研发,自己不懂业务技术人员都跑了怎么办?毕竟长安不是搞软件这一块业务的,所以新公司里顶多是留了不到10%给赛力斯,在没有其他车企愿意投入新公司的前提下,华为在新公司是必须做大股东的。

本来这个模式对双方都是利益最大化:华为从唯一亏损的业务里脱身,且得到千亿车企的采购支持;长安低成本获得现成的智驾系统,两全其美。但这一切在1月17日长安董事长炮轰赛力斯开始事态开始悄悄变化,让我们看看媒体的报道:

一一据悉,在最近的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谈及行业竞争时表示,“这个行业(汽车行业)怎么这么糟糕,几十万的车非要说上千万”,同时他希望合作伙伴不要误导消费者,做广告时需要守住行业底线;对此,华为余承东低调回应。

长安为什么要公开炮轰同城兄弟赛力斯,或者不惜得罪自己未来的合作伙伴、赛力斯背后的华为呢?

这一切关注汽车行业的可能都清楚:赛力斯M9短短两个月内卖爆了,50万以上级别销量遥遥领先,大定4万等同于200亿营收。

小道消息是因为赛力斯M7和M9销量暴涨,华为芯片供应不足,优先供应已经深入合作的赛力斯,导致阿维塔12产能出现问题。

但是问题的本质,还是华为可能觉得投了两三百亿的车BU,处理得草率、廉价了。这样在备忘录转成合同的过程里,长安已经没有了两个月前的优势地位,华为也开始重新审视车BU的价值。

赛力斯今年销售额超越长安几成定局,市值能否超越,大A变幻莫测不敢妄言。

长安汽车怎么能想到一个出卖了灵魂的弹簧厂没几年能与千亿规模的自己平起平坐甚至略胜一筹?

长安已经连续20年蝉联重庆制造百强冠军了…

接下来的事情让我们看看媒体报道:

一一3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东风汽车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在某场活动中透露,该集团正联合一汽集团,积极跟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投资事宜。

消息立刻引起市场关注,如果按照上述说法,包括东风、一汽和长安在内的三大汽车央企或将在华为车BU中“会师”。

这就是典型的“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华为车BU现在不会轻易贱卖了,也不需要贱卖了,仅仅赛力斯今年对智驾的需求可能就远远超过了车BU过去几年的总营收;

国有车企对智驾的想法开始彻底转变,想要积极拥抱华为;

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华为,并没有迅速公开的热切回应。

赛力斯现在成为了华为手里的一把利刃,挺直了华为的腰杆,也给华为高层里唯一力主造车的大嘴提供了底气。

这个话题到这里如果戛然而止,那么也就是给大家分析了台面下车BU技术、股权利益分配的暗流涌动:以前是亏本求人家入股,现在大家主动想入股华为还主打一个不吱声;长安的焦虑不仅仅来源于所谓阿维塔12的芯片,更多的可能是唾手可得的能掺和进去的车BU的资本和技术,一下子似乎遥不可及…

所以现在各大车企股民热烈讨论的自家公司入股车BU的话题,其实可以暂停一下了…

这里又涉及到两条道路的选择,也就是我们可以更深入的讨论这个话题:

华为到底是将车BU股权一点点拆分给国内各大车企成为类似博世的供应商、还是自己造车?

华为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4500亿,预估全年收入7000亿;

赛力斯今年保底40万台,冲刺60万台。

那么赛力斯今年是发力的第一年,大概能做1500亿上下。

华为可能自己都没想到,只是做了个车BU,节约成本扶持了赛力斯,结果弄出个千亿车企;

尤其可怕的是,这个车企产品矩阵还不完善,后续还有M5改款、新推M8、可能的M6和M7改款;

那么20-60万区间可以实现全覆盖;

对了,还有一个传说中60万起的M9非凡大师版。

假如入股赛力斯做到国内3、4000亿规模,并且在华为全球遍布的网络支持下,打入国外市场…

是坚决不造车,协助赛力斯成为一个产值数千亿的企业,成为合作伙伴的标杆,吸引更多车企合作;

还是华为亲自下场,短时间内再造一个华为?

赛力斯目前已经开始华为化改造,华为会资本运作入主赛力斯、做全球的华为汽车么?

还是继续坚守不造车的承诺,致力于做中国的博世,只是给各大车企销售智能座舱和电机?

这对华为,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对广大股民,也是一个极大的悬念。

精彩讨论

轮回66603-09 12:15

分析的不错
赛力斯现在是华为造车线最大的底牌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200.00,也推荐给你。

间歇性死机03-09 12:19

感谢老板厚爱,第一次收到这么高的打赏,不枉我凌晨码字。
赛力斯越成功,华为越纠结一一这玩意好像比卖手机来得快多了?!

线性代数下册03-09 11:48

这篇文章有深度有理解,也没有妄下结论,点赞。顺便提一下,赛力斯营收我觉得今年是肯定要冲击2000亿的。

间歇性死机03-09 11:27

去年底的华为:还是得找个下家把华为BU给低价处理了;
今年初的华为:列强竟是我自己?!

间歇性死机03-09 11:53

取决M9后续订单和M8推出时间,我只能做保守估计。
但是如果今年赛力斯能冲击2000亿,那受到冲击最大的、震撼和反思最多的,反而是华为。

全部讨论

03-09 18:02

按照目前的竞争格局,华为再支一个队伍重新构建完全的华为汽车没可能了。大概率是两条腿走路,一边扶持鸿蒙头牌赛力斯(入股或直接分账都有可能),用赛力斯撑场子拉人流;一边做博世+谷歌软硬综合体,利用当前的政策偏向深度绑定国有车企,再由点及面逐渐铺开

终端和车bu一手好牌被徐直军打的稀烂。现在不同意长安占40个点吧,总有人说你华子背信弃义,说话是放屁。还是同意长安40个点吧,不说严重贱卖车bu,长安一家独大,你后面玩个寄吧

03-09 13:12

好文分享一下

03-09 14:02

M9今年20万,M7今年25万,M8估计今年交付不了。就看M5改款升级后的价格了,等这个车的潜在购车用户很多,看这车怎么定价吧,维持原价大家都会比较失望,如果价格下降2-3万。又会是一个爆款。那今年60万销量没问题了。二千亿营收

从商业角度而言,造车本来就是垃圾产业看看全球盈利一哥丰田 年平均roe7%左右 而且盈利利润主要依靠金融服务 更不说其他更难的了。。。。这些话题都是老生常谈了

03-09 12:50

越模糊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03-09 13:15

问界销售良性螺旋非常可怕!M7、M9再加M8发布,魏小理、BBA的销量再度挤压1~2成。问界全年八十万辆销售是可以期待的!华为、大嘴强力加持,再加一众新老车企弱鸡表现为背景板的衬托,问界更显鹤立鸡群。(2季度全系销售冲6~8万/月)。

03-09 14:59

赛力斯既是样板间,也是把屠刀。
样板间打造的越漂亮,人家就越愿意上门合作。
屠刀就高悬在上,威吓各方。

03-14 07:51

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03-14 07:04

华为最终想的是能把它的智能系列用在大部分车上,打造华为的生态系统,这应该是华为的终极目标。什么造车之类的都是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如果这个成立的话,那华为造车对其他车企难道没有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