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记录】散户乙的投资思想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7

一、思想理念

一是买股票就是买企业(注:股权投资思维,投资能产生价值的优质资产,价值即可以把握环境机会、增加收益、消除威胁);

二是长期股东权益回报率(高ROE)远高于社会平均回报率,那么时间越久,你的资产给你带来的收益就会越大。我是铁了心的打算长期持股了。

三是持有成本,最好逼近每股净资产, 别人恐惧我贪婪。

四是价值投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追求确定性(定量、定性的确定性)。

我买了公司的一部分,就是真正的股东。在适当的时机,买入自己认为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分红的股票,买入的数量是我认为靠保守分红可以过上不错生活的股数。随着时间增长,每年分红会让我慢慢收回投资。股市的牛熊、突发事件可以影响股票价格,但不会影响公司的分红。因此,对于一个在乎股票分红而不是赚差价的人来说,股市的牛熊也就不重要了。投资老窖是否成功,主要看什么时候能靠分红收回成本。从目前情况来看,10年内收回成本已经基本铁定了(2013到2022)。因为我是长期持股,我就不以持股期间股价涨多少作为衡量是否成功的标准,因为我经历的太多,见过太多涨几倍的股票后来又跌几倍,都成了浮云。我也就不以账户的波动做标准了,还是以赚企业的钱为准吧。至于今年,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老窖无论是涨是跌,我都铁定每股赚到1.25元(含税)。

投资要把目光聚焦在公司本身,而不是大盘,更不是宏观。换句话说,我们要投资那些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对它只有短期影响,而不改长期发展趋势的企业。对于那些稍有不慎就会被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淘汰和毁灭的企业,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我们不是买了后时刻去判断,而是一开始不碰就可以了。

买股票之前一定要尽可能把最坏的情况考虑进去,要有底线思维。而一旦买入后,就要坚定不移,对未来充满乐观。乐观,不是要盲目乐观,是在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基础上的乐观。

遇事喜欢看负面,容易产生悲观和负面情绪,它会让你产生幻听,似乎总有个声音让你逃离股市,这是价值投资的最大敌人。

二、选股条件

我的思维重点就是:公司长期能给我带来多少回报。

1.公司所在行业长期会如何?

2.公司长期会如何?(很多公司与行业不同步,甚至反向)

3.公司长期股东权益回报率是多少?

4.目前股价买入(唯一与市场有关的因素),何时可以低于净资产?

5.公司负债率多少?毛利率多少?公司是以净资产赚钱还是靠负债赚钱?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脆弱。

6.很多人担心小股东没决策权,赚了钱你又没分配权,把自己当股东不现实。所以我很看重分红率。在乎分红,不代表分红就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当其他因素差不多时,分红才是主要因素。

7.既然以公司盈利为自己回报,那持有一年,就得到一次,持有N年就得到N次。当然是持有越久得到回报越多。

8.上述这些都看懂了后,得出的回报率比你目前目所能及的其他投资回报率高,就买入。看不懂的,也就有了:不懂不做。这一重要原则。

9.现价你觉得很划算,可以买入了。然后再出现大跌,就有了另一条重要原则:别人恐惧我贪婪。

10.当你看到每年公司都在按照你的预期盈利,保证了你当初投资公司的回报率,也就有了另一个重要的原则:股价波动不是风险。

(一)定性

(1)他的资产不是随着时间折旧,而是增值,越久越值钱。

(2)无论朝代如何更替还是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产品都是被需要的。(注:白酒、矿产资源类、食品饮料分众传媒???

(3)依靠内生性增长,不需要再投入也可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4)经营历史太短的,没有历史参照的,就不要了,如果数据不错的,可以列入观察,长期跟踪。

(5)我倾向于生意模式比较简单,可以大概长期预期的公司。我一般不太分行业,但对民营企业会特别慎重一点,最后真要下重手,心里总是有点忐忑。

(6)业绩长期的稳定性,也是保证净资产收益率能长期稳定。如果业绩波动大,就要看下历史最低会到多少。有了最坏打算垫底,其他就不在话下。

我为什么没投资新兴行业?新兴行业意味着新的巨大市场,新的方向,新的未来。我选股是需要:长期净资产收益率、长期总资产负债率、长期业绩下限是多少、长期净现金流、长期分红情况。而这些数据,新兴行业都还没有。对我来说,也就失去了选择标准。

(二)定量

(1)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这是决定我长期投资回报的重要参数。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5%以上的要重点关注,收益略低但股价接近净资产且分红较高的也可关注。

(2)总资产收益率ROA=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两者越接近越好。这不单是检验净资产收益率成色,也决定了该股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适用作投资长期回报率的参数。

(注:两者相近表示负债少,不靠负债来提高ROE。企业盈利不主要靠净资产,而是靠大比例的负债,那就并不适合散户乙的价值理念。)

(3)分红率要高。很多人担心小股东没决策权,赚了钱你又没分配权,把自己当股东不现实,所以我很看重分红率。

(4)负债率超过50%是个警戒线要仔细看下是咋回事,如果是靠长期高负债经营的一般就不要了。

(5)现金流不错。

定量的标准:ROE>15%;ROA接近ROE;资产负债率<50%;分红率>30%;上市时间>5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利润

(6)最后,符合以上我的条件了,就要看股价比每股净资产高出了多少。这决定了我拿到的实际股息率,以及我多久可以真正开始以净资产收益率来得到投资回报。

注:散户乙要求企业有足够长的历史业绩数据,通过数据观察管理层和商业模式。散户乙喜欢央企,低负债高分红企业。他不擅长财务,主要关注净资产收益率,看重业绩的确定性,如果未来最坏的情况自己都能接受,低价买入,最好是1倍PB买入。

三、买点时机

1.在净资产附近买入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就会接近这个公司的长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如果一个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持续很高,即使你以高出净资产很多的价格买入,也会很快享受到净资产收益率。

2.最好的办法是等待公认的大白马出黑天鹅,砸个坑,低价买入,它恢复的过程就是高成长了。我一直在耐心等待这些负面爆出,产生一个最佳的买入时机。

3.投资的最佳时机,往往是好公司遇突发事件,或者投资者形成一致悲观预期时。寻找一个可长期投资的股票,利用市场对它有误解的时候,重仓买入并长期持有。

如果你有幸在低位买到优质蓝筹,请你抱住了,拿稳了,要珍惜历史给你的机会。如果你是后来买入的大盘蓝筹股,也请你做一个有耐心的人,这里是底部区域。波动、震荡不是风险,它只是股市的常态。而你一旦想试图抓住波动,波动就成为了风险。

网友问:怎么实现的持股价格低于净资产,多长时间达到的?

散户乙:正常的途径是:买入一个持续高增长的企业,随着企业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净资产也快速增长。随着企业的分红,你的买入价格也不断被除权。然后,成本价接近净资产。但往往,快速增长的企业,股价都很高,高于净资产几倍。比如,他的股东权益回报率很高,是20%,但如果你以净资产四倍的价格买入,你获得的真实回报率就只有不到5%,就只是接近甚至低于社会长期平均回报。如果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行业和企业,没过几年企业的生存状态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股东权益回报就会形成趋势性改变,那么你的长期回报就必定低于社会平均。于是,逆向投资就成为被人们所喜欢的。你可以看一下三聚氰胺时的伊利,和塑化剂八项规定时的白酒,那时如果买入,目前持股成本就基本达到净资产水平。

注: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每股收益EPS/每股净资产B

总资产收益率ROA=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市盈率PE=P/E =总市值/净利润=每股股价P/每股收益EPS

股价P=市盈率PE×每股盈利EPS

市净率PB=总市值/净资产=股票价格P/每股净资产B

公司市值=股价P*总股本

净资产收益率ROE = PB/PE

动态PE:现在的市值/预计今年数据(年度=本期数据*4-2-1.33)

静态PE:现在的市值/去年年度数据

PE-TMT: 现在的市值/最近过去12个月的数据计算

因为你的持股成本是每股净资产的PB倍,所以根据上面的公式,你享有的ROE是账面ROE的1/PB,即:买入市价ROE = 1/PE.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是账面的净资产收益率,那么每股收益/每股价格,不就是你以市价买入时的ROE了么。实际ROE=每股收益EPS/每股价格P=1/PE (PE<20,实际收益率>5% ?? )

茅台案例评析:

茅台不需要创新,他就原地踏步,谁也无法超越。假设你持有20年,把20年的回报率平均一下,依然是高的惊人。所以说:以茅台目前价格买,也许会买贵,但不会买错。茅台是形也确定,神也确定。它的股价长期看是让投资者收益最小化。

茅台目前每股的净资产是150元,净资产收益率是30%。股价1800多,是净资产的十多倍。你以这个价格买入茅台来做它的股东,当下是无法享受到30%的股东权益回报率的,真实回报=30% * 150/1800=2.5%,和银行的存款差不多。回报太低了,也就是股价太贵了。但因为茅台每年还要分红,假设50%的利润分红的话,净资产累积的速度会减少一半,而分红也只能以7-10倍的市净率买入,所以这个模型结论略有偏差?----是,没考虑分红再买入。

未来也照此计算,茅台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按25%计算。为简单起见假设不分红(分红就从1800的成本减除,两头算比较麻烦)。第4年,茅台的股东权益=150X1.25^4≈370。这时你的股东权益回报=25%X370/1800≈5%。第11年,茅台的股东权益=150X1.25^11≈1750元。这时,你的每年股东权益回报率已经≈茅台的股东权益回报率了。随后的岁月里,在复利的威力下,你将获得越来越丰厚的回报。这时你的感觉是:你的成本已经远低于当初买的股价,你每天神态轻松,享受投资回报。(注:没计算年化收益率???11年投资回收期太长了)

资产价值案例评析:

有甲乙两个公司, PE都是15倍。仅看PE的话,这两个公司一样贵。但甲公司的总市值里没有负债,却有大量留存现金、大量有可能增值的股权投资,优质的不可复制的越放越值钱的生产资料。而乙公司的总市值里,有近一半的负债,有大量不知能否收回的应收款,他的生产设备、原材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成废铁和过期变质以及贬值。如果不细看,只看PE的话,两公司是以同样价格在市场出售,具有同样的投资价值。如果细看,我们就不难发现,甲公司15倍PE是合理的话,那么乙公司7倍PE都太贵。但我经常看到投资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乙公司只有10倍PE,比甲公司的15倍PE严重低估”。

关于定量和确定性

先定量,再展望未来。很多朋友会自然的认为定性偏重于成长性,而定量更偏重于确定性。(注:能确定保证的那个量,才是定量。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周期反转的确定性、企业长期有价值的确定性……)

企业的价值,短期增速快慢并不是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企业存续期现金流总量才是。但一个企业未来现金流是无法计算的,哪怕你大概匡算都没有一个靠点谱的依据。另外,未来若干年社会平均折现率也是个无从判断的数。这就让企业价值成为可定性却无法定量的东西。而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我们是可以根据企业历史算出一个平均数的。这个平均数包含了历史上的好年景和差年景。这个回报率我们是否满意?我们自己是知道的。如果满意,我们可以推测一下这个企业在未来若干年是会更好?还是更差?这个是相对容易的事。毛利多少?净利多少?负债多少?股东回报率是多少?没有这些,我怎么知道值不值得投资?

老窖的确定性:比如2013年八项规定和塑化剂时,我20多块钱一点开始介入老窖。介入前我是要看历史数据的,它之前的尤其是2005年后的净利率、毛利率、负债率、股东回报率,我是满意。尽管2013年老窖的营收突破100亿,但我经过测算,老窖未来真实的营收不会低于80亿(事实证明,之前超过80亿的营收部分是压货,随后的退货让老窖连续两年营收变为五六十亿,但真实的市场销售额还是维持在80亿以上,这是后话),当时以大约三倍净资产的价格在股市交易。我以现价买入,按照当时期权模式下的80亿营收,每股盈利两块,按照公司章程最少一块钱分红(事实随后最低分红是八毛)我就有5%的股息率。而且,按照股东回报率,我两三年就可以享受到15%的回报率,到了第四五年就可以享受20%的回报率,再往后我就可以享受复利的威力。正是有了这一定量,老窖股价越低,就意味着我买入价格越接近净资产,我的目标就越快达到,股息率就越高,这只鸟就越肥。我就越贪婪,我在16~18大量的买入,卖了房子买入。直到15.73元买入最后的八万股。

神华确定性。当时市场对神华的评价是:煤炭是夕阳行业,是限制产能,未来碳达峰后用量就会大幅减少,最终达到碳中和。这就是市场对神华的定性。让我们稍微定量一下:煤炭当时用量好像是40来亿吨。神华产量只有区区3亿吨。而神华无论是环保、机戒化程度、安全生产程度都是行业前列。限制关停煤炭产量,不会是平均分摊。之前几年的关停,也的确都是先从老破小开始。而且随着300万吨以下的关停,随着内蒙倒查20年,带来供给侧的减少,煤价反而更坚挺了,神华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收益。我当时认为即使未来二十年煤炭减半,神华也不会受影响。你看,不用很复杂的定量,只要了解几个数据和正在发生的事实,定性就被否定了。

再看看神华其他数据。神华前十年以净资产买入,分红再投入,回报率大约是15%,非常贴近它前十年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而且,这十年中包含了最黑暗的2015年。那一年煤炭全行业亏损,包括大帅哥陕煤。再看神华,2015年它好像还集中核销了几十亿,但业绩依然有八毛,我测算其当年真实业绩有1.2元。这是什么?这就是2015年全行业亏损时神华的最差业绩,它的低成本,就是它的护城河。当年分红5毛,看似不多,但隔年就特别分红每股2.5元,牛的一匹。神华这一鸟的回报令我满意吗?之前十年它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大约15%,而实际投资的回报情况也非常接近。未来十年会更好,还是更差,还是持平呢?如果持平,这个回报我满意吗?这就要回到2021年赛道报团疯狂的大环境,当时那些好股票、热门股,那些看似高成长的股票,股价都以十倍于股东权益在交易。以这样的价格交易,看似公司股东权益回报很高,但你获得的真实回报却极低,需要未来若干年甚至十年才会消化这一价格。而神华看似回报只有15%,但胜在以净资产甚至低于净资产买入比,马上,立刻就享受到真实的股东回报。直接分红也更实在,更直接。而且这些年的投资让我也认识到,投资的公司规模是一方面,现金流才是试金石。我的资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我也要追求现金流。等待机会以接近净资产的价格买入那些优质的好公司。神华的股东权益回报还会进一步提高吗?把神华的业务分解,煤炭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达到40%多。铁路航运业务也有20%多,即使发电也有接近20%(我当时测算的好像是2019年),为什么汇总只有不到15%呢?再一细看,1300亿的现金,没什么收益,几百亿的投资也没什么回报。严重拖低了股东回报率。而几百亿没什么收益的投资就是当时被叫停的火电厂,目前已经陆续开工投产有了回报。煤价电价的提高,也会推高回报。看半年报,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达到11%,全年应该在18%左右。如果未来十年神华的股东回报率能提高到15~20区间,那我的回报就会再迈一小步。这大概就是我买入神华的心路和理由。

再说点神华的特别之处。神华作为央企又是涉及国民经济基础能源行业,并不是市场化的行业,受国家政策、命令影响较大。尤其去年的煤炭荒,可能会令到供给侧发生变化,尽管有长协控制,短期价格不会大幅波动,但长期影响有待观察。当然,毕竟还有碳达峰和碳中和环保的限制,不会再出现2015年前那样的无序扩张。但也要降低预期,打算新进的朋友,一定要严格算好自己的回报帐。

全部讨论

04-22 14:32

散户乙
1.看财报是为了排除潜在的敌人。如果我们买入企业前,已经慎重的看过历史数据,对该企业已经有了一个定性:它是朋友。那我们就没必要太紧张以后财报的细枝末节了。
但雪球上大多数人是扣细节的,比如:这期业绩增长,其实是预收款少了所致。人为做高业绩。或者,这次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费用减少所致。不可持续。等等。并由此得出结论业绩可能要拐点了,不如我先跑吧。
他们提高警惕,紧张兮兮的盯着财报,并不是为了给企业定性,而是想根据财报透露出的蛛丝马迹,提前预判业绩拐点,为他们短线买进卖出找最佳点位。我并不是反对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看财报,但可能就会影响格局。
2.一个企业再好,不会发展到天上。如果长期投资一股,收益就会有天花板。”
“好企业都会有一段快速发展期,如果价值投资可以抓住不同企业的这一快速发展期,我们的收益就可以像坐上多级火箭一样,没有天花板。”
以上说法看似很正确,也成为大多数价值投资者的指导思想。也就有了不断更换更好“标的”的实际操作。
这种思维看似价值投资,但其实并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企业的价值(短期增速快慢并不是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企业存续期现金流总量才是)。
这些价值投资者,说到底,还是观察到市场短期偏好业绩增速快的股票,立足点还是赚市场的钱,他们与纯技术派的区别是:除了K线外,又借助了一些短期财务指标。这一价值投资思路,如同技术派高抛低吸一样,看似真理,但大多数时候可能是陷阱!

04-22 14:31

A最好的办法是等待公认的大白马出黑天鹅,砸个坑,低价买入,它恢复的过程就是高成长了。我一直在耐心等待这些负面爆出,产生一个最佳的买入时机。
B投资的最佳时机,往往是好公司遇突发事件,或者投资者形成一致悲观预期时。寻找一个可长期投资的股票,利用市场对它有误解的时候,重仓买入并长期持有。
公司长期能给我带来多少回报。
1.公司所在行业长期会如何?
2.公司长期会如何?(很多公司与行业不同步,甚至反向)
3.公司长期股东权益回报率是多少?
4.目前股价买入(唯一与市场有关的因素),何时可以低于净资产?
5.公司负债率多少?毛利率多少?公司是以净资产赚钱还是靠负债赚钱?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脆弱。
6.很多人担心小股东没决策权,赚了钱你又没分配权,把自己当股东不现实。所以我很看重分红率。在乎分红,不代表分红就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当其他因素差不多时,分红才是主要因素。
7.既然以公司盈利为自己回报,那持有一年,就得到一次,持有N年就得到N次。当然是持有越久得到回报越多。
8.上述这些都看懂了后,得出的回报率比你目前目所能及的其他投资回报率高,就买入。看不懂的,也就有了:不懂不做。这一重要原则。
9.现价你觉得很划算,可以买入了。然后再出现大跌,就有了另一条重要原则:别人恐惧我贪婪。
10.当你看到每年公司都在按照你的预期盈利,保证了你当初投资公司的回报率,也就有了另一个重要的原则:股价波动不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