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庚基金这波操作,让公募和媒体的节操一起碎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0

今天中庚基金发了一个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

事情到了这一步,基本可以确定丘栋荣要“回家带娃”了

,但公司联合某主流媒体的说法真的把我看笑了,新聘基金经理叫做“更好发挥投研体系化的效能”,写出这句话的人,应该是另外的价钱

谁都知道丘栋荣出走对于中庚影响有多大。

毕竟整个公司的规模才250亿,他一个人就管了200亿,典型的一个撑起一个公司。

但竟然已是既定事实,为什么就不能坦荡一些呢?如果顾及信披规则,那就选择闭嘴不好吗?

问我为什么还在要揪着不放。

来,我给你们盘点一下他们的这波操作。

4月29日左右,关于丘栋荣要走的流言蜚语已经传遍圈内,4月30日,他们通过一些媒体做了辟谣。

5月9日,在层层逼问下,他们先和渠道做了沟通,让领导先走,而后消息泄露,又自己打自己的脸。

5月11日,在市场已经有共识的大前提下,一个欲盖弥彰的操作又来了,他们联合部分媒体写了一些误导人的东西出来。

我之前一直说可以理解中庚基金,我复盘了一顿这波操作后……

对不起,我现在完全无法理解。特别是里面说的,“其他非官方途径获取信息请勿轻信或任意揣测”。哈,你们有什么可以谈信任的资本吗?公众对公募的信任已经很脆弱了,你们还要这样踩上一脚?

另外我也很想问,主流媒体的责任感和客观性现在已经那么差了么?通稿直接用?这样侮辱大众智商真的好吗?

公募历史上出走的明星基金经理不少,每一次出走对于规模都是一次冲击,所以这类事情,机构的处理极其谨慎,案例也不是没有,有些甚至是可以让中庚基金直接抄的模板了。

比如当初某华东顶流的离职。

市场有谣言的时候,公司层面并没有着急忙慌的去辟谣,而是内部达成一致没有分歧后,才开始将消息放出。

在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后,基金经理就发了一封给持有人的公开信,这封信至今都是一篇极好的模板,在里面,基金经理交代了离开原因,对基金的处理方式,也一五一十的向基民交代的清清楚楚。

当然,为了保证持有人利益,在信中,他同时也承诺了继续持有此前自购的基金。而且当初还有一只基金在封闭期,也是等到封闭期打开以后才走的。

这种处理方式,属于事事有回音 ,件件有着落,没有任何藏着掖着,让大家心里一步步有心里预期。

当然,接管他的基金经理,后续也将业绩做的不错,有些甚至比本人在私募做的还要好一些。

当然,稍微处理方式差一丢丢,但也不至于形成反扑的,还有某位大佬。

和丘一样,他离职的半年前,就有传言出来,虽然中间出了一点狗血,甚至也差点出现了中庚第一波的舆情,但后续,基金经理就立马发了一封极其诚恳的信。

在信中,他提到了一个关键信息“新一代公司的架构将是以X为核心的大平台战略”,换句话说,他也是认可团队投研体系的成熟。

而且,基金公司对于基金的规模和稳定性是做了一定努力的,从猫头鹰基金研究院的统计来看,大佬要离任的事情资金即使知道了,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赎回,反倒是前十大持有人份额增加了。

但这样的案例,按照中庚现在的操作,我怀疑就算抄作业,也抄不好

就像当初某冠军基金经理的离职,基金公司显然也是借鉴了华东顶流的方式。但坏就坏在,基金公司尚未发出基金经理变更公告,他自己先官宣了。

而且信写的全是车轱辘话。

什么公司业务稳定了,公司权益基金的长短期业绩位居行业前列了,我可以去外面看看,实现自己梦想了。

真的,这届基民都是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不至于基本阅读理解都没有。

这就是典型抄作业抄翻车的类型。

所以说真诚,始终是最大的必杀技。

现在中庚这波操作,直接拉上了公募行业和媒体一起背锅。

这个事情发酵倒现在,我甚至觉得快成为基金业的“璩静”事件----一连串的骚操作导致中庚基金雪上加霜。

我真的,就算写到最后都想不通,如果你们内部没有协调好,那就低调一些不要发声,等内部统一后,再给基民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即可。

都这个时候了,为什么还能联合一些媒体,写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出来?这到底安的什么心哪?

我现在简直是迫不及待的看二季报数据了!!!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基金今日话题# #基金经理#

全部讨论

05-11 21:00

现在还推荐买主动型公墓基金的,不是傻就是坏。

只有这种时候才看得出一家公司真正的企业文化,这是一家垃圾公司。

05-12 07:53

请您提到华东顶流基金经理是谁啊,值得学习

写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