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投资总是被人骗?为什么你买基金老是亏钱?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我投资P2P亏了300多万”;

“我投资鼎某丰亏了1000万”;

“我投资新三板私募基金亏了200万”;

“我投资一个私募,把本金都亏光了”;

“我投资一个保收益的'理财产品',结果公司跑路,血本无归了”;

“我炒某某币,钱亏光了”;

“我炒外汇,钱亏光了”;

“我买的基金亏了50%了,该怎么办?”

发出这类抱怨之声的人,不乏高学历人士,也不乏优秀的实体企业主,甚至还有金融业人士。作为一个曾经的金融从业者,对于这类声音早已见怪不怪了,深入分析这些惨烈的投资案例,我们应该树立真正正确的投资理念:

“物美价廉--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投资好的生意”。

而且在此之前,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这个生意必须是真实的合法生意。

总结一下就是以下三点:

1、真实的合法生意

2、好的生意

3、好的价格

所谓真实的合法生意,就是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受到法律保护的生意,而不是权责不对等的打着“投资”名义,实则诈骗的伎俩。在现实中,这类商业活动是普通人最该警惕的,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被骗得血本无归。

拿以上的一些“投资”失败案例来做分析:

p2p是典型的权责不对等,“投资者”通过平台借钱给别人,别人承诺会支付一定的利息,平台再返回本金及利息给“投资者”。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

进入平台的资金由谁监管?

平台容易出现非法集资问题如何解决?

借款人的信用问题怎么核实?

以上问题,基本上属于和人性作对的,做这样的生意还不如直接把钱借给信得过的朋友。

炒某某币、炒外汇,在我国属于非法行为(银行正常汇兑除外),凡是架设相关平台,吸引投资者杠杆交易的,有一个算一个,均非法。其中的资金兑换,极易构成洗钱罪、帮信罪,投资者可能不仅钱没赚到,还可能吃牢饭。

投资某“保收益”的“理财产品”、“鼎某丰”,遇到跑路,血本无归的投资者们,你们惦记着人家给你的利息,人家则是惦记着你的本金。

根据我国对金融产品的相关规定,任何“理财产品”均不得“保证收益”,哪怕是投资国债的债券基金,也不得保证收益。

试想一下,国债收益率是多少?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多少?有什么生意能保证你无风险年化收益10%?

这类生意基本是披着金融外衣的庞氏骗局,只能不停的拉新的投资者去维持一个“高息”资金盘。而所谓的高息,只要投资者不提取本金,那完全可以用你自己的本金支付你的利息。

这类生意的底层资产往往是没有正常商业逻辑的,骗子修养不够的会拿着筹来的钱去炒卖股票,骗子修养很纯粹的,则是把骗来的钱去买“垃圾”(比如花一个亿去买小舅子的报废设备)。

骗术较高的骗子并不会做一个“保x%收益”的理财产品合同,因为这样的操作很容易留下犯罪证据。他们也许会拟一个合伙协议,或者买卖合同,把一些垃圾“课程”、“保健品”高价卖给你,这样即使某一天东窗事发,也很难找到他们的犯罪证据。

总之,黑杰克希望投资者们在签订任何合同的时候仔细看看合同,动动脑子,好好思考一下合同里面的商业行为是否合乎基本商业逻辑。毕竟现代社会,不可能出现骗子拿刀架在你脖子上要你转钱的。只要你认知不出现偏差,那骗子就很难骗到你。

以上的“投资”行为,底层逻辑就难以满足“真实的合法生意”,投资者可能损失全部本金。

而投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则可算做是投资真实的生意,不过前提是这些基金都是经过备案的合法产品。

投资这类基金产品,则需要考虑另外两个问题:好的生意;好的价格。

无论是私募基金还是公募基金,本质上都是投资者把钱交给“专业人士”去做投资,我们撇去“专业人士”是否专业这个话题不谈,只谈什么是好的生意,什么是好的价格。

先说结论:评价一个基金是否好坏,会因评价标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任何人都无法确定某个基金未来是会涨还是会跌。我们只能通过基金持有的底层资产去大致判断,这个基金大致是相对较贵还是相对便宜。

投资者在投资某个基金之前应该做哪些调查工作?黑杰克在此总结几点供大家参考:

1、先知晓该基金是属于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学习一下什么是公募什么是私募,一般来说,公募基金投资门槛低(几百几千元即可投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投资最低门槛为100万,并且还需要做合格投资者认定。

2、了解该基金的管理人及基金经理、产品规模、投资方向、投资范围、投资策略。

(黑杰克一般使用“天天基金”app查询公募基金信息,使用“私募排排网”app查询私募基金信息)

如果你购买的是公募基金,那么你可先查询该基金的管理人,一般来说公募基金牌照门槛很高,资质一般没什么问题。基金经理也并不那么重要(尤其是行业指数型基金,这类基金基本是被动式管理,基金涨跌基本与对应指数强关联)。管理规模越大,跟踪相关指数约准确,管理规模越小,则可能因为巨额申购和赎回,出现基金价格偏离基金净值。

公募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基本在产品介绍里面介绍得较清晰,实际运作中也和产品介绍偏差不大。

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投资什么板块个股,股票持仓占总仓位的百分比,建议投资者把基金的前10大持仓的个股,逐个看一看,看这些股票的价格,是高位还是低位,这才是决定基金贵不贵的关键,而不是简单的看基金净值。

如果你买的是私募基金,那你可以在某些专业的私募基金查询app以及“企查查”之类的app里面查询一下管理人资质和管理规模和工商信息。

一般来说私募基金总管理规模在5亿以下的私募属于成长型私募,投资者需要多了解一些其他要素(比如基金公司股东背景、基金经理履历及过往业绩等),才能判断这个私募产品是否值得购买。

另外投资人可以查询一下该私募基金过往发行的私募产品的净值走势、产品策略,供自己参考。

至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及投资策略,则需要投资者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虽然目前行业监管日渐规范,但是依然有不少私募基金不会严格按照产品合同进行基金管理,投资者在签署基金合同时应重点关注相关要素。

如果说投资“非真实的合法生意”可能会让你丧失全部本金,那投资基金则应该着重在“好生意、好价格”上下功夫避坑了。

证券这行业很一窝蜂,往往市场涨到很高的时候,基民们会有极大的投资热情,此时基金很好卖,所有证券公司都会抓住这个时机疯狂发基金,而且向证券营业部下达卖基金的任务,而此时的市场恰恰是最危险的!

这也是为什么基民老是受伤的原因之一,基民们回想一下,你是在什么时候买的基金?你是在市场一片萧条,证券公司和银行都没什么基金在卖的时候买的吗?这个时候才是大概率会赚钱的时刻。

但现实中,往往你是在市场一片向好,银行和证券公司神采飞扬向你推荐的时候买的,其实卖这个基金的员工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公司是投资什么的,也不知道这个基金投资的东西贵不贵,他们只是接到了卖基金的任务而已!

基民们自己抵挡不住市场的诱惑,此时身边的小伙伴都沉浸在赚钱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再加上证券公司和银行工作人员的激情推荐,赶着去送钱给基金公司。

而公募基金本来就是被动式管理,只要募到了钱,那就不管股票有多贵,都会买进去的,高位买的股票,基民也不用在下跌时疯狂叫骂基金经理了,你要最近两年持续下跌的行业基金经理实现正收益怎么可能?不腰斩就不错了。

你只能怪自己为啥要在高位去买那些行业基金,评价一个基金价格高不高低不低,不是看基金的净值是1还是0.5还是1.5,而是要看这些基金持有的资产当时是贵还是便宜。

社会上永远不缺骗子,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不用去愤怒骗子,我们无法消除骗子,我们只能提升我们的认知,尽量不去做那个被骗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