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股市复盘及策略 这个数据有点吓人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看到一组数据,既吃惊但又没那么意外:2月5日是今年指数的最低点,但是依然有一半的个股股价低于当时了。

换句话说:随着股票越来越多,趋势能跟大盘同频的票,也将结构化了。

以前那种,跌多了就无脑拿着的手法,已经落后到历史垃圾桶里。未来更多的是:一部分票更加大涨,来对冲另一部分票跌跌不休,最后形成指数。

(类似美股,其实指数牛了这么多年,大多数票根本不跟的,只是那些个大权重的超级趋势,对冲了无数小票的跌幅)

而更为夸张的是:截至今天,超过85%的股票今年都是跌的。

但客观来说,今年某些局部行情,也还是有。

也就是:今年除了各种形式的阶段性抱团,有一定的赚钱效应。其他时候全是负贝塔。

所以在弱势震荡行情里,如果要做,就要重节点逻辑。合适的节点,猛干,重仓干。其他时候,少干,甚至别干,因为长期来看,全是剐蹭。

这剐一点,那剐一点,然后不知不觉就亏大了。

为啥?因为我发现,今年做了很多漂亮的个股交易,很多龙头基本都参与了,甚至有的还吃到了很多大肉,但是最后一算账,发现总体收益一塌糊涂。

原因就是,剐蹭数量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是不知不觉。蚂蚁啃出大窟窿,往往都是窟窿出现了才发现。

然后这波指数的调整,我觉得你自己得确认一件事情:

准备节奏性抄底大家都知道,但是你要抄具体什么底,你在等待具体什么样的机会,这是要明确的。

做顺势:那就是逻辑+启动阶段

做分歧:那就是龙头不走A,个股地位强度+性价比

做逆势:那就是走势跌透+可发展催化

必须至少双重因素加持,绝不能单单一个走势原因:诸如一个票很强,跌了,赶紧买分歧;或者一个票跌多了,做超跌反弹。

这样的交易,是特别容易剐蹭的。

然后就是:规避杂音。

比如前几天上海大爷的突然造神突然灭神,莫名其妙。有的自媒体为了流量,有的为了嘲讽,有的为了怪力乱神,各种推波助澜。

而作为专业投资者,更好的是,屏蔽。不介入这种因,就不会有乱七八糟的果。

其实,就交易本身,现在各种困境已经够多了,相信资金量稍微大一点的都知道,一是市场流动性,二是来基于券商自身合规的自我阉割,稍微多买一点,就各种烦你。

有的时候,我都觉得挺诧异,一些上榜大几千万的游资,他们是怎么买到这么多的,特别是拆单买分时的,(非涨停位置的持续买入),是怎么办到买到这么多的。

不畅快是必然的。

真要吐槽,其实可以讲很多很多。但是没必要。

已经如此艰难了,为何还要去关注一个公园大爷的吹水。(无论是什么心态)

说了这么多负面感受,再说说一些正面的东西: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承认,过去的7月,其实还是创造了无论节点上,或者个股上,比较好的交易机会。

退一万步说:如果从7月9日开始,到现在,你始终围绕无人驾驶做,结果应该不会太差。

但是,但是,但是,你总有各种理由,东搞搞西搞搞,最后来了个对了,少赚,错了不少亏。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聚焦,越要降低频率。

其次,客观来说,最近讲的出长逻辑的板块,其实趋势性都不错。

铜缆等老题材就不说了,诸如锗,大飞机,等各路研报覆盖比较多板块,虽然不强,但是趋势性都挺好。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预期太高,买了一个涨的逻辑,就嫌弃人家涨的慢或者涨的不够爆发。

比如7月初,我一直在跟踪锗。然后我发现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跌了不信,涨了信。涨了,没板,就骂骂咧咧。总而言之,就两个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最后把自己搞得很上头,节奏很乱。甚至在其中最后还是亏钱的。或者赚少了,各种不满意,各种抱怨。

他虽然不强,但是好歹这个月是走了一波小趋势的。

你去买点别的东西,才会发现,这已经挺好了。

再比如当时半导体的新洁能。逻辑也简单:产品涨价,订单饱满等等。当时觉得可以长期跟踪。然后肉肉的涨了一波,又漫长的回调。

最后过一段时间回头看,又不知不觉新高了。而新高之后,又大回落了。今天类似这种走势的长逻辑走势太多太多了。

很多人在这种模棱两可中,最后都是亏钱。

其实反过来去看:涨了看强度,跌了看逻辑。其实能解决很多问题。

涨了YY大龙头,跌了恐惧走大A。最后就是反复踏空,反复割肉。

心浮气躁还是心静自然凉,共勉。最后,说一个奇奇怪怪且毫无用处的小知识,

昨天偶然刷到一个历史故事:高俅最早居然是苏东坡的书童。